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1960年東風三號試射前變形,錢學森被懷疑,聶榮臻:他說行就行!

2024-01-04國風

1960年11月5日,甘肅酒泉飛彈發射場上,中國制造的第一枚飛彈——「東風一號」發射成功。

在慶功宴上,聶榮臻元帥振奮地說: 「1059(東風一號原名),發射成功,標誌著仿制階段將結束,開始轉向自行設計階段。」

錢學森科研團隊一鼓作氣,在東風一號的基礎之上改進出東風二號。

東風二號是真正意義上的自行研制,大家都懷著為國爭光的責任感,付出了無數心血。

然而在1962年3月東風二號首飛的時候,飛彈明顯偏離了航線,從3400多米的高度墜地爆炸。

圖|錢學森在發射場

東風二號試飛受挫是一次沈痛的教訓,現場所有人都在自責:全國人民都勒緊了褲腰帶,一分錢一分錢省出來,造出飛彈,他們覺得對不起人民群眾,對不起黨和國家。

參試人員飽嘗失敗的痛苦,有人默默流淚,有人當場痛哭,設計師林津走到彈坑前,圍著這個直徑30公尺的大坑轉圈: 「這個坑就是給我準備的,我要埋在這裏!」

他們忍住悲痛,在寒風之中尋找所有的殘骸,就算是黃豆大小的碎片也不放過。


國防部五院副院長錢學森當時正在住院,得到訊息之後不管不顧,直接穿上衣服來到現場。

他沒有責備大家,而是平靜地說:「如果說考慮不周的話,首先是我考慮不周,責任在我,不在你們。你們只管大膽地研究怎樣改進結構和實驗方法,其他的事不要去想。」

兩彈一星研發工作的總指揮聶榮臻元帥,深知這些科研人員的辛酸和痛苦,得到訊息後,先問了兩遍 :「有沒有人員傷亡?」

他找錢學森談話,讓他一定要放下包袱,尋找原因,找出解決辦法。

面對一些人對錢學森的質疑,聶榮臻一遍又一遍強調著: 五院在技術上應該由錢學森當家!

他特地召開了管理幹部工作會議,強調不要責怪打擊盡心盡力的科研人員,不要增加科研人員的壓力。

在沈重的挫折面前,聶榮臻的無條件支持讓錢學森的研究團隊都很感動。

圖|「東風二號」中程彈道飛彈,1968年裝備部隊,1983年退休

1964年6月29日,東風二號再次發射試驗取得了成功,7月第二次和第三次發射也同樣順利圓滿。

聶榮臻十分高興,肯定了大家的努力,他說1962年試射未成功不是壞事,它很有意義。

東風二號發射成功的意義重大,讓中國在首顆原子彈爆炸之前,有了自行研制的近程飛彈。

多年來,不少領導因為錢學森是從資本主義國家回來的科學家,對他產生過懷疑,但聶榮臻從來都是無條件信任的。

每次執行發射任務前,聶榮臻就打電話給錢學森:「 錢學森哪,有關技術上的問題就由你決定,你們準備好了,覺得可以發射了,打個電報報告我就行了。」

1967年5月,東風三號飛彈在發射現場又出現了問題。由於操作人員忘記開啟通氣閥,燃料箱內被抽成了真空,外部看起來不平整,癟進去一塊。

這種問題,錢學森在國外試驗的時候也曾遇到過,他認為,只要繼續加註,內外壓力差平衡之後,就會恢復原樣。

但現場的指戰員們都覺得很不安,他們認為是飛彈出現了問題,在一起議論紛紛。

東風二號試射的失敗在前,大家都認為應該取消這次的發射。

當時飛彈發射之前,要得到三方主管領導的簽字:一是基地作試部部長,對組織工作負責;二是技術總管,對技術負責,也就是錢學森;三是基地司令員,代表著基地的領導。

在發射之前,錢學森反復強調是沒有問題的,他簽了字。但基地作試部部長和司令員都不敢簽。按照規定,東風三號僅僅有錢學森一人的簽字是不能發射的。

錢學森焦急萬分,最後基地方面將情況匯報給了聶元帥。聶榮臻的回答沒有半分猶豫: 這件事錢學森說了算,他認為沒有問題,就可以發射。

5月26日,東風三號如期發射,並且獲得了成功,證實了錢學森的判斷。

圖|1966年12月,錢學森(前左二)陪同聶榮臻(前左三)到飛彈試驗基地主持第一枚中程地地飛彈「東風三號」試驗

一次又一次,錢學森心懷著對聶榮臻的感激投入工作。

聶榮臻在任何場合都會誇贊錢學森是「我們國家的寶貝」,他心甘情願做這些科學家們的「後勤員」。 而錢學森,每每回憶起這些事都會感慨,在聶帥手下工作,是他一生最幸福的事情。

作為一名指揮過千軍萬馬的元帥,為何會成為錢學森的頂頭上司?一代名將和科學家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呢?

