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無盡之域:康雷作品展」舉辦,「圓桌派」藝術家發言集錦

2024-06-16國風

近日,「無盡之域:康雷作品展」在798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展出。本次展覽以「無盡之域」為命題,展示了康雷近幾來年的研究與探索成果。她在水、墨、紙漿等材質上,從藝術內核出發來拓寬水墨的藝術語言領域。此次圓桌派是本次展覽的延續,圍繞"藝術的劃界與跨界"這一主題展開的討論。

圓桌派現場

圓桌派由原軍事博物館創作中心副主任邢俊勤主持,參加圓桌派的嘉賓有:原新南威爾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伊恩·霍華德;藝術家、策展人露茜安·芳塔娜;美術史博士,批評家、策展人,【美術】雜誌編審、副主編盛葳;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嘯非;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一級美術師康雷。

美術史博士,批評家、策展人,【美術】雜誌編審、副主編盛葳

盛葳從理論的角度出發,對康雷的藝術做了全面的解讀。他提到,康雷在中央美術學院專攻版畫專業,她擁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和基礎,為康雷開始探索使用其他材料和藝術形式進行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每位藝術家都有自己的追求,康雷更願意透過藝術創作來表達自我,遵從自己的內心。對她而言,個人的體驗和經驗在藝術創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藝術創作逐漸超越了版畫的範疇,開始采用更為直接的繪畫方法,尤其是水墨畫。

然而,當我們談論水墨或中國畫時,很容易陷入一種固定的審美模式中,人們通常認為最重要的是其傳統,即由筆和墨構築的本質性審美規範。康雷並不拘泥於這種藝術形式。雖然她使用了水墨材料,但她的作品並不屬於傳統的中國畫或傳統中國水墨藝術。想要理解康雷的藝術,需要超越傳統的框架,從她個人的藝術探索和表達中尋找答案。

康雷的創作采用了水、墨、紙等材料,展現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不可以按照傳統分類方式去界定。她的創作方式比較自由,這與她想要表達內心藝術觀點和創作目標一致。她的畫作是為了她自己而創作,就像一種視覺日記,但這種日記不是用文字書寫,而是一種由線條和塊面不斷生長和突破的視覺藝術方式來表現,這種方式更適合她的內心想法。

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具體的形象,例如以頤和園、圓明園等為題材的作品。同時,也有一些沒有固定主題的作品,更註重形式方面的探索。這些形式上的探索可能與兩種傳統藝術形式有關:一種是中國古代的寫意傳統,強調線條本身的審美,另一種是抽象藝術。然而,這兩種藝術形式都不足以概況康雷的藝術作品。她試圖透過材料的使用來創造或突破固有的藝術格局,這正是她個人藝術語言的重要方面。在她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作品突破了傳統畫面的界限,比如一些形象和物質材料延伸到畫面之外,形成了可以拓展的領域。

康雷的藝術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女性,首先對她自己起到了一種自我拯救或自我解放的作用。不同的觀眾都能從她的畫作中找到不同的體驗和體會,這些體驗和體會對我們的情感和生活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原軍事博物館創作中心副主任邢俊勤

邢俊勤談到中國當代藝術界一個顯著的現象是,許多成功的藝術家都是做版畫出身。康雷的這些藝術探索便是這一現象的典型案例。版畫家通常具備強大的概括能力和獨特的藝術語言,這些特點可能為他們的藝術觀念和創作方法帶來新的突破,這一現象值得深入研究。

原新南威爾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伊恩·霍華德

伊恩·霍華德對康雷作品風格的演變比較感興趣,他表示:從康雷的作品來看,她似乎經歷了從豐富多彩的作品到單色作品,再到色彩豐富的作品的轉變。這種色彩的變化可能與版畫的某些局限性和傳統約束有關。也許,這正是康雷看待世界的獨特視角,她在有限的色彩中找到了舒適感。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一級美術師康雷

