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什麽意思?意思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

2024-08-07國風

「上善若水」這老話兒,出自我們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 你別看它字不多,但裏頭蘊含的智慧可深了。

這個詞幾乎每個中國人聽著都挺熟的,可是總是有人不懂它的意思。在【道德經】裏頭,老子不光是誇水好,還借著這話告訴我們一種活法,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

現在「上善若水」這句話用得可多了,但是有時候人們說得簡單了,把這個詞的意思理解偏了。

大家一般都會覺得水柔軟、適應能力強,但有幾個人真正思考過老子這話背後想說的是什麽呢?

一、上善若水的本意是什麽

在【道德經】裏頭,老子透過對水的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了一堆深刻的人生道理和做人的規矩。

水為什麽能成為道德的榜樣呢? 因為它自然而然的樣子,跟道家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特別貼合。

老子覺得,水之所以能表現出這麽多優點,是因為它遵守自然界的規律,這種自然而然的狀態就跟道家追求的那個「道」很像。

水自己流,沒人去指揮它應該往哪兒流,它就自然而然地往低處流,最後流到海裏, 這種結果,就說明了順其自然的力量最終有多麽強大。

在道家的思想裏, 「道」就是宇宙最基本的原則,是所有東西運轉的基礎。

順著「道」走,就是順著自然界的規律來,少去瞎折騰,這樣才能讓心裏平靜,自己外面跟人相處也和諧。

水的這個特點,就讓老子他們這些道學家特別有感觸。

「無為而治」在道家哲學裏頭是個重要概念,這個詞的意思是治理的時候得適當地減少幹預和控制,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管理。

而水的流動方式正好體現了這種智慧。 水沒有固定的目標,但它總能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向。

這種自然流動其實是一種很高效的方式,這群道學家看了水以後,就悟出了管理社會的道理來了。

老子還觀察到,水雖然能滋養萬物,卻不跟萬物搶地盤、爭資源。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就跟道家提倡的「不爭」理念一拍即合了。

親愛的讀者,作者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文中加入了短短5秒廣告,觀看即可免費閱讀全文。我知道這可能會稍有打擾,但它確實能幫我增加一些收入,讓我能夠繼續堅持寫作。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動力!我會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在道家看來,最好的行為就應該像水一樣,不圖報酬地付出, 這樣在任何環境裏,才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這種「不爭」的態度,不光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還能幫助人達到內心的平靜和和諧。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道家哲學,就是要用更平胡、更自然的方式來過日子。

當我們需要做決定的時候, 可以學著像水那樣去找最自然的路,別硬是要改變現狀。

在跟人打交道時,要保持謙虛和包容的心態,別沒事找事爭吵。

老子透過「上善若水」這個說法,傳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最高的善應該像水一樣不求報酬地給予,而且能在任何環境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這不只是要求個人要有好的修養,也是給社會行為指個方向,人們要謙虛包容,別跟人爭個你高我低。

和諧相處是萬物最好的狀態, 人為的幹涉應該少點,社會自然的發展應該多點,這樣才是「上善」的。

二、老子悟出的和被誤解的

在【道德經】裏,老子用水打比方告訴我們怎麽才能成為高尚的人,當領導的該有什麽素質才行。

老子覺得,水總是往低處流,這就象征著謙虛低調的美德。 在現實生活裏,一個人要是能放下架子,就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謙虛的人不會因為自己取得了成就就得意忘形,反而願意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對個人成長和發展特別有好處。

這不光是對我們普通人說的,做領導的也得謙虛才行, 領導謙虛了,才更能理解手下人的需求,這樣制定出來的政策也就更有效了。

老子就特別有感慨了,他叫我們在復雜的世界裏保持包容心,有包容心的人能夠接受不同的觀點,這樣跟人相處起來也就更和諧了。

老子還發現 水對人友善,滋養萬物不求報酬;水說到做到,遵循它的自然流動規律。

水還能適應各種環境,不管是彎彎曲曲的小溪,還是寬闊的大河,都能順利地流淌,它能慢慢地侵蝕巖石,最終形成峽谷。

老子為什麽這麽推崇水?還是 因為它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不行,他有誌氣,但是表達不出來,就只能借著「水」來暗示。

