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黃庭堅去世前寫下一首妙詞,寫盡人生遲暮的感慨,令千萬人動容

2024-06-25文化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書法家,自號山谷道人,與陳師道,陳與義並稱為「江西詩派」的三宗,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他從小天資聰慧,7歲寫下一首【牧童詩】,「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18歲鄉試第一,22歲考取進士。

元豐元年(1078年),34歲已是國子監教授的黃庭堅主動投詩給蘇軾,表達對蘇軾的仰慕之情,此時的蘇軾42歲,任徐州太守。

從此兩人開始多年的神交生涯,書信往來,詩詞唱和。

時隔一年,蘇軾因「烏台詩案「入獄,黃庭堅在同蘇軾一面都不曾相見的情況下,不但沒有急於撇清兩人的關系,反而大義凜然的站了出來。

直言蘇軾「忠君愛國,是了不起的文人。」因此被處罰金銅二十斤。

公元1086年汴京,北宋文壇的雙星終於在汴京相遇,雖然黃庭堅此時已經名滿天下,但他仍然堅持以弟子相稱,對蘇軾滿懷謙恭。

公元1101年8月,蘇軾先行離開人世,同年2月去世的還有範仲淹的次子範純仁,這一年可算是忙壞了李之儀,因為李之儀先是拜範純仁為師,後又拜蘇軾為師。

徽宗崇寧二年(1103),黃庭堅因為牽扯朝廷黨爭被貶宜州,公元1104年的5月抵達宜州,在宜州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105年的春天,黃庭堅寫下一首水平很高的春詞。

就在這一年的九月,黃庭堅因病與世長辭,享年61歲。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蜜。
宋: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詩文大意可為:

春天它去了什麽地方呢?到處都找不到它的歸處,處處沈寂,如果有人知道它去了哪裏,你要把它呼喚回來,讓它繼續與我們同住。

可是誰都不知道春天的蹤跡,如果想知道,除非去問一問黃鸝,可是美麗的黃鸝鳥,它在那裏聲聲鳴叫,誰又能聽懂它在說些什麽呢,看吧,它已經順著風飛過了薔蜜。

很明顯這是一首惜春之詞,筆調輕靈,語言樸實,沒有一處用典,但是構思又很巧妙,思維不與常人同。

詞人尋尋覓覓,到處尋找春的歸處,想讓它多停留一會,陪伴自己多一些時候,但是呢,到處尋不到一絲春天離開的腳印。

或許枝頭的黃鸝知道,想去問一問黃鸝,但是它只管自顧自的唱歌,人與鳥語言不通,完全不知道它在說些什麽。

最後它還飛走了,讓詞人心中充滿無盡的失望。

詞中的春天,其實並非單純指自然界的春天,更是詞人生命中的春天,詞人60歲年紀被貶他鄉。

他似乎預感到自己的人生即將走到盡頭,那如春天般絢爛的年華再也找不回來了,一切喧囂即將歸於寂寞。

但是那對春天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絲毫沒有隨著時光的飛逝而減弱,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仍然孜孜以求。

薛礪若在【宋詞通論】高評道: 通體無一句不俏麗,而結句「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蜜」,不獨妙語如環,而意境尤覺清逸,不著色相。為山谷詞中最上上之作,即在兩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著此等雋美的作品。

虢壽麓【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也稱贊: 這是首惜春詞。耳目所觸,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實已去。飄然一結,淡雅饒味。通首思路回環,筆情跳脫,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轉之妙。

您是怎麽看待黃庭堅的這首詞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