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方東美與中國現代哲學的綜合創新

2024-05-21文化
在20世紀群星璀璨的中國哲學家群體中,方東美是一位卓立特行、引人註目的人物,也是一位在中國現代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哲學家。他不僅以原創性的哲學體系獨樹一幟,而且以獨特的學術歷程和致思路線享譽學林。在20世紀90年代兩次分別由大陸學者方克立、黃克劍主持編纂的當代新儒家輯要中,方東美的名字都赫然列入其中。毋庸置疑,方東美是一位與唐君毅、牟宗三等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與影響力的人物。
方東美(1899—1977),安徽桐城人,以學院派教授和專業哲學家身份聞名於世。方氏一生潛心研究哲學,冀能了悟其源流正度。他既深入西方哲學堂奧,又自覺回歸中國哲學,走過了一條曲折的學術探索歷程。有論者指出,方東美的哲學路線代表了一種「先理解西方,再回頭重建傳統」的精神方向,即所謂「後五四建設心態」。方氏治學以多元開放和不設門戶之限而著稱,他自述道:「我在家學淵源上是儒家,在精神性向上是道家,在宗教情感上是佛家,而在哲學訓練上是西家。」可見其學問涵蓋之廣,非一家一派所能籠括。對此,沈蘇納姆提出,「自西學東漸以來,能一方面兼通哲學家與詩人,鞭辟入裏地鋪陳中國哲學的精神及其歷史發展,對於西洋哲學自希臘迄黑格爾止,對於其間歷史的脈絡,文化的意趣,能有非常深刻的洞見,又以非常優美的文字,一一予以點化者,唯方先生一人」。
方東美竟大半生之功,致力於西方哲學的消化與理解,乃得深窺西學之堂奧。可以說,正由於其本人對西方哲學具備非同尋常的造詣,又有對中國哲學的深切體會,乃能以中西融合和多元文化交合的視角觀察和探討中國哲學的精神要旨。他認為,中國哲學的根本精神就在儒、道、釋等多種文化傳統的會通和會合之處。這一見解確比現代新儒家的某些流派固執於一家一派的狹隘觀點,顯得開放和寬容。他還特別提出,中國哲學智慧的代言人須一身兼備「詩人、聖賢、先知」三重身份。方氏非常贊同懷特海「哲學與詩相接」的觀點,他本人更是以詩人兼哲學家的身份,贏得了「詩哲」的雅稱。就方氏哲學創造的風格而言,既具有高深的理境,又具備高妙的意境,體現了詩與哲學相結合的特點。
在中國現代哲學思潮中,方東美以其獨創的哲學體系、富有個性的思想和獨特的治學路徑,成為「獨樹一幟、壁立千仞」的人物。方東美是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從事哲學思考的,他在堅持中國傳統文化本位立場的同時,吸納西方哲學,嘗試為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開辟出一條通道。面對西方文化的挑戰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危機,他明確反對任何全盤西化的主張,也不同意「接著(宋明儒)講」的思想路線,如借用西方哲學的一些方法(主要是邏輯分析方法),致力於傳統哲學(主要是宋明理學和心學的哲學體系)的重新詮釋與復興。方東美主張要在全面深入了解和認識中西文化傳統的前提下,融會貫通,重建中國哲學傳統。他在融合西方柏格森、懷特海生命哲學和中國傳統易經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獨特的生命本體哲學。
方東美透過比較研究,發現中西文化各有短長,因此主張透過中西文化融合,使中國傳統文化走上現代化、世界化的道路。他認為,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是對治西方二元對立思想模式的一劑解藥。中國哲學的廣大和諧之道與圓融和諧精神對西方二元對立的分離型思想模式和矛盾鬥爭的意識形態構成深刻挑戰。因此,方東美強調,從事哲學研究必須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本位立場和「中國人的心態」。方東美在比較哲學的背景下,回歸中國傳統哲學,對中國傳統哲學的闡釋表現出一種比較開放的精神。雖然他認同儒家文化的價值取向,認儒家為「純正中國人的代表」,但並不認為儒家可以代表中國文化之全部,甚至對儒家傳統提出了嚴苛的批評。他重視原始儒家,對後起的漢宋儒家有所貶抑,強調要回歸中國哲學的原點,恢復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健康飽滿、大氣磅礴的生命境界,如此才能恢復中國哲學的生機與活力。方東美對中國哲學原點的回歸,從形式上表現為一種傳統的回歸,而實際上是在更高層次對傳統哲學的重新建構與恢復。