他是春秋末期周朝的一個官員,幹過史官和圖書館管理員,對周朝的事是挺熟的。

後來老子看著周朝越來越不行,社會風氣也變差了,心裏挺失落的。最後他就辭職了,想找個清靜的地方修行。

他騎著一頭青牛就走了,這青牛也很有講究,代表了穩重、平胡。

他走到函谷關,也就是今天河南靈寶市的時候, 遇到了一個守關官員,那人叫尹喜,他一看見老子,就被他那種不一般的氣質吸引了。

尹喜覺得這老頭肯定不簡單,就上去問了問。知道他是老子後,尹喜非常崇敬,就請老子留下點教誨,好讓後人學學。

老子答應了,就在函谷關待了幾天, 寫了本【道德經】,主要就是講他對宇宙、人生、政治、道德的看法。

【道德經】後來成了中國古代很重要的哲學書,影響很大。

寫完【道德經】, 老子又騎著青牛往西走了,據說就這麽消失了。

關於老子後來的情況的說法挺多。有的說他到了很遠的西方,成了個得道高人;還有的說他變成了太上老君,成了道教的創始人之一。

不管他的結局是怎麽樣的,不能否認的是,老子的智慧非常地深奧,但也非常淺顯。

只是現在很多人, 只是照著字面意思去理解「上善若水」,結果就誤解它了。

有些人就覺得水是最善良的東西,這樣的理解太表面了,沒抓到裏面的深意。

其實「上善若水」不只是講善良要像水, 更重要的是講水的特點,既能滋養萬物,又不去爭搶。

這就代表了一種無私、順其自然、不勉強的精神狀態。

還有些人光盯著「上善若水」這四個字看,而忽視了這四個字後面還有話。

這句話完整的說法是「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後面這幾句話,其實更能反映道家思想,水之所以被看作「上善」,是因為它能付出,而不求報酬,能適應各種情況。

水總是在最不起眼、別人都不想去的地方,這就是謙虛的樣子,和道家所提倡的遵循自然規律的精神非常契合。

水能處下、能包容、能慈愛、能守信、能治理、能發揮作用、能把握時機,這些都是「上善」的具體體現。

還有的人直接把「上善若水」的意思理解偏了,覺得這是軟弱的意思,但其實「上善若水」不是叫人軟弱,而是教人要有智慧地過日子。

水雖然軟,但不代表沒力氣,它能靠著流動、滲透這些方式穿過重重障礙,就像水滴能把石頭磨穿一樣。

還有人太消極了,覺得「上善若水」 就是遇到麻煩要躲著走,這樣就給理解偏了,成了消極躲事的態度。

正確的理解是要看到水的優點,在於它能適應各種情況、很靈活,還有那種不跟人爭的精神。

放到實際生活裏,這就是說遇到難題時能靈活處理 ,既不硬碰硬,也不瞎跑,而是找最合適的辦法去解決。

三、從古至今的「上善若水」

時代一直在變,社會也一直在進步,「上善若水」這話也有了新意思。

現在這社會復雜多變,在這種情況下, 心態謙虛、能包容,還得機靈都成了特別重要的素質。

水就是這樣,不管是彎彎曲曲的小溪,還是無邊無際的大海,都能找到自己的路。

同樣我們每個人和單位也得學會適應變化,隨時調整心態來對付各種困難。

現在的人就該學學「上善若水」這個道理, 保持謙虛、包容,適應環境的變化,別整天在生活裏的一些小事上爭搶。

有的人還愛在網上跟人爭論,其實看了老子的話以後,都覺得沒有必要了,你爭贏了能得到什麽,輸了又會失去什麽呢?

還不如跟水一樣,和和氣氣的過好每一天,這樣對自己和別人都好。

結語

"上善若水"這話說起來簡單,但裏頭的道理可深了。

不管是在以前,還是現在這快節奏的社會裏,"上善若水"就 告訴我們做事的原則,內心平靜才能跟周圍的人處好關系。

現在生活節奏這麽快,這句話又變得很有用了,老子說了,要保持謙虛和包容的態度,學會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各種難題,還得記得去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

往後日子還長,我們 得學會用水的智慧和一顆平胡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高低起伏,用古人的智慧改變我們現在的生活。

參考資料來源:

人們常說「上善若水」,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的真正意思,讀懂了,人生不再迷茫!

海拔新觀察2022-10-21

「上善若水」都聽過,那到底啥意思?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人誤解了

歷史潮河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