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初中作文|秋千歸何處

2024-03-25文化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生活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廣大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日常生活中的一幢建築,一件衣服,一個小飾品,一種食品,一種顏色,一個習慣,一個故事,一個節日,都可以是一種民俗,都展現著我們淳樸善良、樂觀美好的民情。

請你留意一下自己身邊的民風民情,寫一篇作文,將自己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

要求:

①題目自擬。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請回避與你有關的人名、校名、地名。

張子馨

秋千歸何處

每每清明,便束手無策。或許是不堪忍受煩悶的爆竹或是嗚嗚咽咽的啼哭聲。年幼尚小,在春去花謝之尾,尋一處芬芳尚在的角落,在阿婆的協助下,乒乒乓乓的鑼鼓聲中,徑自與夥伴體驗早已被人忘卻的清明習俗,也是最為暢然的一項——蕩秋千。

大人有大人的習俗,固然,小孩也有小孩的習俗。他們挑著擔子祭拜祖先,隊伍晃晃蕩蕩的,好似一串眼淚,雖是疏疏松松的,卻也滿是悲戚,一串串淚珠在田埂上滴落。我們也垂頭喪氣地跟在後邊,嘟嘟嚷嚷,何嘗不煩呢?耳邊是此起彼伏的爆竹聲,腳下是凹凸不平的土坑,雜草叢生,稍不留心,便是堅硬的石頭出現在毫無防備的腳前,又是一陣哀嚎。正等待著大人們不耐煩地把手一揮:「扶你阿婆回家。」登時,頭上的烈陽化為溫潤的暖水,靜悄悄地淌著,雜亂不堪的土地夷為平地,腳下堅硬的黃土顯得格外鏗鏘,我們簇擁著阿婆,去祭拜春天——蕩秋千。

古人也很愛蕩秋千呀,「蒙蒙百花裏,羅綺競秋千。」在羅紗飄揚中,蒙朧的面紗下是否罩著少女的那一份開朗與純真?最美的不過李清照:「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透,薄汁輕衣透。」真的,那一份慵懶與活潑,讓她薄汗輕衣。那時的她,莫過於一朵綴滿露珠的粉花,在陽光下懶懶地笑,只不過後來花瓣退零,多了分淒美,少了份清純,恐怕也無心在如煙的花中任衣裙飄揚,蕩著秋千了。

去往田間小園的路上,腦海中滿是古代少女飄揚的衣裙之間粉紅的笑靨,不覺眼中生輝,微微地笑,只顧盼著站上那稍稍破舊的秋千上去,在風中蕩呀蕩。屏棄古代少女的羞澀與靦腆,放聲大笑,也放聲尖叫。遂加快了腳步,任憑眼角還掛著淚珠的阿婆柱著拐杖,「篤篤」地走。

但凡站上搖搖晃晃的秋千,我就好似忘了一切,緊緊握著兩邊的麻繩,使勁催促:「再快點,力氣再大一點!」乘著尚未飄逝的花香,一同在空中飄飛,剛想用頭頂觸及軟滑的雲,卻又在低頭的一瞬遇見鮮艷欲滴的黃花。就這樣,一沈,一浮,我逐漸明白子她們「媚眼隨羞合,丹唇逐笑開」的趣味。畢竟豆蔻梢頭二月初,正當鮮花怒放,我氣喘籲籲地跳下秋千,眼中滿是掩不住的笑意在淌。

「篤,篤,...」扭頭一看,原來是阿婆,她伸出棕褐色的手,在紅漆褪落的秋千上摩挲著,摩挲著,蒼白的嘴角間露出一抹微笑。我想,阿婆上一次站上秋千又是哪個清明了呢?她頭上的蝴蝶結還跟著大紅格子裙一同飛揚嗎?」

多少個清明,便在稍稍殘落的花局中翻飛了幾次。時光更叠,在幾年幾年的變幻中,兒時的夥伴早已認不出,恍然變成了另一副模樣,再次相見,也只是默默地追隨著祭拜的隊伍,宛然失去了蕩秋千的興致。我不敢提出蕩秋千,唯恐他們嘴角一撇,淡淡地說:「蕩秋千,幾十年代的事了?」

隨隊前往湘西的路上,我又見到了兒時的秋千,只不過出現在一堆朽犁農具之中,我也只得和朋友佇足望著,和他一同評論著,就像如麗學舌。

我已記不清幾年沒有回老家,每逢清明,也只是淺淺的和家人客套幾句,再無其他。在一大堆禮數之中,我很想插足問一句:「那個秋千還在嗎?」

只可惜,我從未說出口,家人的客套多鋒芒,怕被刺傷,按下紅色的按鍵,總是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