方東美對儒家不同尋常的詮釋,確乎體現了他的睿見卓識,但也不為現代新儒家主流所認同。概要言之,方東美哲學思想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論要點和特點。第一,比較哲學視野下的本土回歸。方東美的哲學創構具備比較哲學的背景和跨文化的視野。與梁漱溟、熊十力等老一輩現代新儒家終生囿於中國傳統哲學的本位文化視野,缺乏對西方哲學的系統了解和深刻認識截然不同,方氏對於西方哲學的精湛造詣,使他對中國哲學的優勝之處,不只是具有情感的認同,更增加了理性的認定。系統的西方哲學訓練,為他厘清中國哲學的思想和範疇提供了方便工具。同時,他能夠以一種積極的態度肯定中國傳統哲學的價值,乃至以一種挑戰的姿態回應西方文化的挑戰,從而把中國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化拓展到一個全新境界。方氏在世界總體文化的宏闊背景下開展中國哲學的重建工作,也就不僅僅具有狹隘的衛道意義,而是具有至為深遠的文化內涵與意蘊。
第二,相容並蓄,回歸原點的思想路徑。方氏在經歷比較哲學背景下回歸傳統的轉折之後,其治學更富於開放性與包容性精神。他主張講中國文化傳統,應該從歷史事實出發,諸家並重,不執一偏。他認為中國傳統哲學儒道釋諸家應當融會貫通,而不可獨尊一家一派。他反對「道統」意識,也不同意「接著(宋明儒)講」的路線。他把眼光投向中國哲學的原點,主張恢復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健康飽滿的生命境界。他認為,宋明儒學的境界已經墜落,比不上原始儒家。因此,他沒有把重建傳統的任務寄托於宋明儒學的復興。方東美主張回歸中國哲學原點,其原意不是復古,實際上是為中國哲學的重建提供一個價值學目標,透過創造性詮釋以恢復中國哲學的生機活力,從而再開大本大源。
第三,生命本體哲學的建構與機體主義的思想方法。與現代新儒家遵循傳統哲學的心本體、理本體的哲學重建路徑不同,方東美在綜合中國傳統哲學尤其是易經哲學以及柏格森、懷特海的生命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獨特的生命本體哲學。方氏的生命本體哲學,無論就其思想內容還是理論形式,都較傳統的心本體、理本體哲學有很大突破。他借鑒懷特海的機體哲學,提出了機體主義的哲學原理,強調以此作為評判中西、重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根據。這使他的哲學體系具有一條一以貫之的根本線索,從而構成一個旁通統貫的有機整體。
第四,生生而和諧的價值理想和理論旨趣。方東美在對中國哲學諸家作融會貫通的理解的基礎上,集中闡釋中國哲學之根本精神,了悟到人類與一切生命都浩然同流,生生不息,創進不已。宇宙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全體生命的完成,在於充沛圓融的太和境界的實作。以此方氏更主張以中國哲學的廣大和諧精神與西方哲學二元對立性格相抗衡,從而確立了方氏哲學文化保守主義的精神特質。
第五,融合會通的理論特色。從比較哲學的觀點看,方氏致力於中西文化和世界諸文化傳統的融會貫通。從中國本位文化的立場觀之,方氏致力於中國儒道釋等主要傳統的融合會通。而就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來說,方氏致力於宗教、哲學和藝術之結合的「三者合德」,乃至倡言一種詩與哲學融合的詩性化哲學。方氏哲學的這一特色,與現代哲學尋求跨文化、跨學科的融合會通的理論要求恰相吻合,尤其是與中國現代哲學追求中西貫通的時代精神,與中國傳統哲學貴在融通的精神是一貫的。
總之,方東美的哲學思想確實具有開創性的理論特質。他在充分研究與消化中國乃至世界諸文化傳統的前提下,提出一條別具一格的文化哲學的發展與重建道路。這是方東美深入西方哲學堂奧,又自覺回歸本土哲學,致力於中國哲學的現代轉型與重建的重要理論創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