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美院落榜生,作品進了盧浮宮!

2024-04-10文化

近日某平台一條視訊爆火,播放量達上百萬, 一位沒上美院的雙非本科生,一路逆襲,被亞洲TOP級設計類院校香港理工大學錄取,後來的設計作品入圍了盧浮宮展覽

圖片來源視訊截圖

這個入圍的作品是一款賽博龐克風格的包包,設計采用 發光纖維材料結合生物微電流感應觸控

©歪爺

生物電觸摸開關

這個作品目前已經入圍法國盧浮宮當代藝術展,成為 全場第一個包裝類入圍的作品 ,並成功進入了2024年的Ontimeshow。

圖片來源視訊截圖

許多網友紛紛評論:

這條視訊無疑是與很多人產生了共鳴,也給了很多人鼓舞。當然也有的人認為, 「長得醜,嘩眾取寵」、「不配登上大雅之堂」。對此你怎麽看呢?

我們暫且不去評價作品本身,光是這份對藝術的熱愛與持之以恒努力的精神就值得我們敬佩。

圖片來源:【心靈奇旅】

有人說,人生是 「縱向的河」 ,人生是 「曠野」 ,是河流也好是曠野也罷,都是我們每個人要去選擇的路,但是任何一種人生都不該被標準束縛,標準是其他的人定義的,人生才是自己的。就像是上面那位up主所說的 「不論當下處在何種境地,勇往直前做自己。」

圖片來源:【無依之地】

其實,光憑借「入圍盧浮宮展覽」這件事情就已經產生不小的轟動了,這也是因為盧浮宮是 一座世界級的藝術殿堂,一座享譽世界的博物館

盧浮宮

如果你不知道盧浮宮,那你一定知道 【蒙娜麗莎】 ,這幅達芬奇的名畫就收藏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內。

圖片來源:承禮之家

或許你讀過2004年的全球暢銷書 【達·芬奇密碼】 ,結尾處豁然開朗的謎底,就藏在 盧浮宮水晶金字塔入口迷宮一般的路徑中......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那些偉大的文化秘密在【達·芬奇密碼】裏,在這個晶瑩剔透的金字塔裏,‘在繁星閃爍的天底下終於得到了安息’。」

圖片來源:承禮之家

從達·芬奇、波提切利到維克多·雨果以及牛頓各類藝術與科學巨匠的秘密都與玻璃金字塔有著不解之緣~ 那麽盧浮宮到底還藏著什麽秘密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你走進盧浮宮,一起解碼這座世界之最的藝術寶庫中的建築與藝術~

01走進盧浮宮

盧浮宮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 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

盧浮宮及其廣場占地面積約有40公頃,擁有7大展覽廳,6大藝術館,共有各類展廳225個,各類珍藏品40多萬件, 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雅各·路易·大衛【拿破侖的加冕禮】

【米洛斯的維納斯】,古希臘雕刻家阿歷山德羅斯於公元前150年左右創作的大理石雕塑圖片來源:承禮之家

前面提及過的 【蒙娜麗莎】 和最著名的代表作品——阿歷山德羅斯的【米洛斯的維納斯】;

【勝利女神像】,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石雕刻的作品,圖片來源:承禮之家

以及【勝利女神像】,被人們稱為 「盧浮宮的鎮館三寶」

盧浮宮內部空間,圖片來源:承禮之家

盧浮宮,該宮始建於1204年,原本是皇宮的城堡,一直到1989年, 法國大革命爆發,盧浮宮變為國有,成為公共博物館 。拿破侖在這座建築的外圍修建了更多的房子,並增強了宮殿的兩翼,直到拿破侖三世時,盧浮宮整個宏偉建築群才告以完成,前後將近 600年

