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古文「仁」,從身從心,是什麽意思呢?

2024-03-31文化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看到的帛書、通行本【老子】,並非老子原創。這一點可以從文字上看出來。如通行本「以奇用兵」的「奇」,在楚簡本中作「[奇戈](與武力有關)」;「奇物滋起」的「奇」,在楚簡本中作「[可戈](有武斷之意)」。帛書【老子】「有物昆成」的「物」在楚簡本中作「[爿首](與人想象的空間有關)」

帛書、通行本中的「仁」字,在楚簡本中作「[身心]」,專家學者釋讀為「仁」。但「[身心]」與「仁」這兩個字,字形不同,字義也應有區別。「[身心]」字從身從心,或指發之於心(心有所思)、動之於形(身體力行)。仁,意親近、仁愛。【說文】:「仁,親也。從人從二。古文仁或從屍。」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從二。古文又作「忎」(疑為「[身心]」字的變體)。程顥(宋代理學家)曰:「心如谷種,生之性,便是仁。」

在帛書【老子】一書中,「德」、「仁」、「義」、「禮」這四者並稱。「德」與「仁」這兩者字形區別很大,似乎沒有什麽關聯。德,楚簡本【老子】中作「悳」。「悳」與「[身心]」這兩者皆從心,皆與人的心思、心態、心情等有關,而從「仁」字則體現不出這些內涵。

【韓非子·解老】:「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所見的【老子】,是作「[身心]」還是「仁」呢?從他對這個字的解讀看,很有可能是「[身心]」字。

個人以為,解讀「[身心]」字可以參考「仁」的意思(即親近、仁愛)。「愛(愛)」在楚簡中作「[夊心]」(或作「㤅」),與「[身心]」字部首相同,所以這兩者的本義也有相通之處。

見而智(知)之,智(知)也。【米耳】(聞)而智(知)之,聖也。智(知)而行之,義也。行之而時,惪也。聖人智(知)天,道也。見臤(賢)人,明也。見而智(知)之,智(知)也。智(知)而安之,【身心】(仁)也。安而敬之,豊也。

看到而有所了解,是有知的表現。聆聽而能有所了解,是聖人的表現。了解而能付諸行動,是正義的表現。有所行動而能順應時事,是有德的表現。聖人了解天的執行之道,是有道的表現。拜見賢能的人,是開明的表現。看到而有所了解,是有知的表現。了解而能安撫他(使他安心),是仁愛的表現。安撫而又敬重他,是有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