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你好,三月:四首詩詞,今年何以報陽春,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2024-02-29文化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時光總是匆匆,當我們還沒從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節日氛圍中抽離出來時,二月已接近尾聲。

只不過那年杜甫在浣花溪畔草堂寫下此詩時,告別的是農歷二月,而不是當下的公歷二月。

盡管參照的歷法有所不同,流光容易把人拋的感受卻是古今皆然,惜春傷春情結也一直延續。

尤其彼時的杜甫,生逢安史之亂而顛沛流離,滿懷國恨家愁,加之懷才不遇更感歲月催人老。

可在成都能從戰亂中暫時抽離出來,過上相對歲月靜好的穩定生活,杜甫也深感知足與慶幸。

故而面對三月將至,杜甫自我寬慰人老能逢幾回春,「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這種珍惜春光、且共從容的人生態度,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面對新愁舊恨常見的消解之道。

更何況,三月春光濃似酒,本就宜醉不宜醒。與其沈湎哀愁,不如看盡春光,不負好時光。

哪怕此時人間三月,還不是古人書寫的陽春三月,但不妨礙我們詩酒趁年華,共賞三月天。

1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是李白寫給故友的送別詩,卻因送別的時間與地點,多像寫給江南春天的情書。

當然,這不是李白的本意。他這次所送別的,可是心心念念的「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公元730年,孟浩然舉進士不第後離開長安漫遊已有一年,在襄陽、洛陽和吳越等地流連。

這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奔赴揚州,便奇洛基傳書相約在江夏與其相聚,並親自為之送行。

李白本就對孟浩然仰慕已久,在寓居安陸期間與其相識相交後,更是相見恨晚。

此番重逢又別離,李白自是不舍,但下筆極輕,以淡語寫深情,不作斷腸語,亦非豪邁態。

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甚至將離別的意味沖淡,讓人不由自主地帶入當時的盛唐,那只是一個風流的詩人送另一個風流的詩人到一個風流的地方擁抱一個風流的春和景明。

那可是煙花三月揚州勝地,迎接故人的將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你看,南朝文學家丘遲在【與陳伯之書】用四個成語、十二個字描繪的江南三月,李白七個字就能滿足我們對江南春天最浪漫的想象。

有了這層鋪墊,李白既不會直言悲別,如晏殊的離別: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也不會感覺暢別,而是將這種悠渺情意貫徹始終。

孤帆影盡,江水空流,他對孟浩然的祝福與想念,都定格在江天水闊裏,影盡而離心不盡。

如此煙花三月下揚州,成為後人陽春三月江南遊春時最易勾起的情感語碼。

2

陽春三月天氣新,湖中麗人花照春。

滿船羅綺載花酒,燕歌趙舞留行雲。

—宋·程安仁【西湖四景(節選)】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陽春三月第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就是三月三號的上巳節,到了唐朝尤為隆重,舉國歡慶。

杜甫曾經在【麗人行】裏,描寫過女子遊春特別是楊氏兄妹曲江遊春的盛況,一方雍容華貴,一方炙手可熱。

盡管不乏諷刺之意,但的確展示了唐朝上巳節的熱鬧景象,女子遊春本是春光旖旎的一部份。

程安仁這首詩,也是陽春三月女子遊春踏春的詩意呈現,有湖光山色,有花酒笙樂,有燕歌趙舞,有羅綺粉香,好不熱鬧繁盛。

它發生在杭州西湖,必不會缺少浪漫而美麗的故事,熱鬧程度足以與唐朝的長安曲江相媲美。

當春和景明,人們換上春衫,遊園踏春,不亦樂乎。尤其上巳節還是古代表達愛意的情人節。

早在【詩經】就有男女遊春相會而定情的描寫,「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除了約會,上巳節最初始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到水邊沐浴祛除不祥,稱之為祓禊。

如今上巳節遊春踏青、祭祀祓禊和曲水流觴等習俗有些已融入到清明裏,但影響依然深遠。

不管是稱之為花朝節、女兒節還是情人節,人們對春光的珍惜,和對快樂的追求,千古不變。

每當春水初生,草木蔓發,春心與春情也會在一夜之間綻放,用各自的方式擁抱無限春光。

正如詞人劉彤所言,「難禁三月好風光。滿階芳草綠,一片杏花香。」

3

落絮遊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宋·黃庭堅【見二十弟倡和花字漫興五首(其一)】

古語有言,「清明之日,三月節也。謂之清明者,天氣和煦,萬物鮮潤明潔也。」

清明節,又稱三月節。正因參照歷法不同,古人講的陽春三月,更接近農歷的二月底三月初這段時間。

今年的清明節,就在農歷二月二十六。黃庭堅這首詩,也寫在陽春三月,在清明、谷雨過後。

三月將盡,柳絮紛飛,意味著春光已闌珊。而此時的一場春雨,讓綻放的繁花也逐漸雕零。

原本谷雨節氣,就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一場落雨,再也難復當初「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的繁盛景象,多半是亂紅如雨而不記來時路。

盡管落英堆積,此時的黃庭堅也沒有一味沈浸在傷春情緒裏,而是獨坐西窗下,漫品谷雨茶。

世人皆知黃庭堅愛茶,深諳采茶飲茶「清明太早,立夏太遲,谷雨前後,其時適中」的道理。

如今在流水落花春去也時,細細品味一杯谷雨茶,想必比之前在東城外共飲清明酒更愜意吧。

黃庭堅這一漫不經心的發問,與其說是未知探尋,不如說是自我愉悅,茶比酒更怡人性情。

你看再好的春光也會消散,即使不對酒當歌,一杯清茶,也能讓人珍惜並度過最美的時光。

韓偓就曾認為「四時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不管是三月還是少年,都不應被辜負。

4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 晚筍余花,綠陰青子,春老夕陽前。

欲尋舊夢前溪去,過了柳三眠。桑徑人稀,吳蠶才動,寒倚一梯煙。

—清·吳錫麒【少年遊·江南三月聽鶯天】

世人常言人生如夢,白居易曾慨嘆人生來如春夢幾多時,朱敦儒更是直言世事短如春夢。

由此足以見得,我們來人世一遭,所有的生命體驗,就像春夢那般美好、虛幻而又短暫。

清代文學家吳錫麒也曾擁有這樣的感受,在一個江南三月天裏,奔赴了一場浮生夢中夢。

彼時江南三月,草長鶯飛,綠樹成蔭,青子初成,晚筍還殘余著花朵,可吳錫麒已經感受到了春光易逝。

面對這春老夕陽前,吳錫麒做出了古代文人墨客共同的選擇,買酒莫論錢,一如杜甫且盡生前有限杯,一如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

當然他們未必皆闊綽,只是面對春光的必然消逝而選擇了看輕錢財這些身外之物,珍惜眼前。

吳錫麒不僅要在煙花三月醉酒當歌,還意欲追尋這前塵舊夢,多多體驗曾經的美好與浪漫。

可流年似水,韶光易逝,春光追不回也留不住。溪前普都堆煙,梯田桑事欲動,時光已匆匆。

饒是如此,此詞並不哀傷,遠非歐陽修所嘆: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江南三月聽鶯天,買酒莫論錢」,吳錫麒未曾辜負這春風一夢,哪怕只是浮生夢中夢。

值此二月已破三月來,古人筆下的陽春美景與傷春情思,我們將會以自己的方式一一體驗。

三月你好,二月再見,願放下舊恨新愁,試問今年何以報陽春,不妨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不妥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