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域」見滬派江南⑥:「九峰三泖」畫山水

2024-05-06文化

上海鄉村風貌空間結構「六域」中的「九峰三泖」主要位於松江西部、金山北部區域,九峰,是上海唯一的山丘地帶。而世易時移,三泖變遷巨大,逐漸淤漲成田。雖然滄海桑田,但九峰三泖的地理特征,仍然成就了松江獨特的地域文化。讓我們走近松江區佘山鎮的劉家山村領略滬派江南中的「峰泖」之美。

松江西部,地勢錯落,既有黃浦江的源頭,泖河;又集中了佘山、辰山、天馬山等幾座山峰,由此組成了上海著名的「九峰三泖」。

什麽叫「峰泖」呢?「峰」可以理解成小山,比如天馬山、鐘賈山,而另一邊的佘山和辰山也盡收眼底;「泖」指的就是平靜的小湖,比如馬山塘,還有過去的「三泖」古水系,就是從這片單元中川流而過,像這樣一片依山而居、水網密布的村落肌理,就形成了「峰泖」意象。

在佘山鎮的劉家山村,便能一覽「峰泖」意趣,站在村民瞿金才的家門口,「山水江南」有了具象的呈現。

據劉家山村村民瞿金才介紹:「後面天馬山,這裏辰山,再過去佘山,那有一條大河,我們從小就長在這裏,以前村裏有好多好多菱塘,大人在采,有時候大人不在,我撲下去采采。」

這就是菱桶,形似娃娃的澡盆,可以用來裝菱角,也能用於載人。瞿金才家裏,至今還保留著這種因水而生的生產工具,也保留著滬派水鄉人家獨有的兒時記憶。「重心要掌握好的,你進來要翻掉的,有菱麽,這樣子一抓一抓采進來。」瞿金才邊說邊演示。

「峰泖」所展開的畫卷,不只有自然風光,站定遠眺,還能看見不遠處山頭上,立著一座來頭不小的寶塔。「護珠塔又稱寶光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後來因為裏面在磚縫裏面發現了宋代的錢幣,老百姓就去挖磚取錢,導致在西北角挖了一個大窟窿,再加上地基的原因,導致塔身發生了傾斜,所以現在成為松江一張著名的名片——松江斜塔,比‘披薩斜塔’還要斜。」松江區博物館副館長王效瑋說道。

護珠塔所在的天馬山,正是松江九峰之一,這也是上海僅有的平原淺丘。一千七百年前,西晉文學家陸機、陸雲,就曾在小昆山讀書;元代以後,「九峰三泖」更是江南文人的精神家園。據王效瑋介紹:「【富春山居圖】就是完成於松江夏氏的知止堂,其他還有比如【九峰寒翠圖】、【九珠峰翠圖】,包括【九峰雪霽圖】,都是以‘九峰三泖’作為意象創作的畫作。」

在鄉村城鎮化的過程中,這樣可貴的滬派風貌和文脈,能不能被留住?去年起,上海市規劃院、華東院和上海大學組成聯合團隊,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實地調研。「我們在古獻誌上查到【幹山誌】,也是說這邊特別容易水煙彌漫,就是因為兩岸夾河的布局。」華東院歷史建築保護設計院高級規劃師黃數敏這樣說。

在地勢平坦的上海,松江這幾個零散的山丘,早早被開發出了各種文旅計畫,這就更讓夾在中間的這片原生態水鄉,顯得彌足珍貴。走訪間,規劃師黃數敏常被村民們悠然自得的日常所打動。比如:夏天晚上在小河邊,拿個椅子,切半個西瓜,蒲扇搖一搖,然後,會有小甲魚自己爬上來。

黃數敏坦言:「世外桃源為什麽令人向往,並不是說它過去之後,進入了一個繁華的世界,其實世外桃源走進去了才豁然開朗,原來裏面的人都還過著一種質樸的生活,回歸到人最本真的一種狀態。」

展開上海發展的歷史長卷,松江文化興盛、經濟富庶,有著「上海之根、浦江之首」的美譽,後續,「峰泖」意象所蘊含的田園詩意,將在鄉村空間打造中,呈現怎樣的滬派風情,規劃設計師們正在謀篇布局。

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葛巖表示:「在鄉村空間裏面,我們發現有非常多的這種歷史文化遺存,確定了未來打造的像劉家山村這樣的試點,後續‘三師聯創’團隊也會繼續跟進,做一些深化的設計方案,把最終想描繪的‘六域八脈十二意象’的整個空間意象,在松江區有一個具體的落位。」

佘山劉家山單元包括3個行政村,總面積約12平方公裏,作為「詩畫山水江南」的文化意境在上海鄉村空間的重要承載地區,將保持著依山而居從中心呈放射型分布的村落肌理,讓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重要意象的「山水」在上海鄉村徐徐展現。結合專項規劃,上海將於近期聚焦20個鄉村風貌單元試點,至2027年底,營造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風貌保護傳承樣本,著力保護傳統文化,讓更多人能在上海鄉村感受「滬派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