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日語已事實死亡,老人甚至看不懂電視!中國也曾差點被「西化」?

2024-05-22文化

導語

在全球化風潮的影響下,各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化都在不斷的受到影響,適應社會變化的同時,也在慢慢的將原有的文化內容喪失殆盡,日本作為一個受到西方影響較早的國家,在與外國的交往中,日語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一部份日語甚至慢慢變成了英語。
日語的英式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什麽程度呢?


老人甚至看不懂電視?
對於這一現象,又有怎樣的原因?
古代的中國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危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曾差點被「洋化」?

一、日語已經「死亡」?

日語的源頭自古是有很多種說法的,其中一種說法是日語受到了漢語的影響很大,因此有的時候日語中甚至還有中文的影子,但是這種說法現在已經沒有人認同了,因為有很多字匯不僅日語和漢語相同,而且還有琉球語、瀨戶內語、阿伊努語等等其他日語方言中也有,這就是說,這些詞匯是在古代甲骨文時期,也就是古代漢字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的。


另外一種說法是日語源自於古北韓半島的語言,最後又被古代中國的漢族所接收,但是現在有很多專家對這種說法表示了質疑。
因此在現在,日語源於何地的問題大家都認為沒有必要再進行探討了,因為畢竟古代的語言交流也沒有現在這麽發達,同時也沒有相關的史料可以進行考證,因此這個問題最後也就變成了無法解答的問題。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日語是源於漢語還是古代北韓半島,日語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漢字的影響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是漢字對日語的影響是巨大到無法估量的。


日語中有很多漢字,但是漢語和日語的發音又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發音方面,日語就會采用「萬葉假名」來進行標註,簡單來說,就是按照詞匯的發音來進行漢字的拼讀。
這種方法當然是非常麻煩的,但是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日本人只要掌握了漢字的讀音,那麽就可以在看到這些漢字的時候,根據「萬葉假名」就能讀出來,因此學習漢字的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在此之前,日本本來也有自己的文字,這就是後來的「和文」或者「日本古代語」,但是使用這種文字的時候,日本人要掌握大約1000個左右的符號,這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位,因此在當時,和文幾乎就只是少數人在使用。


但是在萬葉時代,漢字就逐漸被日本人廣泛的使用起來,人們掌握了漢字之後,就會自然的用這種方法來進行標註日語的發音,因此「萬葉假名」也就逐漸的產生出來,成了廣大日本人在交流中的主要語言。

二、英式日語。

關於「萬葉假名」最後為什麽會演變成現在的日語,還是要追溯到當時的「萬葉時代」。
在當時,日本的宮廷中充斥著各種的文化活動,很多的日本精英都會到宮廷中學習漢文,因此在宮廷中,由於「萬葉假名」過於麻煩,所以宮廷的人們就自己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字「假名」。
假名是由「萬葉假名」所演變過來的,因此在當時,「假名」有時候會被稱為是「萬葉假名」,這個時候,假名的使用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宮廷中,而是逐漸的被普通人接受。


但是由於萬葉假名是由漢字所組成的,因此假名中也有很多漢字,而漢字的使用範圍又是非常廣的,因此這就導致假名的使用範圍也是非常廣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的發現,由於萬葉假名中的漢字實在是太多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假名的使用也變得十分的麻煩。
因此有一位名叫藤原清實的人,就發起了對假名進行改進的運動,他認為,漢字實在是太多,因此要保留日本本土的語言特色,就不能再沿用漢字這一套了。


另外還有一位名叫藤原道信的人也提出了同樣的意見,但是這個時候藤原清實已經被流放到了大和國,因此他們就透過書信這種方式進行了交流,最後藤原道信在藤原清實的建議下,根據「萬葉假名」對假名進行了改進,將其中的漢字從1000多個減少到了50多個,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假名。
在此期間,隨著中國的文化不斷的進入日本,日本人本來就對漢字的使用感到十分的麻煩,因此在此之前,日本人就已經對漢字進行了簡化,這就是「草書」和「行書」,但是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這兩種「簡化漢字」在中國文化中已經無法滿足日本人對漢字的簡化需求了,
因此在這個時候,假名就滿足了日本人對漢字的簡化要求。


在那個時代,日本人對於外國文化的拒絕程度是相當高的,因此在當時,很多的外國文化在日本都是無法流行起來的,但是在日本的寶冢劇團在首次來到日本的時候,就受到了日本人的熱烈的歡迎,這就導致寶冢劇團在日本掀起了轟動的熱潮。
在此之後,日本人對於西方的文化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導致了日本西化的開始。
當時,日本人對於西方的很多姓名都無法正確的進行發音,因此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就對西方人的姓名和文章進行了轉譯,這就導致了許多的英語借詞在日語中被廣泛的使用起來,但是由於日本人對於西方發音的不標準,因此在這個時候,英語中的「l」、「r」等等這種發音就被日本人統一的發音了。


因此在日語中,這兩個字母的發音就被統一為了「r」,因此在日語中的發音規則就慢慢的發生了變化,最後就形成了現在的這種英式日語。

三、老年人難以理解現代日語節目。

在日本,英式日語已經成為了一種方言,尤其是在二戰之後,由於日本在二戰戰敗,因此在戰後的幾年中,日本人對於英語的學習就變得非常的熱烈,因此在這個時候,英式日語就逐漸的被廣泛的流行開來。


在日本,有許多的英式日語的發音是和英語的發音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日本人的發音和英國人的發音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導致了日語中有著一些發音和英語發音相同,但是意思卻不一樣的詞,同時也有一些發音和英語發音一樣,但是意思也一樣的詞。
這就導致了在日本,這種現象叫做「語言迷陣」。
在日本,由於老年人在學習英語上面的障礙太大了,因此在老年人中,這種「語言迷陣」就顯得尤為嚴重,這就導致了很多的老年人在學習現在的日語上面就非常的困難,尤其是一些受過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更是有很多時候看不懂現在的日語節目。


而在現在的日本,面對這種現象,日本人也並沒有對此進行過多的的幹涉,因為在日本,「和文」和「假名」這兩種古老的文字早已經被淘汰出歷史舞台了,而且使用這種文字,非常的麻煩,因此在這個時候,日本人也就算是想要保留日語的語言特色,也是非常的難以為繼了。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語言的演變和受影響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在古代,中國也曾經受到過外國的影響,但是最後是保住了中文這一絕對多數人所使用的語言,對於這種結果,我們是應該感到慶幸還是遺憾呢?

結語

古代的中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經出現過一場叫做「洋化」的危機,但是最後卻被我們所走向了現代化的道路,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加應該意識到,保護好我們的語言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現今社會,隨著全球化的行程,各國之間的往來越來越頻繁,因此語言的變化速度也會加快,如何在保護自己的語言文化的同時,又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因此為了保護好我們的語言文化,每一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同時也應該盡量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實作文化的多元化,保護我們的文化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