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美國高材生出家當和尚:為了信仰,三步一拜2600裏,6年不說話

2024-06-12國風

他出生於美國的基督教家庭,卻從小對中國文化和佛教感興趣,於是在碩士畢業後放棄大好的前程毅然剃度出家。

家人朋友不理解, 甚至母親揚言他不再是自己的兒子,但是這都沒能影響他的內心。

剃度之後沒有多久,他更是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不理解的決定, 三步一拜走2600裏地,只為了祈求和平。

48年過去了,如今的他生活的怎麽樣了?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了嗎?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部份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註意甄別。

恒實法師出生於一個普通的美國基督教家庭,他的原名叫克洛威利,父親是一位資深律師,母親是家庭主婦。

雖然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家庭,但克洛威利從小就對漢語和中華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家裏買了一台電視機,透過電視節目,克洛威利第一次接觸到了漢字和中國的文化。

盡管年紀尚小,但他對漢字的書寫方式和中國文化的神秘色彩產生了莫名的親切感。

每當電視上出現漢字時,小克洛威利就會專註地看著,試圖去理解和記憶那些奇特的方塊字形。

有時候他甚至會拿起筆和紙,臨摹電視上出現的漢字。盡管家人並不理解他對漢字的迷戀,但小克洛威利對此樂此不疲。

除了電視節目,小克洛威利還從圖書館借閱了一些關於中國的書籍,像【道德經】和【六祖壇經】就是他兒時閱讀過的典籍。

盡管年紀尚小,克洛威利依然能從中獲得某種獨特的感悟。他覺得中國的文字和文化似乎與自己有種奇妙的緣分,給他一種"早已相識"的感覺。

這種對漢文化的好奇心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相反它變得更加濃厚了。

13歲那年,克洛威利開始自學漢語。每當課余時間,他就會鉆研漢語的發音、語法和詞匯。

盡管當時的學習資料並不豐富,但克洛威利卻樂在其中,對漢語的熱愛越來越深。

上了大學後,克洛威利的漢語水平逐漸提高。 他先後在米德貝利學院學習東方文化、密西根州奧克蘭大學學習中文,最後到了加州大學柏克雷分校攻讀東方語言系的碩士學位。

大學期間,克洛威利更是完全沈浸在對中華文化的學習之中,閱讀大量的典籍,探究中國哲學的精髓。

大學畢業後,克洛威利本來有機會繼續深造和從事研究工作,前程似錦。

然而,就在這個重要的人生關頭,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71年,克洛威利的父親因病去世。父親的離世給克洛威利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他開始反思起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迷惘於生命的存在意義。

盡管母親和家人給予了他極大的安慰,但他內心的困惑卻遲遲無法解開。

就在克洛威利陷入迷惘之際,一個令他終身難忘的機緣出現了。

有一天,他和大學的室友聯系上了,室友早已經在金山寺出家當了和尚,他指引克洛威利可以來金山寺見見自己的師傅。

佛寺內的莊嚴氣氛讓克洛威利心生向往,不久之後,他鼓起勇氣去了一趟。

進入佛寺後,克洛威利被眼前的場景深深吸引住了。香火繚繞,佛像莊嚴,信眾虔誠。一位身著袈裟的中年和尚在那裏講解佛法,語氣親切自然。

這位和尚就是宣化上人,金山寺的住持。

宣化上人接見了好奇心切的克洛威利,並為他做了一場開示。宣化上人循循善誘,詳細解說人生的本質、快樂與痛苦的根源等哲理,啟發他對生命及宇宙本體的理解。

克洛威利仔細聆聽,慢慢放下心中的困惑和迷茫。

一碗簡單的齋飯,讓當時正陷入困境的克洛威利受到極大觸動。齋飯雖樸素無奇,但其蘊含的智慧和理念,卻如一盞明燈般照亮了他黑暗和迷惘的心靈。

從這一餐齋飯開始,克洛威利對佛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萌生了皈依佛門的想法。

從此,克洛威利開始追隨宣化上人,親近佛門,研習佛法。他閱讀了大量的佛經典籍,並向宣化上人虛心請教。

在漫長的思考和準備後,克洛威利終於下定決心皈依佛門,開啟人生的另一種嶄新模式。

決心皈依佛門後,克洛威利遭到了家人的極力反對,尤其是母親。 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母親無法理解兒子為何要放棄美好的前程,選擇剃度出家。

克洛威利試圖向母親解釋,佛法絕非迷信,而是一種深邃的人生智慧和修行之道。

但母親由於固有的宗教觀念,根本無法聽進去。她哭訴著,希望克洛威利三思而行,不要做這種"糊塗事"。

除了母親,克洛威利的親朋好友們也都在勸阻。有的說他受了什麽邪教的蠱惑,有的說他瘋了,還有的說他將來會後悔的。但無論如何,克洛威利內心的決心從未動搖過。

"我已找到了人生的正道,佛法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克洛威利堅定地說,"我會放下一切,全身心地皈依佛門,修行解脫。"

看著眼前固執的兒子,母親痛哭流涕,可是,克洛威利的決心已是堅若磐石,任何說辭都無法動搖他對佛法的虔誠信仰。

就這樣,在家人的哀號聲中, 1976年,克洛威利在宣化上人的引導下剃度出家,法名恒實,正式皈依佛門,成為宣化上人的弟子。

剃度出家後,恒實法師徹底放下了過去的一切,開始了佛門的修行生活。

母親因他出家而生他的氣一直持續了很多年。每次回家,恒實法師都會勸母親開啟心胸,但她總是哭著說:" 你已經不是我的兒子了 。"

