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禪門公案:一個棺材,兩個死屍,且看禪師們是怎樣鬥嘴的

2023-12-28國風

僧問大梅:「如何是西來意?」

大梅曰:「西來無意。」

師聞乃曰:「一個棺材,兩個死漢。」

——【五燈會元】第三卷 鹽官齊安國師

白話直譯:

有僧人問大梅法常:「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大梅法常說:「達摩祖師來東土根本就沒有傳什麽意旨。」

鹽官齊安國師聽說此事後,發表自己的看法:「一個棺材,裝了兩個死屍。」

鑒賞評說:

對於「佛祖西來意」、「佛法大意」、「佛性」、「禪宗的精髓」等問題,弟子都在問,而師父卻不直說。不是禪師們故弄玄虛,而是本來就無法言說。

人對外界的認知總要透過自己的心來辨識,「意」發動「六根」,攀緣「六塵」,得到「六識」,識的聚集形成心,「心」則是一切萬法的總和,人的一切知見都在裏頭。所以說:「心外無物」、「心外無事」,這是人認識世界的途徑導致的必然結果,即:

「人的認知總是外界在心中的投影與幻象,人所獲得的所有外界資訊都是相對正確的相而非絕對正確的真相。人的認知不是實相本身。」

只要是人的見解、知識、學問,就不會是真相。因此,禪師們對於上述問題無法給出「標準答案」。也可以說,對於任何問題,任何人都不能給出絕對的正確答案。一旦給出答案,就是他有限的認知與見解,成了「相」而非「真相」,所以佛陀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對於僧人問的問題,在證悟者看來,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是僧人思維產生的無謂煩惱,是無法回答的。問題本來就不是問題,當然也無沒有回答的必要了。就好像有人問:

「天塌下來時,應該躲在哪裏?」

先不說天會不會塌下來,即使塌下來躲在哪裏又有什麽分別呢?「杞人憂天」,是思維產生的煩惱而已,不用理會。

那麽禪師們都是怎麽來應對弟子提出的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的呢?在禪門公案中記錄的言行中,大多數禪師采用了三種方式來應對。

一是不回答,找理由回避。 比如:

石頭希遷面對這個問題,對僧人說:「你去問室外的柱子。」(室外的木頭柱子怎麽回答你?你好好想想吧)

馬祖道一面對這個問題,對僧人說:「我今天沒有心情說這個,你去問西堂智藏。」僧人找到西堂智藏時,西堂智藏說:「我今天頭痛,你去問百丈懷海師兄。」(回答這個問題和心情、和頭不頭痛有什麽關系?你好好想想吧)

二是直接回答,不知道。 比如:

百丈懷海面對西堂智藏扔來的燙手山芋,直接給僧人說:「我不會。」

三是回答了,但說一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話 。比如:

青原行思面對這個問題時反問道:「廬陵的米多少錢一斤?」

趙州從諗面對這個問題則說:「我在青州做了一件布衫,足有七斤重。」

以上三種應對方式,都不會給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讓問的人「知難而悟」:這個問題不可說,沒有人能給你答案。如果悟到了「沒有答案」就是答案,就是悟道了。

而大梅法常的回答就不同於其他禪師,而是回答道:「祖師根本就沒有傳來什麽意旨。」

直接把問題否定了、剎車了。就如回答「杞人憂天」的那個問題,「天不會塌下來」,至於應該躲在哪裏,後面的問題就不要費神了,趕緊打住。

這樣回答的好處在於:截斷僧人的思維妄想,你問的問題不存在,不要再陷入思慮之中,回歸到當下的修行中來吧!

但也有不足之處:

首先,在僧人心中產生了「有無」的分別之心,你憑什麽說問題不存在,憑什麽說「天不會塌下來」,你有什麽證據?雖然不會陷入問題的答案之中,卻陷入「有無」的二元對立之中,同樣是在思維、在思辨。

一旦給出一個答案,其他的可能就沒有可能了,對於「絕對」就會有不同的聲音。就像講道理,只要說一個道理,必然就會有對應的「歪理」出現,誰是「正」、誰是「歪」的,就會陷入無休止的爭辯之中。這是修行極力避免的事情,否則修行就成了推理與思辨的學問了,而非實證實修。

其次,這種勸誡是徒勞的,不但不可能勸阻,甚至還可能加深僧人想要追求答案的執念。就好比:

兩人面對著你竊竊私語,你走過去問:你們在說什麽?

兩人回答:「我們什麽也沒有說。」

他們越是否定,你越不會相信,甚至會懷有更深的猜測,「他們肯定在說我的壞話」。所以,不管說點什麽或是什麽也不說,都比直接否定要好。

後來,這個事情傳到鹽官齊安國師那裏,他對於師弟的回答就「頗有微詞」。

那個僧人問如何是西來意,自然是沒有開悟之人。而法師弟如此回答,斷語過於直白強硬,毫無禪意可言,落入有無的兩端。所以鹽官齊安國師毫不客氣的評論道:「一副棺材,裝了兩個死屍。」

一個問了一個不該問的問題,一個答了一個不該答的問題,都被關在了「二元對立」的一副棺材之中。

讓人無明的就是那副棺材:有與無、美與醜、好與壞......「二元對立」產生的有別世界,人的主觀認知。

其實,已證悟之人不管說有說無都不會陷入有無的「二元對立」中,因為他已經覺悟真相,時時刻刻把那個「棺材」看得明明白白。知道那是陷阱,不會踏入其中。

因此,鹽官齊安的說法也不究竟,也是「有別」之說。對於該怎樣回答僧人的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你又憑什麽說大梅法常的回答不妥呢?如果說大梅的回答不滿意,你難道有更好的答案?

你看能不能說出更好的答案來,如果說出來那肯定也不再是答案了,仍然是你的有限認知。你評論人家是「死漢」,那在你心中還有「活漢」的分別啰?

且看其他禪師如何評說:

雪竇重顯則道:「三個也有。」而且為此作了一首偈頌道:「活中死眼,無作有用。方寸不移,十方獨弄。巧拙不到處,鹽官有出身。親言出親口,雞犬鬧比鄰。」

黃龍悟新禪師接著雪竇重顯的話道:「雪竇道三個也有,是死漢?是活漢?具眼者請試甄別。」

圓悟克勤則道:「一串穿卻。」

大白話就是:

不管是有是無、是活是死、誰對誰錯,都是你們親口說的哈,那就「大哥莫說二哥,大家差不多」,至於答案,就留給後人品味吧!但不管有了什麽樣的答案,不可說,不可與外人道也!

看來只有「不說」,才不會被「甩鍋」!殊不知標榜「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禪宗,傳下的燈錄如山、公案如海,留下的文字比其他佛教宗派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老和尚些真是有趣得緊。

衷心的感謝您的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