康雷針對伊恩·霍華德的話題進行了闡述,她指出:自己是版畫出身,在藝術創作中融入了版畫的背景和概念。她認為,在版畫中,色彩的使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時,她也認識到東方審美的獨特性,不僅對材質敏感,對顏色高度提煉而且更具有精神性。因此,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她有意識地對色彩進行了歸納處理,以追求更加貼近東方性審美。目前在她的畫面裏,青綠顏色居多,這是她對東方、對傳統山水的顏色研究認知和提煉所得,而材料的使用更突顯了宣紙獨具的暈染和細微處的豐富。康雷表示,色彩並不是她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表達手段。她未來會進行更多的嘗試,以豐富她的藝術創作。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嘯非

李嘯非表示: 藝術家或文學家的心性、職業以及對待生活和外界的方式是相統一的。盡管現在許多藝術家會將這些方面分開,但康雷仍然遵循著早年的方式。版畫系特別註重研究形式和媒材,這兩點在康雷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痕跡。

康雷在院校讀書時期,作品的尺幅雖不算大,但非常有張力,她那時應對世界的方式充滿了力量感,意圖打動甚至征服觀眾。畢業工作後,康雷的心性依然保持著過去的樣子,她利用零碎時間進行許多小幅創作。目前康雷有了更多完整的時間去做她喜歡的事情。康雷的變化和成長展現了她與生活和解的過程,而藝術成為了她調節內心平衡的方式,所以康雷對情緒或痕跡的感悟非常敏感。她在創作中的分寸感,以及她所呈現的結果,特別像水墨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康雷在創作過程中並沒有預設結果,而是註重偶發式創作,這種非預設性更多的是為了愉悅自己。西方傳統強調不重復前人,而中國藝術的特點不太糾結是否重復別人的路,更註重心性與場域的開放性,以及在過程中不斷錘煉語言,讓語言自然形成。

此次展出的作品只是康雷創作的冰山一角。康雷背後有大量的前期工作和創作未曾呈現給觀眾,這些內心的掙紮和糾結最終經過她的篩選,才得以展現。康雷目前的狀態非常從容,這種狀態並非憑空而來,而是與一種「理法」共存的結果。這種理法類似於版畫中的規則和限制,如色彩的運用和畫面的修正。版畫的復制過程也充滿了不確定性,需要在制作中考慮每一個細節,以避免失敗。

康雷在水墨畫創作中自由表達。她的作品,無論是風景、人物還是動物,甚至抽象構成,都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她將理法融入到創作中,同時試圖打破這些規則給她的明確性。康雷的作品中邊界的形狀常常是不確定的,這反映了她在不可控制和可控制之間尋找平衡的過程。這與康雷在創作中找到自己認可的方法相似。這個過程就像是在不平坦的地面上倒水,水自然流動形成的路徑,象征著康雷在藝術創作中找到自己獨特道路的過程。

藝術家、策展人露茜安·芳塔娜

露茜安·芳塔娜表示: 康雷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展現了對傳統框架的突破,她的作品開始呈現出雕塑般的立體感,這表明她可能正在探索一種新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路徑。同時,康雷是否計劃繼續創作更大型的作品,采用更大膽的姿態,並在藝術表達上突破更多限制,甚至在多維度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是值得關註的方向。這樣的發展可能會為她的創作帶來新的視角和更廣闊的藝術空間。

康雷在回應露茜安·芳塔娜時表示: 現代藝術語言極為豐富,包括聲光電、體感等多種藝術形式。藝術家在做任何作品時,肯定是有邊界概念的,先要認知邊界這才是藝術家做好跨界的前提。在她試圖突破作品的界限時,她在不停地反思是否真的需要?雖說「不破不立」,在跨界之後能「立」什麽才是關鍵。

目前,康雷更傾向於將自己置於自由的創作狀態中,先做各種嘗試的加法,最終保留對作品概念至關重要的部份。她更加註重內心的需求,以及作品語言的精準度和純粹性。她認為越純粹的作品其能量越大。對於未來,藝術是否跨界或者無界,康雷認為這都不是問題,關鍵在於自己是否需要。如果需要,她願意探索和嘗試。