抗美援朝後,組織上曾希望聶榮臻能接替彭真成為新一任北京市市長。他在抗美援朝的工作上太過操勞,組織希望他在穩定的工作崗位上休養一段時間。

鄧小平還提議他可以去主持外交或者繼續原來的工作,負責軍工生產裝備。

但是, 聶榮臻不要當市長,他滿心想的就是改變國家的落後,他在花甲之年掛帥現代國防,一門心思放在科學技術之上,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時,帶著「科技強國」的夙願,攜手眾多科技工作者,去開創科學技術發展的黃金時期。

1955年,錢學森經過了5年的波折才回到祖國。在聶榮臻寫給錢學森的信件之中,他說「兩彈一星」是新中國「 就是沒有襪子穿,打著赤腳走五十年也願意的事業」。 聶榮臻是下定了決心要打這場硬仗的。

圖|毛澤東與錢學森親切交談

周恩來曾經叮囑過聶榮臻,對剛剛回國的錢學森, 政治上要關心,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也要照顧他。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受命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

他第一個面對的問題,就是資金短缺,人才不足,他要帶著大家白手起家,走過一場艱苦卓絕的科研攻關。

當時全國上下從事飛彈相關研究得很少,專業人才更是寥寥無幾。

錢學森寫了【關於調人的第一份報告】,聶榮臻帶著這份報告找到周總理。

原來當時各個單位都確認,如果將骨幹力量調走了,多少會對他們的工作產生影響,所以整個調任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

周恩來直接讓聶榮臻寫報告,他來批。在周總理和聶帥的直接幹預之下,調配骨幹人員、大專以上畢業生工作很快就有了進展。

圖|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

9月11日,【關於調人的第二份報告】又交到了聶榮臻手上,錢學森還需要抽調工程技術人員42名,以滿足目前工作的最低要求。

聶榮臻二話不說就給周總理寫了報告, 周總理知道錢學森著急,幹脆直接打電話給各個單位「要人」。

新中國的第一批衛星與火箭研制的技術骨幹隊伍不是憑空而來的,這都離不開周總理和聶帥大力的支持,以及各單位盡心盡力地配合。

1957年2月,國防部五局撤銷,並入國防部五院,並由錢學森統一領導。

錢學森也有自己的一些顧慮,就和聶榮臻提起,聶榮臻寬慰他不必動搖,行政方面的工作可以少管一些。

聶榮臻對錢學森的關懷是細致入微的,只要他能了解到的問題,都會竭力幫助錢學森解決。

他的科研工作已經相當龐雜,還有一些日常的行政業務,這些都在耗損著錢學森的時間和精力。

例如所裏要多少張板凳,錢學森都要過問,最後拍板定論;工作人員愛人的工作和孩子的上學問題,也需要錢學森去處理。

圖|聶榮臻(左一)到現場指導「兩彈」轉運

一天,一份科研技術報告和一份籌建幼稚園的報告一同放在錢學森的桌上時,錢學森感到力不從心,十分崩潰。

而有一些技術問題,應該直接找錢學森決定的,黨委卻要反復討論決定,錢學森為此也很苦惱。

1960年初,錢學森主動向聶榮臻請求,將自己降為副職。

聶榮臻了解到這個情況之後,找到了第五研究院的領導人,要求 黨委只管大政方針政策,不要去管技術,技術上的工作就交給錢學森去負責。

那些行政的,瑣碎的事情,錢學森不擅長,就不應該去麻煩他。

為了能讓錢學森能夠集中精力,周總理再次簽署任命書,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

此後第五院就有了兩位副院長,錢學森是主管技術的,原電子科學研究院的院長王諍主抓管理和其他事務。

王錚中將是解放軍無線電通訊事業的拓荒者,戰功赫赫。因為工作管理範圍不同,大家和王諍的接觸更多一些,很多事情會先向王諍請示再去請示錢學森。

有一次,王諍和錢學森一同向聶榮臻匯報飛彈試驗的工作,他說完之後,錢學森就簡單地說了幾句就結束了。

匯報結束之後,聶榮臻專門將王諍留下,對他建議: 「王諍同誌,你是專家,是我們黨內的專家,也是黨內的老同誌,以後匯報工作是不是讓錢學森同誌先講?技術方面聽聽他的意見。不然的話,你先講了,錢學森同誌有什麽不同的意見,也不好講了。」

圖|錢學森(右一)和聶榮臻(右二)在中國首次「兩彈結合」試驗現場

王諍聽後就笑了,向聶帥表示自己明白了。後來匯報工作,都是錢學森先說。錢學森自然也發現了這種變化,他不善於表達出來,但心裏對聶帥和王諍都很感激。

研究基地身處茫茫的戈壁灘,四周連農田都沒有,所有的物資都要從很遠的城市運過來。

在經濟最為困難的1960年,同誌們留在這裏就相當於等著餓死,領導們無奈之下只能將工兵團、汽車團、警衛團轉移了,外圍的工程兵部隊、鐵道兵部隊也因為沒有糧食供給,不得不停工撤走。

聶榮臻聽聞就連負責飛彈核心技術攻關的骨幹人員都被基地領導調走了,他再也坐不住,當即趕到西北。他提到了英國科學家莫斯利: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強行被征入伍,最後死在戰場上,他的研究也成了未盡的遺憾。

基地領導非常羞愧,趕緊將遣散的幾名骨幹給請了回來。

沒得吃、吃得差,這次聶榮臻來基地檢查,發現錢學森團隊已經持續很長時間在餓著肚子搞科研,而錢學森從來沒有主動和他反應過這種情況。

按照當時規定,科技人員每月只有26斤糧,每餐1個饅頭,1角錢幹菜湯,副食品基本上看不到,很多科研人員得了夜盲癥,身體也出現了浮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