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福州最後一位狀元,是他!

2023-12-14國風

清陳寶琛、王仁堪合作楷書紈扇面珍藏於福州市博物館。文物的名稱揭示了它是由陳寶琛與王仁堪二人合作而成。末代帝師陳寶琛對於讀者來說並不陌生,那王仁堪何許人也?二者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

西清王氏一門風雅

清陳寶琛、王仁堪合作楷書紈扇面質地絹,長徑24.3厘米,短徑12.5厘米,高24.7厘米。字徑0.8~1.5厘米不等。

扇面分左右兩部份,右為王仁堪書,左為陳寶琛書。

王仁堪文曰:「過霞嶺有廿都,見郵舍一聯雲‘一官已脫鼪鼯穴;九度空過虎豹關’。」落款:「庚辰四月,藹如年丈大人正。王仁堪。」鈐印:白文「王仁堪印」。

陳寶琛文曰:「昔陸賈奏漢祖雲‘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故知經邦立政,在於典謨矣。」落款:「庚辰四月,藹如年丈大人正。陳寶琛。」鈐印:朱文「閩海陳郎」。

王仁堪(1849-1893),字可莊,又字忍菴,號公定,清代閩縣(今福州)人,光緒三年(1877年)以一甲一名(狀元)賜進士及第,名動京城,是福州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

王仁堪出身於詩書傳家的西清王氏。「西清王氏」是山西太原王氏的一個分支,祖上從事陶瓷起家,因世代居住在江西清江,被稱為「西清王氏」。明代正德嘉靖時,又由江西遷往福建。西清王氏從王仁堪祖父王慶雲開始,由商入仕,從社會底層一躍而到社會最高層,成為著名的官宦世家。王慶雲官至兩廣總督、工部尚書,不得不說,他是西清王氏家族崛起的開創者。

王仁堪的父親王傳燦,是王慶雲的次子。他在科舉上沒有過高成就,在其父庇佑下,官至刑部主事,一生較為平淡。在知曉王仁堪中狀元時,王傳燦曾高興地說:「父尚書,子狀元,足矣!」

王仁堪的後代中還有張之洞幕僚、後為外交大使的王繼曾。王繼曾的兒子就是中國著名的文物專家、文物鑒賞家、學者王世襄。數百年來,「西清王氏」一門風雅,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嚴謹的家風和開明的包容態度,助推了家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西清王氏的祖宅位於今天鼓樓區孝義巷,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因王慶雲曾為工部尚書,舊謂「尚書第」,後其孫王仁堪高中榜首後,人們又稱其為「狀元府」。

福州最後一位狀元傳奇的一生

狀元及第後的王仁堪行走上書房,行言官之責,直接進入封建王朝的統治階級核心區域,見證甚至參與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

王仁堪是晚清「清流派」的幹將,在晚清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下,他與清流派成員反對懦弱求和,主張用武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度影響了朝廷在對外問題上的政治態度。例如他反對崇厚擅自與俄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裏瓦幾亞條約】,要求「請斬崇厚以謝國人」,義正詞嚴,聲震朝野。他奏請慈禧停建頤和園,直言修建頤和園勞民傷財,不利於社會穩定。甲申中法馬江海戰(1884年)中清政府慘敗,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國人眾怒,閩籍京官潘炳年上書彈劾失職的船政大臣張佩綸,這封奏章便是由王仁堪代筆的。王仁堪的這一舉動得罪了當朝權勢炙手的大臣,官運蹇阻。

王仁堪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外放出任江蘇鎮江府知府。上任沒幾天,便發生了丹陽教案。王仁堪化險為夷,和平解決了外事糾紛,又保全了當地人民。當三年任滿考績時,江蘇省定王仁堪的政績為全省第一。

王仁堪素有疝疾,在艱巨棘手的鎮江任上,就已經積勞成疾,到蘇州後病情開始加重,於1893年10月病逝,年僅45歲。

縱觀王仁堪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文人士大夫。他憂國憂民、忠君愛國,以實心行實政,有古循吏之風,是晚清著名的清官,【清史稿】將其列為晚清最後一位循吏,他當之無愧。

夫門生天子 弟天子門生

王仁堪交遊廣泛,慧眼識才,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戊戌變法領袖之一梁啟超等為其門生。當時的許多社會名流如帝師翁同龢,貴胄宗室盛昱,同光體詩人陳衍、沈曾植,同僚朋友張謇、丁立鈞、李慈銘、黃體芳、梁鼎芬、張之洞、陳寶琛等也多與王仁堪往來。他與這些人或為親友同鄉,或為姻親,或為官場同僚,或為師生,以王仁堪為媒介,交織成一幅錯綜復雜的人際網路。

