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見微丨老屋的「門面」

2024-02-16文化

【編者按】

見微知著。

中國人堅韌不拔的信念、克服困難時的堅韌,都深耕於中國人的生活細部。龍年春節到來之際,澎湃新聞記者沈下身、靜下心,深入到中國社會的真實生活之中,發掘沈潛於民間雖百折而不撓的信念與意誌。

這些來自生活細部的故事結整合「見微」專題。今天講述的是,小譚返鄉在殘破的老屋前懷舊的故事。

春節是中國人鄉愁文化的集體表達,更是個體對故土的情感抒發。

大年初三,已在四川遂寧居住的小譚,和弟弟妹妹決定帶著孩子回到曾經住過的老房子看一看,借以寄托鄉愁。

他們沿著高速公路,穿過一座座城鎮,驅車四個多小時,還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最終抵達了心心念念的故鄉——巴中市平昌縣元石鄉譚家溝,一個坐落在山林間的傳統村落。

大年初三,小譚兄妹在老屋殘存的門框上,莊重地貼上春聯。 小譚 供圖

小譚曾經在此住過多年,廣袤的田野與秀美的山川,承載了他們的自然鄉愁和故土情感,更見證了他們的成長。

他說,即使站在山上,看見故鄉一草一木,望著家的方向,心裏都特別高興,仿佛空氣中都彌漫著小時候的味道。

土磚黑瓦是四川東北部曾經最常見的鄉村風景,小譚的老屋掩映在郁郁蔥蔥的山林之中,它是父母辛辛苦苦奮鬥多年的成果。

別看已在城裏定居多年,那些他曾經最熟悉的事物雖已在時間中慢慢消失,但也猶如電影時常在他記憶中反復閃現,思念的情緒總是會不斷發酵……

此前,小譚他們早已得知老屋在風雨摧殘中坍塌了,心理也早有預備,但當他們真正來到老屋前,殘壁斷垣的景象依然讓他們傷感。

曾經面積達一百多平米的六間黑瓦土墻,此刻只剩下一個泥土門框,孤零零在風雨中佇立,寬敞的院落也變成一座荒涼的草坪。

縱然老屋已經斷壁殘垣,但也要回家過年,小譚兄妹三人在殘存的門框兩側貼上春聯,以莊重的儀式感來守護這個家最後的「門面」。

小譚說,終究是全家人生活多年的地方,承載了他們無數個快樂童年團聚時光。

小譚一家想借春節懷念逝去的往日時光,也有面向未來的憧憬。

2000年,小譚考上了四川省內一所大學,畢業後,進入遂寧一家事業單位任職;弟弟和妹妹也跟隨他的腳步先後來到遂寧,最終在這座城市紮下根來。

2010年,小譚的父母到遂寧跟兒女一起住,從此,故鄉漸行漸遠。

2016年11月,小譚母親因病離世,故鄉似乎變得更遠了。

在小譚的心目中,母親的一生是簡樸、勤勞、艱辛、善良的一生,也是柔弱和堅強的一生。

她似乎並沒有多麽遠大的理想,只是希望兒孫們能一生幸福。

小譚說,故鄉四周的鄰居幾乎都遷走了。伴隨著土磚黑瓦漸漸從生活中消失,我們的記憶是否也終究走向朦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