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幾內亞不只是貧窮和落後,她的「藝術」你理解不透!

2024-01-03文化

幾內亞是藝術的!這一點從走出機艙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廊道裏的裝飾,是幾內亞的民族面孔和特色符號。

這種異域感,著實美妙。

1

機場外,熱浪襲人,日光刺眼,一個高大的雕塑映入眼簾:四肢呈拱形,面部像老鷹,發型像馬鬃,這不就是一匹高頭大馬嗎?

後來,在街頭、在超市、在路邊小店、在酒店前台……均見到大大小小的神馬雕像或小型木雕擺件,我堅定認為這是古代神馬造型,一種圖騰崇拜,它能夠給人帶來平安吉祥。

直到有一天,一個熟悉當地文化的華人朋友告訴我們,這是寧巴女神。在當地人眼裏,她是多子、豐饒、收獲和喜慶的象征。經朋友指點,才發現那些異化了的部位,分明是生殖和哺乳的特征。

從「馬」變成「媽」,思想也昇華。「黑乎乎」的擺件,也變得如此可愛。

柯那克里木雕一條街,「寧巴女神」最搶手,作為伴手禮被送往異國他鄉,既是對他人的祝福,也成就了幾內亞的文化輸出。

在幾內亞品牌標識裏,寧巴女神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她被巧妙地嵌在Guinee當中,以側面的形象,撐起了這個國家名稱的「天空」。

2

街頭頂著物品的婦女,在我眼裏也是「高超的藝術家」。

十幾二十斤的物品,在她們頭上頂著,行走自如。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泰山。也曾看到物品向邊上一偏,女人們只需要把腰肢順勢一扭,重心又回到了原點。

那種身著五顏六色民族服裝的幾內亞婦女,頭頂物品,體態豐盈,修長的身材,因需要保持平衡而進行輕微的扭動,又何嘗不是幾內亞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

女人自幼擅長頭頂物品,腰、背、肩、頸、臀都得到了鍛煉,也是剛強和力量的象征。

我在想,如果把她們放到中國,稍加訓練,不消說,就是一個個頂呱呱的雜技演員。

3

幾內亞音樂,鼓點鏗鏘,熱情奔放,每一棒都敲在幾內亞人的脈搏之上。

在一次活動中,正式表演剛剛結束,圍觀的婦女就成了現場的主角,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有的攙著同伴,有的抱著孩子,完全把露天廣場,當成了KTV包廂……

越跳越有勁,越跳越瘋狂。在太陽的暴曬下,滲透著激情的汗珠從她們身上流出,而被熱情感染的「藝術細胞」似乎也要掙脫了皮膚的束縛……隨著他們的身體一起雀躍和歡呼。

音樂不停息,舞蹈不止步,這種狂野也只能出現在這個被快樂和激情點燃的國度。

4

最後一點,不是「藝術」,又恰似藝術——「行為藝術」。

在國內,街頭經常會出現黑色雕像,也經常有人玩起行為藝術,把自己化裝成「雕像」。

慣性思維使然,在幾內亞首都柯那克里街頭,有幾次我都以為黑人朋友在玩「行為藝術」。他們固有的膚色,不需要化妝,只需對街頭一站,一兩分鐘不動,就是一個妥妥的「雕塑」(無歧視的意思,只談自己當時感受)。

再一個動態的「行為藝術」,則是一小夥搬來紙箱放在路邊。開始把衣服攤開在布滿塵土的人行道上,我以為他要「擺攤」賣衣服,再一看,衣服還在滴水,全部濕漉漉的。同行的朋友解釋說,這是在晾曬衣服。和我們洗衣曬衣不同,他們有的沒有晾曬條件,就將衣物晾在樹上或地面,花花綠綠一大片,也算是另一種「行為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