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兩首虞美人,後主李煜與納蘭性德的比試,孰優孰劣?

2024-05-18國風

美好的記憶總是令人難忘,心情舒暢時可能喜歡與人分享,悲愁不堪處根本不願提及。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經歷過坎坷的人生,也遭遇過無數悲歡離合的事情,如果身邊無人可述,就只能將那些悲愁和煩惱深藏心中。

一個人文采出眾,深受世人敬仰,這到底是一件幸事,還是一種羈絆?或許您沒有這種體驗,可是古代一些才子卻感受深刻。下面分享兩首虞美人,後主李煜與納蘭性德的比試,孰優孰劣?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的詞牌乃是雙調56個字,共用4個韻,這首詞中的「了、少,在、改 」就是仄聲的韻腳,「風、中,愁、流 」則是平聲韻腳。

同時每句都遵守平仄規律,讀者可以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以及律詩中粘對的規定,自行分析其平仄關系。

南唐後主李煜在位時受到北宋朝廷的極大壓力,作為末代皇帝,他沈溺聲色、盡情享樂,又不斷地給宋王室奉獻金銀貢物,以圖幸存於江南。可是宋室很快就兵伐南唐,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並被解往宋京,從此便開啟了階下囚的生活,朝夕以淚洗面,這首詞就寫於此時。

李煜在身為俘虜的愁苦生活中,難耐美好時光,怕見春花秋月。往事重重,小樓昨夜東風吹來,才子便想起了難忘的春天。然而故國亡破,詞人在春宵月下,無法忍受回憶故國的痛苦滋味。

在憂患的日子裏,回憶以往的歡樂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卻又欲罷不能。詞人回想江南故國,雕欄玉砌依然如故,它們不知人間愁苦,可是此時的李煜怎能消受得了。

如今朱顏已改,愁不勝愁,愁思宛如春江潮水,詞人撫今追昔,並對比過往的歡樂與當下的愁苦,強烈地懷念起往昔的故國風物。全文感慨深沈,表達自然,「 不堪、應猶,只是、恰似 」等虛詞的合理運用,更使詞作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加強。

虞美人 納蘭性德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這首詞的韻腳與前一首的規律相同,「見、顫,過、涴 」乃是仄聲韻腳,「同、中,魂、裙 」則是平聲韻腳。再如首句的「瀾、處、相 」就是平仄平的順序,讀起來抑揚頓挫,頗有音韻之美。

次句「淚、人 」則是仄平的順序,又與首句形成「 」的關系;而第三句中的「涼、後、應 」又是平仄平,與次句並未形成「 」的關系,和律詩的粘對規律還是有所區別,所以初學者需要加以註意。

納蘭性德是深受讀者喜愛的清代才子,他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從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重情重義。作為皇帝身邊的侍衛,本來可以呼風喚雨,倍受世人羨慕,可是才子卻對仕途毫無興趣,反而更喜歡吟風弄月。這首詞就展現出一對青年男女的幽會情景,傳達出才子對美好愛情的贊美之意。

開篇以「 曲闌深處 」領起,又用「 重相見 」三字表明這對情侶並非萍水相逢,而是別後重聚,所以才會激動地淚顫。可是「 淒涼 」二字,又傳達出他們克服了重重阻力,才終於得以幽會。月明星稀,良辰美景,本該盡情享受,可是他們又不得不匆匆別離,於是反而覺得「 不勝清怨 」。

無法相守,卻又止不住思念之情,才子於是開始傾訴一腔深情,「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主人公自述分別後只覺得半生孤苦,夜深人靜時輾轉難寐,情到深處,枕上更是淚痕點點。 涴(wò) ,浸染的意思,此處指淚水濕透了枕頭。

結尾兩句不忍卒讀,主人公覺得最讓人心動的一刻,便是那繪有折枝圖案的彩色羅裙。 羅裙 的意象在古詩詞中代表柔美、清純的美人,作者不說內心深愛對方,而是采用以物寫人的方法,含蓄地表達出無盡的思念,可謂技法高妙!

相比較而言,李煜的名篇描述了一位亡國君主的內心悲愁,讀之令人感到震撼,更具有警示意味。納蘭的作品沒有宏大的時代背景,描述的只是小我的精神世界,不過由於技法高超,也值得大家稱贊。朋友們,請說說您的觀點,到底孰優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