其中,王仁堪的姐姐王眉壽20歲便嫁給了陳寶琛。所以王眉壽被贊為「夫門生天子,弟天子門生」,指的就是,丈夫陳寶琛是宣統皇帝的老師,弟弟狀元則是天子門生。陳寶琛和王仁堪之間有著這層姻親關系,所以二人在庚辰年(1880年)合作扇面也不足為奇了。

同為「西清王氏」,王仁堪的姐姐王眉壽也是很值得重點筆述的一位。

陳寶琛對福建教育貢獻良多,王眉壽自出嫁到陳家後,助夫教子,努力發展福州的教育事業。王眉壽先在陳寶琛家鄉螺洲創辦「綏和女子家政學校」,為了讓女效能自立,又在陳寶琛的支持下,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在福州創辦了「烏石山女塾」,招收平民少女入學。第二年,她在福州光祿坊玉尺山房創辦了「女子師範傳習所」,招收女學生60余人,親自擔任第一屆監督(等同如今校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王眉壽在王仁堪狀元宅第後花廳和家廟內又設立了新式女子職業學堂——「蠶桑女學堂」,提倡女子自立。宣統元年(1909年),女子師範傳習所和女子職業學堂合並為「福州女子初級師範學堂」,學堂主要為社會培養新式的女教師。王眉壽擔任福州女子初級師範學堂第一屆監督。

王眉壽創辦的福州女子師範學堂培養出的人才不勝列舉。新式女子職業學堂第一屆畢業生中還有一位名滿閩中的「全閩第一繡手」曾明。辛亥革命後,冰心曾隨父親謝葆璋回到福州,於1912年報考福州女子初級師範學堂,她雖然未上過小學,卻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雖後面因遷往北京中斷學業,但她一生都難以忘懷在福州女子師範讀書的情景和慈祥莊重的王眉壽監督。福州馬尾才女楊紀文是王眉壽的學生之一,畢業後留校教刺繡和音樂。

王眉壽那顆善良的心時時關註著平民子女,熱心扶持平民子女入學。福建省第一代女教師林淑柏的成長,更是傾註了王眉壽的心血。1914年,以最優等成績畢業留校的林淑柏學習王眉壽校長愛生如子的情懷,立誌終身從教。

福建省文史專家盧美松介紹說,王眉壽對於福建的女子教育可謂功不可沒,被稱為「福建女學第一人」,政府頒賜褒獎匾額「閩嶠女宗」,復制件現供奉在「螺江陳氏宗祠」內。

有清一代,福州出過兩個狀元。一是福州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王仁堪,前一個便是道光十六年的狀元林鴻年,他也是清代福建第一個狀元。林鴻年的一生波瀾壯闊,下一期我們從文物「清林鴻年對聯」來展開聊一聊。

專家品寶

從題詞見思致

特邀專家: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 盧美松

一幅楷書紈扇面上的題字聯結著福州兩位名宦鄉賢的仕歷與思致。他倆有著姻親關系,陳寶琛較王仁堪僅年長一歲,但仕歷卻大相懸隔。當時陳寶琛已是翰林院侍講,出任過鄉試正考官,王仁堪是名震天下的狀元,此時正在翰林院修習。他們的墨寶同題在1880年贈送給那位名叫藹如的扇面上,這位「年丈大人」似乎是與二人中的一人同年中進士的年長者。

當然,重要的是二人的扇面題詞。以扇面左右論,古人文式豎寫左行右讀,右者為上,故先解讀王仁堪的題詞「過霞嶺有廿都,見郵舍一聯雲‘一官已脫鼪鼯穴;九度空過虎豹關’。」時年32歲的王仁堪應在翰林院任上,故其題詞參照舊聯以自況:慶幸入仕為官,脫離平庸;回想仕途經歷,曾多次經過仙霞嶺,都無功而返,空過雄關,故借此以抒感慨。

陳寶琛題詞也是參照古人詞意:「昔陸賈奏漢祖雲‘天下不可以馬上治之’,故知經邦立政,在於典謨矣。」以年齡論,陳氏時年33歲,雖年略長,而仕歷已是翰林院侍講、鄉試正考官,官階遠在王仁堪之上,再從他所引陸賈句可知,誌在「經邦立政」,旨在典謨經營。故從二人題詞顯見其身份與誌趣上的層次差別。

陳的題詞在王詞之下,正可以補充提升王的思想境界,又體現其謙讓與提攜後進的態度。

記者 管澍/文 林雙偉/攝

來源: 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