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順正
先發自:【現代兵器】內部版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月27日報道稱,目前正在建造中的「星座」級護衛艦是美國海軍的多用途飛彈護衛艦,其基於法國和義大利海軍使用的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MM)的設計。「星座」級護衛艦計劃於2026年服役,目前已有1艘在建,6艘在訂。美國海軍希望總共建造20艘「星座」級護衛艦。
瞄準大國競爭的「星座」級
為應對戰略對手海上力量的發展,2007年美國海軍釋出【21世紀海上戰略】,首次提出要準備遂行「遏制大國戰爭」;2017年,美國海軍作戰部釋出【未來海軍】白皮書,明確提出改變冷戰結束後以幹涉全球地區事務為宗旨的「由海向陸」戰略,轉而實施「制海與對陸」並重的戰略,即保持強大的對陸作戰能力的同時,全面提升制海作戰能力。
美軍認為瀕海戰鬥艦難以應對大國競爭
世紀之交發展的瀕海戰鬥艦著眼於近海作戰需求設計而成,綜合作戰能力弱,顯得越來越難堪大任。美國國會研究部2014年的研究報告表示,在美國海軍於2001年11月首次宣布瀕海戰鬥艦計畫後的幾年裏,應對中國海上軍事現代化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註。要應對中國日益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就要購買具備反艦巡航飛彈防禦、反大型水面艦和反潛作戰能力且能在遠洋及近海水域作戰的艦艇,而瀕海戰鬥艦難以承擔大部份任務。此外,瀕海戰鬥艦的抗損毀能力較弱,該缺陷一直備受美國國防部作戰試驗與鑒定辦公室的詬病,這一點在亞太地區對抗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無疑會被進一步放大。
因此,2014年2月時任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正式將瀕海戰鬥艦的采購數量削減至32艘,並要求選用綜合作戰能力更強的替代方案,即 FFG(X)未來護衛艦。
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MM)
2017年7月,美國海軍在國防部的資訊征詢書中宣布了FFG(X)護衛艦計畫。該計畫是一個部署新型飛彈護衛艦的計劃。五家造船公司送出了新型護衛艦的設計方案。中標結果於2020年4月公布,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Fincantieri)憑借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MM)的改進型設計贏得了合約,該設計是與法國海軍集團合作設計的,基於此設計的戰艦現已在義大利,法國,摩洛哥和埃及海軍投入使用。在馬利內特海事公司中標後,該計畫從FFG(X)改名為FFG-62,即以「星座」級護衛艦的首艦舷號命名。美國海軍為FFG-62計畫提出的預算建議表明,每艘「星座」級護衛艦的造價應在8.5億至9.5億美元之間。
務實成熟的「星座」級
根據招標書要求及美國海軍披露的相關資訊,「星座」級滿載排水量超過6000噸,采用柴電燃聯合動力裝置,艦艇續航力3000海裏/16節,最高航速不低於28節,艦員200名以內,船體需要達到A級防護指標,壽命至少25年,還要為定向能武器和主動電子對抗系統預留供電能力600千瓦。
「星座」級想象圖
「星座」級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采用成熟設計與系統裝置。美國海軍發展近海戰鬥艦時,大量采用了三體船型、半滑行單體船型、任務包等新概念設計和新技術,但技術成熟度低、新技術比重過高導致該計畫出現拖期、漲價、故障頻發等問題。「星座」級護衛艦從競標時就強調全面采用成熟設計和系統裝置,計劃 10 年內完成從正式招標到首艦服役的過程。
二是綜合作戰能力強。制海與對陸並重,提升綜合作戰能力是「星座」級護衛艦的核心追求。在防空能力方面,「星座」級護衛艦配備「宙斯盾」基線 10 作戰系統、SPY-6(V)3 三面固定陣雷達,該有源相控陣雷達采用氮化鎵半導體及數位波束形成技術,可在強電磁幹擾環境下工作,對空探測能力與現役DDG51 IIA型驅逐艦裝備的 SPY-1D(V) 雷達相當;配裝32單元MK41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標準」–2、「改進型海麻雀」防空飛彈,防空能力突出。
海軍打擊飛彈
在反艦能力方面,「星座」級護衛艦配備8~16 枚斜架發射的挪威「海軍打擊飛彈」,該飛彈的射程近200千米,突防能力強,效能遠超當前DDG51 I/II型驅逐艦裝備的「魚叉」反艦飛彈。在反潛能力方面,「星座」級)護衛艦選配 AN/SQS-62 可變深拖曳聲吶、AN/SQQ-89F反潛作戰系統或TB-37多功能拖曳聲吶等反潛探測系統,結合搭載的1架MH-60R直升機和1 架MQ-8C無人直升機,可遂行大範圍反潛作戰。
據悉,每一艘「星座」級都將擁有一系列通訊系統和數據鏈路,以便與其他海軍艦只,空中的飛機和岸上部隊交換資訊。與所有海軍的艦艇一樣,這些護衛艦將使用CEC網路連線在一起,該網路是美國「海軍綜合火力控制 - 防空(NIFC-CA)」概念的一部份。
這也再次提供了額外的態勢感知能力,以及快速交換目標資訊的能力,這樣這些護衛艦就可以在他們自己的傳感器探測範圍之外和敵方軍隊交戰。這些艦只也可以向其他戰艦或飛機提供相同型別的目標數據。
在後一種情況下,處以「雷達靜音」模式的戰鬥機可以向敵人發射遠端空對空飛彈,同時隱藏自己的位置。這也將有助於緩解某些飛機上有限的「彈匣容量」問題,特別是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等隱身平台,它們不能在不犧牲其隱身能力的情況下再攜帶額外的外部掛載。
可以看出,從放棄 CG(X)巡洋艦、終止 DDG1000驅逐艦計劃,轉而擴大DDG51采購規模,到建造「星座」級,美國在新型主戰艦的發展上放棄了一度追求大量套用新技術、打造卓越作戰效能的發展思想,轉為更加務實,更註重效費比和研制采辦進度,回歸傳統發展思路。
同時,「星座」級雖然采用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的船體設計方案,但在美國境內建造,基本采用國產系統裝置,一方面有利於保障該艦與海軍其他艦艇的通用性,另一方面有助於維持艦船工業基礎,特別是延續了21世紀以來護衛艦級以下艦艇在中小船廠建造的做法,既可避免大型船廠任務過於飽滿、影響大型艦艇的建造進度,又有利於培育壯大艦船工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