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割股藏珠」是怎麽來的?

2024-04-13文化

【合浦珠還】劇照

許多人聽說過「割股藏珠」:割開大腿將珍珠藏在裏面。這個情節,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南珠之鄉合浦改編成一部集愛情和反抗於一體的粵劇【還珠記】(又叫【合浦珠還】),一直演到了現在,粵劇名伶紅線女曾親自觀摩過。

這部【還珠記】的淵源,出處應該是明代。

明代文人宋濂寫有一本【龍門子凝道記•秋風樞】,書中記述有個人在海裏的寶山撿到一顆徑寸大珠,回來路上風波大作,蛟龍翻滾,船夫大呼小叫,讓他快把珠子扔回海裏,免得連累自己。

那個人不肯,用刀割開自己的大腿把珠藏起來,海面立馬變得風平浪靜。他回到家把珠子取出來,卻因為大腿腐爛而丟了命。

歷史典故的「合浦珠還」,卻是另一回事,說的是東漢合浦郡太守孟嘗清廉勤政,體恤民情,革除積弊,使得原先逃到與交趾交界處的珍珠回到了合浦。

這個典故其實很著名,王勃、杜甫、白居易、王維、蘇東坡、範成大、湯顯祖都在自己的詩文中提到過,據說歷史上涉及」還珠「的詩詞數以千計。

但粵劇顯然更為普及,使得許多合浦當地人也「傻傻地」不知道孟嘗的「合浦珠還」,只知道太監的「割股藏珠」。

「割股藏珠」歷史上有很多版本。在唐朝最多這類傳說。

大唐是對外開放度最高的皇朝,唐人的「傳奇小說集」【廣異記】記載有波斯人到中土大唐做買賣,在旅店買得一塊奇石,剖開後發現一顆大珠,割開腋窩藏起,揚長而去。

唐朝另一本「傳奇小說」【集異記】記載更為「頭頭是道」:開元年間,司徒李勉救助一位病危的波斯老人,對方割開大腿,取出一顆大珠答謝,稱此乃波斯國王至寶,遭竊後被自己尋獲,將它送還國王可獲賜一等公爵,終生榮華富貴。

連唐太宗李世民也知道以身藏珠這種「波斯獨門秘籍」。他與近臣聊天——正規的說法是「談話」——時曾提到:「朕聞西胡愛珠,若得好珠,劈身藏之。」(【資治通鑒•唐紀•太宗貞觀元年】)

把身體當成藏寶盒,在各種傳說中,有割大腿的,也有割腋窩的,還有割肚子的。雖然「割股藏珠」最有名,但大概割肚子更為普遍,成語裏只有「剖腹藏珠」。

在「以文載道」的中國傳統中,「劈身藏珠」這種獵奇記載,被賦予了特別的內涵。

割股藏珠的」股「是大腿,不是屁股,這圖畫錯了。

前頭說到唐太宗與近臣談話說起波斯商人「割肉藏珠」,他其實大有深意。那些近臣也對這種用意心領神會,紛紛表示:「如此貪財損害自己,太過可笑了。」

唐太宗嚴肅地對他們指出:「不要只是笑話胡人。現在的官員貪婪財物,不顧性命,觸犯法律被處死後,連累子孫後代受辱,跟胡人這種愛珠法有什麽區別?」

(「侍臣鹹謂:「貪財損己,實為可笑。」太宗曰:「勿惟笑胡,今官人貪財,不顧性命,身死之後,子孫被辱,何異西胡之愛珠耶!」)

魏征當即接過話茬:「貪得無厭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忘了的人,確是有的。從前魯哀公告訴孔子一個笑話,有個健忘的人,搬家時什麽都裝上車子了,卻把自己的妻子忘了。孔子當時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唐太宗問:「他說什麽啦?「

魏征說:「孔子說,忘掉妻子不算稀奇,還有更健忘的呢,像桀王、紂王連自己的身體都忘記了。」

你說這魏征是不是該死,人家說官人,你扯什麽桀王、紂王。

以前把下棋叫手談,反過來,談話就是對弈。君臣之間的棋從來不是這樣下的。千古諫臣魏征死後卻被李世民砸爛了墓碑,難說沒有窩火他生前專往自己軟肋上捅的緣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