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共話清明,大學中文系教授走進西郊學校~

2024-04-03文化

你知道清明的起源嗎?古時的清明有哪些習俗?……4月2日,2024年長寧區「國風中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之「我們的節日·清明」來到上海市西郊學校,與師生們在詩詞中討論清明的起源與意義。

本次活動由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和區文旅局主辦,活動邀請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劉曉軍,以【梨花風起正清明·詩詞話清明】為主題為西郊學校的師生們作專題講座。

「清明節早期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從東漢與魏晉時期的上巳節,到唐代與宋代的寒食節,逐漸從傳統節氣變為節日。」劉曉軍從清明節的起源說起,並結合眾多與清明相關的詩詞,向師生們一一解說古詩詞中的清明節。從顧非熊【長安清明言懷】中的「九陽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到杜甫【清明】中「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從吳自牧【夢粱錄·清明節】中的「車馬往來繁盛,填塞堵門」到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中的「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詩詞不僅句句優美,還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古時清明期間的各種場景。

「【後漢書·儀禮誌】有雲: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騊為大潔。潔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矣。」在講解過程中,劉曉軍引經據典,詳細解釋古文意義,讓師生們能更好地理解當時的民俗文化。

踏青郊遊、曲水流觴……講座中,劉曉軍還向師生們講解了各種節日習俗和相關的知識,讓師生們大開眼界。說到【清明上河圖】,劉曉軍介紹,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清明節開封市民的遊樂場景。有人好奇,古時清明有休假嗎?有!大概從唐代開始,就開始實行寒食節、清明節的休假制度……說到清明節的意義,劉曉軍表示,從個人層面上來說,清明節這天外出掃墓,可以趁機郊遊踏青,活動活動筋骨,呼吸新鮮空氣,有益於身心健康;從民族層面上來說,清明節要祭奠先人,慎終追遠,懷念我們共同的祖先,啟用骨子裏相同的基因,有益於民族團結。

在1小時的講座中,台下師生們聽得聚精會神,不少學生表示,這樣的講座對了解、傳承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有著很大的意義,讓他們獲益匪淺。

劉曉軍

文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秘書長。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小說、近代文學與教育、中學語文教學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上海市社科基金等多個計畫,出版【歸有光與昆山】【章回小說文體研究】【中國小說文體古今演變研究】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