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二月十六春社日,祭土有福、飲酒治聾,最怕社公不洗頭,啥意思?

2024-03-25文化
#三分鐘講知識#社日,是最為古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在商、周時期就已經相當流行。今年農歷二月十六是今年的春社,要祈聰明、喝治聾酒,最怕社公「不洗頭」,是啥意思?1·啥是社日?從上古時期開始,人們就明白,自己的吃穿住用都離不開土地,因此就對土地相當尊崇。但是土地廣袤,沒有辦法全部祭拜,於是就神化出一位土地神來,稱為社神或社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就叫社日。【說文】裏解釋「社,地主也」,稱社就是土地之主。


最初,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並不固定,比如先秦時期的社日由占蔔得來。最早只有春季有社日,到漢代才又出現了「秋社」。唐代以後,社日被固定在立春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十天幹裏,戊屬土、居中央,就被作為土地的代稱。社又分為國社、侯社和置社。古籍【祭法】中稱: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自為立社為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可見社也有官社和民社之分。


據宋代歷法書【統天萬年歷】中「立春後五戊為春社,立秋後五戊為秋社。如戊日立春、立秋則不算也」的推算方法,可以找出今年的春社日子。今年立春是在臘月二十五戊戌日,立春後的戊日分別是:正月初五戊申日,正月十五戊午日,正月二十五戊辰日,二月初六戊寅日以及二月十六戊子日。立春當天是戊日不能算,二月十六的戊子日就是立春後的「五戊」之日,就是今年的春社日。2·社日有啥習俗?在古代,社日是個相當重要的日子,從王公貴族到平民百姓都很重視。西晉文學家嵇含就曾寫道「社之在於世尚矣,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鹹用」。


關於社日的習俗,除了全民停工做社、埋祭奉社,以及吃社食、分福祿以外,還有以下三種習俗:一是歸寧:古代社日也是女兒歸寧、回娘家的日子,宋代文字作品裏,就有「人家婦女皆歸外家,晚歸,即外公妻舅皆以新葫蘆兒,果實,社糕而散」的記載。是說社日當天女兒回嫁家,回來的時候娘家人要準備些小零食,以及新葫蘆讓其帶回,葫蘆諧音福祿,帶葫蘆回家寓意「福祿雙歸」。二是飲治聾酒:社日祭祀社公的酒也稱「治聾酒」,據說這天祭祀社公以後,適當飲酒能「治聾」。


宋代的楊尚書,就曾寫過「十數年來聾耳饋,可將社酒便能醫」的詩句,元代李濤也寫過「社公今日沒心情,為乞治聾酒一瓶」的句子。三是祈聰明:以前人們認為,社公是大地之主,也是萬物生靈的主載者,所以就在社日節這天為小孩兒祈聰明。宋代【歲時雜記】裏有:社日,小學生以蔥系竹竿上,於窗中觸之,謂之開聰明。或加之以蒜,欲求能計算。古代窗有聰的意思,從外看內為聰明。就是說把蔥蒜綁在竹竿上掛在窗裏,學子在窗外摸到即為「開聰明」。清代【提要錄】裏又說「稚子社日爬溝,乞聰明」,稱社日讓孩子們多接觸土地,也能更加聰明。


3·社日有啥禁忌?社日是土地公的奉祭之日,最大的禁忌莫過於「動土」,當然也包括傷害土地所出,也就是砍伐等。據古籍記載,社日如果動土、砍伐等,就必定會受到懲罰,稱「犯帝星,令人促壽絕嗣」,並且「無可攘解能免此災」,可謂是相當嚴重。除此之外,民間還有「社日必雨」的說法,古籍中稱:社公不食舊水,故社日必有雨,謂之「沐發雨」,又稱「社日雨,社公以之沐發」,所謂沐發就是洗頭發。因此,民間也有「不怕公說地不收,就怕社公不洗頭」「敬社公拜社母,就怕社公一身土」等的說法,認為如果社日有雨預示此年豐收,如果無雨則會歉收。


古詩中也有「社公沐發望年豐,豈謂雨餘仍苦風」的句子,唐代農學家陸龜蒙也寫過「幾點社翁雨,一番花信風」的詩句。不但如此,社日還有忌起早、忌針線,不食齏(辛辣調料)等的習俗,當然這些忌諱都不算什麽,最怕的還是社日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