邢俊勤評議: 藝術的劃界和跨界是藝術領域中一個長期存在的探討議題。藝術家在創作時,不免會思考自己的作品是否真的受到某種限制,以及如何去突破這些界限。這個問題對藝術家而言,是既充滿挑戰又帶來困惑的。

石不語 康雷 40-40cm 2024

盛葳認為: 對原創性的理解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異。在歐洲,19世紀之後原創性被看作是絕對創新的表現;在中國對大師的致敬也被視為原創。在現代社會,無論在中國、日本、歐洲、美國還是澳洲,對原創性的理解已趨於一致,形成了一種現代意識。這為重新審視藝術的跨界和劃界問題提供了契機。

所謂劃界,意味著藝術創作存在一定的邊界。所有的藝術都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創作、展示、理解和觀賞的,這就是劃界的含義。而跨界則與創造和原創性息息相關。藝術必須不斷突破原有邊界,以維持其原創性。原創性被視為當代藝術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果藝術作品失去了原創性,人們會認為它缺乏意義和價值。原創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代表了人的個性,是個體和集體創造性的體現。在文藝復興時期,原創性並不是一個問題,那時個性的概念並不突出。如今,個性在藝術中變得極為重要,跨界的目標正是追求原創性。原創性背後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它體現了不同個體的創造性。

生活和藝術都需要在一定限制下才能產生。如果沒有任何限制,藝術家可能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創作。限制的變化對藝術創作有重要影響。認識到這些限制條件至關重要,只有在這些條件下,才能進行創造。因此,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和所從事藝術的邊界。只有確定了邊界,才能劃界和跨界。如果連邊界都不知道,就無法去拓展、突破和創造。他認為,認識到今天藝術創作中的邊界,是突破它的前提。

頑石記 康雷 20-20cm 2024

李嘯非提到「界」,最初可能更多地理解為一個框架。無論是在畫布、紙張還是墻面上作畫,作品都有一定的尺寸,構成了一個二維空間的邊界。從塞尚、畢加索之後,畫框似乎後退成了作品的承載物。過去,畫框可能是中性的,甚至具有哲學意義。但後來,畫作不再承載這樣的功能,它本身成為了帶有痕跡、顏色、色塊機理的物體。

縱觀藝術史,幾乎所有的實驗性嘗試都被前人探索過。如果想創造一個完全憑空而來、前所未見的藝術流派或形式是非常困難的。藝術家執著於在當代藝術史上確立自己獨特的語言形式,或者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這是一把雙刃劍。

藝術的價值也在於那些微小而確定的愉悅瞬間,即所謂的「小確幸」。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可能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但只需一次小小的突破,就能達到目的。這種轉變來自於對「界」的理解。康雷目前創作中的「界」既不是二維的,也不是三維的雕塑效果。她可能曾經試圖打破界限,但最終發現界限無需被打破。當她不再將界限視為問題時,她就能在界限內自由地創作。界限雖然存在,但在她心中已經變得不再重要,它變得非常自由,可以與藝術家共存,成為藝術家創作過程中的一個夥伴。

滄海頑石 康雷 30-60cm 2024

邢俊勤評議: 康雷將傳統筆墨轉化成了一種具有當代性的表達方式。特別是她突破了傳統繪畫的邊界,打破了畫框的限制。康雷的作品實際上是一種裝置繪畫的創作方式。她先創作了裝置,然後直接在裝置上進行繪畫,這種融合方式更加自然和貼切,特別是紙漿浮雕作品上覆蓋宣紙的技巧,帶來了一種溫情,讓人聯想到母親給孩子蓋上被子的溫暖。盡管女性藝術家和女性藝術也是當代藝術中的一個討論話題,雖然康雷並沒有特別強調自己作為女性藝術家的身份。但是這種處理方式,在觀賞者心中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和共鳴。

