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社科院重大計畫|魏南枝:人類文明多樣性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明底色

2024-03-19文化
#中國社科院重大計畫#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明確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概念。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科學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關系,全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淵源和文明底色,有利於實事求是地破解中國式現代化行程中的「古今中西之爭」。加強不同文明形態的交流與互鑒、理解與包容,有利於實作不同文明的互補與和諧,有利於推動不同文明的共同發展,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多樣性是人類文明最本質最重要的內容
人類文明是由不同地區的不同種族、不同民族共同創造的。當今世界上有2500多個民族,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有著各自的發展行程,不同程度上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同方面作出了貢獻。正如生物的多樣性維護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保證了人類社會的生命力和延續性。所謂將文化差異描繪為「文明沖突」的觀點,其底色是傳統的西方文化優越論。
20世紀末以來,在經濟全球化與新技術革命的交互作用下,文化意義的「美國化」席卷全球。但是,與「美國化」同時發生的三股浪潮,再次證明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
第一股浪潮是全球化浪潮帶來的各文明交融。
上百個主權獨立的現代民族國家相繼融入全球化行程,全球化時代下的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地域與地域之間的文明交往越來越頻繁,世界日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但是龐大的移民群體和人員國際流動帶來的大規模多層次跨文化交流,以及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形態所具有的內在生命力,加上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等,使得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各國文化不是被單一化和同質化,而是不同程度地實作了交融與創新。因此,全球化雖然存在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之別,但整體上是一種全世界多國、多民族參與的雙向、多向互動關系的全球化。
第二股浪潮是全球資本力量所創造的「全球文化」。
在生產全球化、市場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力量的推動下,文化變得更「全球(global)」,而不是更「國際(international)」,或者說更「跨文化(trans-cultural)」, 而不是「國家間文化(inter-culture)」。跨國資本所控制的媒體和資訊系統在散布全球文化並使其合法化,全球文化與既有各種文明形態和文明體系之間的緊張關系越來越凸顯,對於後發國家而言,這種緊張關系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尤為嚴重,而西方國家對此也有反思乃至反抗。
第三股浪潮是逆全球化浪潮所體現的文明「圍墻」的再起。
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戰略,旨在努力推進包括文化產品在內的新產品的本土化,例如 ,【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好萊塢大片。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各民族文化,受到全球文化的影響與沖擊,反過來刺激了各文明形態的「文化自覺」,致使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復興,某些民族和國家也產生了固守本土文化、排斥外來文化的部落主義。其結果是,文化層面的反全球化運動越來越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世界正處於一個「再政治化」行程之中,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世界多國的民族主義思潮正在高漲。例如,美國近年來的社會撕裂、社會運動與文化認同沖突相互疊加,呈現出文化戰爭日益激化的趨勢。川普所強調的「美國優先」「真正的美國人」等口號,表達了美國傳統歐洲裔白人群體的族群意識、文化危機感和經濟民族主義等民粹主義情緒。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中華文明是一個由歷史、當下和未來構成的整體,由中華民族傳統文明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共同構成。中國之所以能夠從瀕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走到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正因為從未丟掉自己的思想文化這個靈魂,中國才能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不斷豐富其理論體系,完善其制度建設。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源頭之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晚清以降,各種歐美思潮紛至沓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且對中國社會進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改造與發展,其原因在於不僅實作了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化」「具體化」,而且貫通了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之間的歷史脈絡,並持續豐富與開發中國的政治文化傳統。在此基礎上,有了「兩個結合」的提出,也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以綿延數千年之久的中華文明為根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突破了啟蒙運動以來的二元對立桎梏,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吸納包括西方文明在內的世界多種文明形態的優秀成果,根據自身客觀實際進行革命與建設,改變了十幾億中國人民的命運。這條道路的探索和實踐,為開發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選擇,讓世界看到了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現代化的道路不等於資本主義道路。這條道路無疑是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人類社會對另一種可能所進行的積極探索,為豐富世界文明多樣性作出了新貢獻。
「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中華文明是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的文明形態。中國在國際上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始終認為各國有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願同世界各國、各文明形態加強交流合作、互學互鑒,共同推動人類文明永續發展,最終實作「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創新計畫【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研究】課題子計畫負責人 魏南枝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