但是,時間終於沖淡了一切芥蒂。看著兒子堅韌不拔的修行,以及宣化上人對他的器重和賞識,母親終於慢慢接受了現狀,也漸漸理解了佛法的博大精深。

出家後的恒實法師,每天都在宣化上人的引導下勤修佛法。雖然生活清苦,但內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寧靜與喜悅。

隨著對佛法理解的加深,恒實法師發願要透過一次艱辛的朝拜之行,來錘煉自己的定力、忍辱和決心。

1979年,恒實法師向宣化上人提出了朝拜萬佛聖城的願望。萬佛聖城是佛教徒朝拜的聖地,離舊金山相距約2600多裏外。

恒實法師發願要三步一拜的方式,徒步朝拜萬佛聖城,用以修行。

雖然宣化上人勸阻說這條路太過艱辛,但恒實法師堅持要親身體驗一次,用來磨練自己的定力。最終宣化上人無奈地同意了,只囑咐他當心保重。

就這樣,恒實法師和恒朝法師從舊金山出發,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朝拜之旅。

一路上,他們三步一叩首,每天只能行走幾裏路的距離。炎熱的沙漠,寒冷的山川,他都足足體會了一遍。

旅途中遇到許多艱難險阻,比如狂風暴雨、炎熱酷暑、蛇蟲橫行等,但恒實法師都咬緊牙關,一一挺了過去。

而且,他還要忍受身體的疲累和路人的奇異目光,甚至嘲笑聲一路相伴。然而,他從未動搖過。

就這樣,恒實法師一路上跪拜、磕頭,用自己的血淋淋的膝蓋和手掌,一寸一寸地朝拜前行。一個多月過去,他已被曝曬得黝黑如煤渣。 但內心的決心卻愈發堅定執著。

兩年多時間裏,恒實法師走遍了美國西部大半個地區,從洛杉磯到拉斯維加斯,再到大峽谷,一路跪拜而行。

他時常受盡誹謗辱罵,但從未言退。偶爾也有善心人施舍食物,但都被他謝絕了。

任何語言都難以形容恒實法師當時的艱辛。但正是透過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修行,他在另一種層面上領悟了佛法的精髓。

這次漫長而艱辛的朝拜之行,不僅是恒實法師改造自己的一個重要契機,也讓世人看到了佛門精神中難能可貴的忍辱品質。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佛教所倡導的"忍辱度"修行之道。

1995年,宣化上人圓寂離世,恒實法師被指定為萬佛聖城的新任住持,正式繼承了師父的衣缽。

這一重任不僅考驗著他對佛法的理解和修為,更需要他有智慧和勇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佛法生動地弘揚開來。

接任住持後,恒實法師開始致力於推廣佛法教育,讓更多人能夠系統地學習佛法智慧。為此,他自己攻讀了佛學博士學位,全面研習佛教經典和教義。

畢業後,他開辦了很多講經法會,深入淺出地解說佛陀的教誨,廣受教眾歡迎。

但恒實法師最大的創新,是將音樂元素融入到佛法弘揚中來。他自己不僅學會彈吉他,還鼓勵青年教徒們用流行樂曲來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體會。

有一次,恒實法師邀請了幾位年輕的吉他手到寺院做了一場音樂會。

透過抒情的吉他手法和歌詞,他們生動地描繪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以及修行者追求解脫的艱辛歷程。現場掌聲不斷,很多年輕人被深深打動了。

他的宗旨就是要打破佛教被人誤解為古板守舊的刻板印象,讓更多現代人能真正體會到佛法的親和力和人性化。

憑借智慧和創新的膽識,恒實法師讓佛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在恒實法師的帶領下,萬佛聖城日漸興盛,成為西方社會學習佛法的重要中心。無數人因為這裏而走上了修行之路,從而讓自己的生命獲得新的價值和意義。

這一切,都源於恒實法師對佛法的虔誠追求,以及他勇於創新的膽識。正是有了他這樣的傳承者,佛法才得以在新的時代環境下不斷傳播發揚光大。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傳播佛法的精髓,他還多次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進行交流存取。

在北京、雲南、四川等地,恒實法師參加過多次佛教論壇和研討會,與中國高僧大德們進行深入交流。

這種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不僅加深了恒實法師對佛法的理解,也為兩岸佛教界搭建了相互了解的橋梁。

而恒實法師終極的理想,是希望透過佛法來促進世界和平。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只有當世人互相尊重、包容,才能真正消除戰爭和沖突的根源。

在他看來,戰爭暴力根源於人們內心的貪嗔癡,而佛法的精髓就是幫助世人突破這些煩惱,以智慧慈悲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為了實作這一終極願景,恒實法師可謂孜孜不倦。除了廣傳佛法以外,他還發起過多次和平請願,號召不同文明、不同民族的人們共同參與。

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世界各地,他都積極宣揚著互相理解、互相寬容的理念。

他希望透過佛法的智慧,幫助更多人突破對立和成見,真正做到"樂於同甘共苦"。

只要人人都懷揣著慈悲和智慧,這個世界就一定能夠走向和平。這也正是恒實法師數次遠赴中土,與佛教界同仁交流的終極目標所在。

參考資料:

采訪視訊:佛法到西方:恒實法師說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