1828年盧浮宮全景畫作

盧浮宮是巴黎的文化象征,亦是巴黎的精神符號。

以藝術構成建築,又以藝術填滿建築。

盧浮宮的建築本身,便是法國歷史的見證,

以藝術品描摹著人類歷史的軌跡。

02 盧浮宮東立面設計

17世紀下半葉,法國絕對君權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達到了巔峰,宮廷在全國建立嚴密的統治,用建築物彰顯君權,開始竭力崇尚 古典主義 建築風格,建造很多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其中盧浮宮東立面的設計競賽就是這一時期古典主義獲得勝利的戰場之一。

【外國建築史】插圖

1663年, 法國建築師弗·勒伏,勒勃亨,克·彼洛 的設計方案被批準,並在3年後建成。

盧浮宮東立面

盧浮宮東部立面全長約172公尺,高28公尺,呈中心對稱。采用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央一段為主的立面構圖,軸線突出。 上下的三部份由底層基座,中段兩層高的巨柱式,上部檐部和女兒墻構成 。整個構圖具有精確的幾何性,輪廓整齊、莊嚴雄偉,是古典主義鮮明的體現。

而就在古典主義建築物的另一側,一座晶瑩剔透的金字塔逐步建成, 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就此拉開序幕......

03 玻璃金字塔

自從法國大革命後,盧浮宮被收歸國有,成為法國國立美術博物館。 經過將近上百年的歲月打磨,盧浮宮日趨老化和殘損,處處積滿灰塵。大部份遊客要苦苦搜尋一番才能找到其中一個狹小的入口進入盧浮宮。破敗不堪的盧浮宮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了。

1981年9月,時任 法國總統法蘭索瓦·密特朗上任後的第一場新聞釋出會,宣布了盧浮宮改造計劃 ,廣泛征求設計方案,最終美籍華裔建築師 貝聿銘 的設計方案被選中。

玻璃金字塔鳥瞰,圖片來源:行走中的建築學

在盧浮宮入口的設計上,貝聿銘采用了一個由 玻璃和鋼 制成的大型金字塔,周圍環繞著三個較小的 金字塔 ,為拿破侖庭院下方的空間提供光線。

玻璃金字塔作為新的主入口,圖片來源:行走中的建築學

地下中央大廳 ©Koji Horiuchi

庭院中央的玻璃和鋼金字塔,為整個廣場提供了 視覺中心 。大金字塔的規模與著名的吉薩金字塔比例相同, 現代結構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並置 ,產生了新舊交錯的美感。玻璃幕墻後的盧浮宮顯得更加厚重與莊嚴。

「從形式上看,它與盧浮宮的建築最為相容……它也是結構最穩定的形式之一。它的透明度可以保證,因為它是由玻璃和鋼建造的。它標誌著與過去的建築傳統的突破。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傑作。」

——貝聿銘

高度透明的結構 ©Vincent Brière

支撐玻璃表面的金屬結構由鋼和鋁制成,重達200噸。它被603片菱形玻璃和70片三角形玻璃覆蓋。這是第一個使用夾層玻璃的大型建築計畫。

拉索 ©Vincent Brière

除了新入口外,貝聿銘的設計還包括一個新的地下系統——畫廊、儲藏室和保存實驗室,以及博物館三翼之間的連線。輔助空間的增加和遷移,使盧浮宮能夠擴大其收藏並展出更多的作品。

剖面圖 ©PCF&P

平面圖 ©PCF&P

玻璃金字塔自修建開始就飽受爭議,大多數人認為貝聿銘的現代設計美學以異類的形式出現,會與盧浮宮的古典建築相沖突。據說,當時 90%的巴黎人都反對建造玻璃金字塔

當年媒體上的爭議報道

隨著幾十年時間過去,巴黎也逐漸更加現代化,貝聿銘的設計已完全融入了巴黎的文化。它被認為具有與埃菲爾鐵塔類似的意義,成為巴黎乃至世界的標誌。

不管是曾經備受爭議的玻璃金字塔,還是入圍盧浮宮的包裝設計,我們都能看到設計者對建築與藝術的執著熱愛,對待科學研究一般的求索精神。設計靈感與科學理論在一次次探索實踐中結合,理性與感性在思維的殿堂裏交織,最終全部融匯在一件件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