露茜安·芳塔娜作為女性藝術家,結合創作,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在露茜安·芳塔娜的藝術實踐中,花束不僅僅是由鮮花組成的物品,它更是一種情感的載體。送花的行為,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都承載著送花者的情感和收花者的情緒反應。花束的贈送在許多公共場合具有強烈的影響力,它們在表達情感和社會意義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她的創作也從這些情境中汲取靈感。在她的作品中,花束的輪廓不僅僅是對形態的描繪,它們承載了她自己的藝術歷程。她的藝術旨在捕捉和表達那些超越花朵本身的美麗,觸及人心的情感和瞬間。

康雷認為現在的世界很大也很小,藝術家之間經常有一些國際交流,當藝術家思考的範疇不是全球視野時,是很難具備國際交流語境的。她認為藝術家必須拓寬自我認知,不應僅僅是在視網膜層面上的創造,而需要在視覺藝術之下尋求對社會現象的深刻理解。康雷認為,藝術家是最敏感的人群,這是藝術家的天然使命。

此外,她相信藝術應更多地關乎人的內心世界和終極思想。在物質極其豐富的世界中,我們的精神將駛向何方?我們會不會迷失自我?這些問題是她特別關註的。藝術家要在精神和思想層面上引導和探索,幫助社會和個體找到方向,避免在物質世界中迷失。

邢俊勤評議: 康雷作為一位有思考、具有獨立判斷力和個人主張的藝術家,她已經超越了個人風格和語言表達的局限,也突破了學術背景和所學知識的限制。

圓明園之印 康雷 80-40cm 2023

盛葳表示: 康雷是版畫專業出身,她的這一背景對她的藝術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版畫深度涉及材料使用和技術性操作,深入研究細節問題。另一方面,版畫專業的拓展性很強,不僅僅局限於在畫面上創造形象,與社會的聯系更為緊密,發展的可能性也更為多樣。

盡管從形式上看,康雷的畫作與她早期的版畫作品似乎沒有直接聯系,但從她的思維和觀念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連續性是顯而易見的。版畫專業的訓練為她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和方法論,這無疑在她現在的藝術創作中發揮了作用。

康雷與露茜安·芳塔娜都是女性藝術家,她們在基本的藝術觀念上可能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在表達方式上卻各有千秋。這些不同的表達方式背後,反映出她們作為獨立個體的獨特性。每位藝術家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個人經歷和生活體驗,這些因素都會深刻影響她們的藝術創作。理解這些背景資訊對於欣賞藝術作品至關重要,是解讀藝術作品的一把鑰匙。這把鑰匙不僅能夠開啟對作品本身的理解,還能夠深入到藝術家的內心世界。重點在於理解藝術家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普遍性,以及作為個體所具有的獨特性。

康雷表示特別感謝這一次的圓桌派交流,自己在成長和變化的過程中,可能並不完全意識到自己的變化,但旁觀者的梳理能讓自己更明確、更明確下一步的方向。

當被問及未來的創作計劃時,康雷表示,自己的藝術將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她將關註社會開發中需要藝術家發現和研究的領域,並在這些地方發揮自己的作用。對於康雷而言,成為一名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的藝術家,不僅是一個職業追求,更是一種崇高的使命和宏偉的目標。

泰合萬順 康雷 80-40cm 2023

荷暮 康雷 200-220cm 2024

雨後荷塘 康雷 200-160cm 2024

荷池印象 康雷 200-80cm 2024

展覽現場

(來源:藝術頭條)

藝術家簡介

康雷 ,中國國家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版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理事。連續參加第三、四、五、六、七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並獲得第四、五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第十屆全國青年水彩、水粉展」優秀獎,作品被收錄「202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典藏作品、「青春飛揚·2023中國青年版畫家提名展」典藏作品、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參加「中國文聯2021年度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資助計畫」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浙江省美術館、安徽省美術館、四川省美術館、炎黃藝術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婦女博物院收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