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春報酬國寺

2024-03-23文化

春風漸暖,明清時期就與文人墨客結緣、因書市名動京城的報國寺,迎來一場與書的約會。

3月初,「舊書新知·讀書報國」北京報國寺古舊書市暨首屆曬書節啟動,每周末都有的古舊書市將一直持續到10月。

報國寺古舊書市開市,是眾多愛書人期待的一次「回歸」。明末清初,精致典雅的報國寺就是京城最著名的書市。作為文人墨客雅聚之地,清代著名文人王士禎、孔尚任等都是常客,留下許多佳話。據說王士禎嗜好古籍,常到報國寺書攤購買古籍善本。許多人到府上拜訪總見不到人,到報國寺反而能碰到他。

適逢周末,不到10點,報國寺裏已迎來不少愛書人。來這兒「擺攤兒」的閆冰把剛入手的【給孩子的詩】【第五項修煉】等書籍一本本碼放在自己的椅子上。憑著多年的淘書經驗,他趕早兒奔到相熟的攤位上,在一折書堆裏「淘」到不少寶。而他自己的攤位則打出「全場三折至五折」的廣告,陳列了【秦漢文化】【中世紀歐洲】等裝幀精美、有年代感又不失個性的老書。

「逛古舊書市,淘的過程最有意思。」作為紙上聲音書店創始人,在北京黃金地段已經開設了4家實體書店的閆冰對報國寺書市情有獨鐘,「這裏10多年前就有自發開設的舊書攤兒,我經常早上五六點來淘書。這個書市持續下去,熱鬧又有意思」。

208個標準包,是中國書店當天為報國寺書市準備的「口糧」。「按每包50本計算,不少於1萬冊、大幾千個品種。」為安頓好這些寶貝,中國書店總經理助理劉易臣忙活了一個早上。作為國內最大的國有實體古舊書店,他們專門為報國寺書市挑選了一批通俗性、趣味性強的圖書。在他看來,古舊書市是集眾家之長的「接地氣」書市,既能吸引人流,又能將好書帶到市民身邊,一舉多得。

「買舊書的人千千萬萬,原因各不同。或因為便宜,或有故事和情懷,也有像我一樣為了找資料。」劉易臣說,讀書時學【資治通鑒】,老師推薦的老版【通鑒學】沒有再版,只能去淘舊書,他與古舊書自此結緣。在劉易臣眼中,淘舊書是一種邂逅,不時會有意外驚喜。

舊書品相或許失真,但知識不會打折。不少展位上標出折扣或「統一價」,單本售價5元、10元的舊書不難找到。「曬書節以書為載體,曬的是經典,是傳承,是發展,是每個人對古舊書的所知所感所悟。」報國寺文化園營運方負責人後思慧說,除了交換,讀者還可以用自家舊書置換鮮花或咖啡。

來這兒淘書,以書為媒可以與擺攤兒人聊個痛快,更有機會近距離接觸書商們帶來的古籍善本。應讀者要求,孔夫子舊書網的張向濤小心地將民國時期影印出版的【初期白話詩稿】從玻璃展櫃中捧出來。這是劉半農委托琉璃廠星雲堂影印完成的1917年至1919年間李大釗、胡適、沈尹默等人的詩稿和文章,記錄著中國文學從古文到白話文的變遷。

「展示珍貴的古籍文獻資料,是想告訴大家舊書裏有不少好東西,有史料價值。」孔夫子舊書網業務總監趙愛軍坦言,參與線下互動,不僅為了讓人們開眼識寶,也是為了推動書籍綠色共享,讓舊書真正流動起來。

始建於1000多年前的報國寺,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舊書市的開市,讓報國寺有了更契合自身的消費場景。

「3月份的前兩個周末吸引了萬余人次前來,人流量和銷量一直在上漲。」西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杜宇琛說,不同版本的書籍留有不同的時代銘印,經過歲月篩選留下來的古舊書籍會更有價值。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