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走遍中國-雲岡石窟

2024-06-09國風

雲岡石窟,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北魏建都平(今山西大同)的時代,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大多數石窟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歷時40年,參加開人數多達4萬余人。就連當時獅子國(今斯裏蘭卡)的佛徒也參與了這一舉世聞名的偉大藝術創作,至今,仍留有中外文化交流的足跡。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註中記錄了當年雲岡石窟的壯景:「鑿石開山,因巖結構,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目所眺。"

雲岡石窟,現存洞窟45個,石雕造像達5.1萬多尊,是中國最大的石窟群之一。在武周山南崖,東西伸展1000公尺雲岡石窟的佛龕,如蜂窩密布,大、中、小石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雲岡半腰。這裏石佛聚會,石人、石馬、石刻浮雕群集,真可謂藝術家的樂園

雲岡兩道山麓,把石窟分成東區、中區和西區。二窟位於石窟群東端,這裏風化比較嚴重,只有第一富壁後下部浮雕仍保存較完整,兩窟同期開鑿,窟內布局大致相向

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崖高25公尺,中上蒲有12個長方形石孔,這裏分為前後兩室,後室內有一佛菩薩雕像。這些雕像體態自然,衣紋流暢,面容豐調,從刻手法判斷,此塑應為南唐時期作品,反映了南唐時期的本區服飾和渣像風格

第四ū,平面是矩形、中央賺方形立錢,窗前是清票八年座,高達17公尺,是雲岡石窟怖琉璃保存較完整的雕像。這尊瀟像感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腳中最大t可站立12人。

第六窟,中央是連線窟頂的兩層高達15公尺的塔柱。每層四面雕有想像,周壁雕滿佛、菩薩、羅漢、飛天的造像。窟頂刻有33天神像和各種騎乘。壁上和塔柱四面,雕刻著釋迦牟尼從誕生到傳教的故事。精細、嫻熟,是雲岡諸窟中具有代表性的洞窟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層木構的窟檐。窟內分為前後兩室。後室正壁上層中刻有菩薩好獅子座上。東、西、南三面壁上,布滿展劉的佛龕造像、南壁門拱上的6個供養菁形象優美通真。

第人窟,與第七窟相似,窟內西側刻有從六開的鳩摩羅天,東側刻有三頭八臂騎4的摩首羅天,這種雕像在雲岡石窟中極為罕見

第九應,有前後兩室,前室門拱兩柱力人角形,家禁上刻有佛龕、樂伎、舞位,造型生動,飛天、樂卿伎動作優美,意羅婀致

第十窗,與第九窗同時開鑿,分前後兩案.前室有飛天,體態優美,比例協調第十一窟、窟中央雕有直達窟頂的方形8性,柱四面有佛像。正面菩薩像保存完、其他型上滿刻佛龕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城管、打擊樂器,這些古典樂器形狀很奇特,是研究中國音樂史的珍貴資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坐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公尺多,右臂與腿之間雕有一尊托臂麗仕像,這是雲岡石窟僅有的一例。

雲岡石窟,氣魄宏大,外觀莊嚴。在這1000公尺的石雕群中,雕像大的幾十米,小的幾厘米,形態、神果都很動人。這些佛像、飛天,供養人面目、身上、衣紋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艱辛。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出波斯色彩,這是中國古代人民與其他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雲岡石富用藝術形式記載了佛教,贊美了佛教。這無疑是對當時石刻文化的大檢閱、大展示,由此推動了石刻藝術向著更高層次發展和昇華,形成石刻藝術與佛教文化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