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玄德之道,道如母,德如父,物是己身,器是己心

2024-04-25文化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這是道德經第五十一章原文。本章主要論述了大德之道,也可以叫做玄德之道。,

什麽是道?什麽是德?什麽是物?什麽是器?

道生萬物,德畜萬物,物形萬物,器成萬物。

萬物皆有道,萬物皆含德,萬物皆是物,萬物皆是器。

道如母,德如父,物如己身,器如己心。

道是天地萬物能夠誕生的理由與根本;

德是天地萬物能夠持續存在下去的理由與根本;

物就是指物質、物體,就是指物質現實世界中的一切物質實體;

器就是指能量,古人稱之為氣,氣就是器,也叫做能量,或者力、氣力。有力就有利。有氣就有利,有器也有利。

現代科學認為:世界是由物質和能量構成的;

而傳統國學道家則認為:世界是由道、德、物、器等四者構成的。

道家所說的物,就相當於現代科學所說的物質;道家所說的器,就相當於現代科學所說的能量。

物質和能量能夠誕生的根由,就是道;物質和能量能夠持續存在的原由,就是德。

因此,現實宇宙的持續存在需要有四大要素:道、德、物、器。也就是道、德、物質和能量。

孔子說:「形於一,謂之性;分於道,謂之命」。

一切物質都有其自身的外在物質形態,這叫做形於一;一切有形的統一的物質形體,都有其自身的本質特性。

只要是物質,都會有其外在的形體,也會有其內在的性質。當萬物的外在物質形體誕生以後,其整體性質也就跟著一起形成了。

而道則是萬物所必須遵循的初始命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其實就是指:道生萬物,德畜萬物,物形萬物,器成萬物。

萬物的存在不能只是徒有其形、徒有其表,還要擁有其內在之氣(器),還要尊道而貴德。氣就是器;內在之氣,就是內在的精氣神。

一切物體只有在內外兼備情況下,才能形成為現實中的器物。

什麽是尊?什麽是貴?

尊字,從酋從寸。酋,是酋長、首領、頭領之意;寸就是指小。尊就是指:哪怕是最微小的一花一草,也會有自己的酋長與首領。

尊與貴有什麽區別呢?

以封建王權為例,在古代以皇帝天子為尊,以貴族大臣為貴。道就相當於皇帝天子,德就相當於貴族大臣。所以古代皇帝也被稱為九五至尊。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宇宙天地萬物莫不以道為至尊,以德為最重要的事。道之首要地位,德之重要地位,不需要任何的命令與理由而常常自然如此。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之」就是指萬物。道生之,德畜之,就是指:道生萬物,德畜萬物。

長是生長,育是孕育。長之育之,就是指:生長萬物,孕育萬物。

「長」,是一種從弱到強、從有到無、從生到死的成長過程;育,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孕育過程。

所謂亭亭玉立,亭就是指勻稱、適中。毒就是指殘害、毒害;萬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亭之毒之,就是指:使萬物完美適中、中庸,或者使萬物受損、受害。

養是修養、扶持、保護;覆是翻轉、覆滅、滅亡。

養之覆之,就是指:保護萬物,或者覆滅萬物。

道與德對於天地萬物來說,或長或育,或亭或毒,或養或覆。

世間萬物或生或死、或有或無、或丕或泰,皆由道與德決定。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萬物卻並不占有萬物,而是允許其獨立存在;德畜養保護萬物,卻並不依仗、依賴萬物;器物形成萬物,卻並不主宰分割萬物。這就是玄德之道。

道如母,德如父。道與德對於天地萬物的意義與作用,就相當於父母對於孩子的意義與作用。

換句話說就相當於:母親雖然生育了孩子,卻並不像占有普通物品一樣,徹底占有孩子;父親雖然養護保護了孩子,卻並不像普通人情世故一樣,攜此作為取得報酬的依仗;等到孩子長大了,也並不主宰和左右孩子的思想與行為;這就是玄德。

本章主要論述了玄德之道,也叫大德之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母親如道,父親如德,萬物之外形如己身,器如己心。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就可以理解為:母親生之,父親養之,身體形之,心靈成之。之就是指人與萬物。

人自身就只有身心二物而已。身形如物,心靈如器。心氣就是心器。器就是氣。一切氣,包括骨氣、誌氣、心胸、格局、義氣等,都是心氣。心氣心器乃是無形之器。

心氣高、誌氣足,心胸廣、格局大,就是指心靈這個無形之器能夠成就大事。

凡是能夠成就大事者,必誠其心、廣其心。對於萬事萬物來說,器成之、氣成之、心成之,都是一個意思。

道與德,孕生、養護萬物,卻又不有、不恃、不宰,這就是玄德之道,也叫大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