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晚潮|吳五六的一台大戲和五本書

2024-06-24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田渭法

我與吳五六老師相識時有10年多,是因為第二次編寫【諸暨市誌】,我撰寫的「衛生篇」由他分管,同時他又負責著教育、文化、體育、科技、新聞傳媒等方面的內容。2021年由他任執行主編的【諸暨文化誌】出版,我幾次向他要書,故接觸多了。至今吳老師已出版了5本書,而從書中我又得悉1996年在他任諸暨市文化局辦公室主任時,他與局領導帶領諸暨市越劇團進京演出了【西施斷纜】,並由中央電視台11頻道現場直播,當時轟動了首都北京。

1996年,諸暨市文化部門完成了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諸暨有史以來,劇團第一次赴京,演出越劇【西施斷纜】並取得圓滿成功。

越劇【西施斷纜】劇照(1996 年12 月)。

越劇【西施斷纜】榮獲文化部「文華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是諸暨市越劇團創排的一台精品劇目。

早在1979年、1985年,諸暨市越劇團就先後兩次創作排演了【西施】和【西施與範蠡】。雖然【西施】和【西施與範蠡】曾作為諸暨越劇團的保留節目多次演出,但是觀眾反映平平。1995年,市文化局調來了一位新局長,年富力強、胸懷大誌,提出了重新創排西施題材劇目的計劃,並把目標定在創戲劇精品和晉京演出上。經一年的艱苦努力,劇團終於成功創排了越劇【西施斷纜】,並在浙江省第六屆戲劇節上獲得多項大獎。

越劇【西施斷纜】劇照(1996 年12 月)。

【西施斷纜】表現的是越國戰敗遭蹂躪,西施獻吳從恨、悲、再到甘願獻身的愛國精神和思想變化。劇本由諸暨本土人士阮遜、陳偉龍編劇,進京演出前又經過省內外多位戲劇名家的指導修改。翌年伊始,文化局就把做好【西施斷纜】晉京演出準備當作一項重要工作。分攤

給吳五六的任務是:組織【戲文】雜誌專版文章、編寫新聞通稿、組織編撰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3篇文章。接受任務後,他感到壓力山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全身的神經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吳五六先進行了全面思考,把許多要辦的事理出一個頭緒,制訂出工作計劃,並開始一項一項地去完成。首先,他著手組織【戲文】雜誌專版文章。在10多篇文章中,他撰寫了【為把諸暨建設成為現代化文化強市而努力奮鬥】【真抓實幹不松懈,劇團建設上台階】【一朵盛開在西施故裏的奇葩——記諸暨市越劇團】等排在專刊前面的3篇重頭文章。其次,分諸暨市概況和【西施斷纜】劇目簡介兩個部份,完成新聞通稿的編寫,同時準備多份劇照。最後,由他聯系邀約中國藝術院著名劇作家撰寫了一篇劇評;由他提供基礎材料,聯系約請【紹興日報】編輯撰寫了一篇反映【西施斷纜】是如何創排成功的文章;還有一篇反映諸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文章由他自己完成。

除了宣傳資料的準備外,北京演出劇場的落實,劇團演職人員住宿安排,邀請領導、專家名單的擬定,請柬的客製等,甚至連劇場台前懸掛的橫幅都由吳五六負責制作。

待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 ,他和局長兩人於12月14日提前10天趕赴北京。帶著的4大箱資料,每箱重百余斤,一路由他搬運。下午3時多,到達北京石景山賓館住下。這裏離文化部和演出劇場較近,出行方便。賓館無電梯,這些資料都由他背上四樓。

在北京,他們兩人先去了文化部藝術司,接著,趕赴中央電視台聯系演出現場直播的事宜。隨後,他們兩人去了位於北京西城區護國寺大街 74號的人民劇場,實地踏勘了劇場舞台設施、觀眾席座位和道具裝卸通道等。

12月22日,他們在文化部舉行了諸暨市越劇團越劇【西施斷纜】晉京演出新聞釋出會。吳五六的工作是接待出席新聞釋出會的各位記者,提供新聞通稿和劇團演出的有關資料。釋出會一結束,撰寫新聞稿的任務又得由吳五六完成。當時沒有現在這樣先進的傳輸工具,他寫好就立即去郵政局,把稿件傳真到【諸暨日報】編輯部,爭取第二天見報。

24日,吃過中飯,劇團演職員和工作人員就早早地到人民劇場。分給吳五六的工作是兩項:貴賓室的領導接待服務;演出結束,在領導上台接見演員並合影時,及時把備好的花籃擺放到舞台中央……當晚,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了越劇【西施斷纜】演出,中央電視台進行了現場直播。

也就是這天晚上,諸暨百萬人守候在電視機旁,觀看了家鄉越劇團在京演出的盛況。隨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文藝報】等媒體相繼作了報道。

26日上午,在文化部舉行了越劇【西施斷纜】晉京演出專家座談會。會前,吳五六得做好與會領導和專家的接待服務工作。座談會開始,他又要負責文字記錄。後來,他把整理成文的座談會紀要發表在浙江省戲劇協會主辦的【大舞台報】上。

結束了在北京的兩場演出後,劇團來到天津,在八一禮堂進行了3場演出。12月31日晚,是劇團在天津最後一場演出。那幾日,天津接連下了幾場大雪,天寒地凍,冰雪封道。為了給劇團準備夜點心,

吳五六和另一位同事頂著刺骨的寒風,一路上跌跌撞撞,買來天津特產十八街大麻花。晚上10點多演出結束後,還和演職員們一起拆卸舞台、裝載道具……忙到淩晨。回到賓館,多日來緊繃的神經終於松弛下來,吳五六一下子癱倒在床上。

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尤其是在北京的這段時間,既要跑腳頭也得動筆頭,工作難度大、強度高,體力消耗和精神壓力幾近極限,吳五六身心俱疲,便昏昏沈沈地睡著了。等醒來時,已是中午11點了,他感到全身滾燙,四肢無力,頭像裂開似地疼,鼻子塞得有點喘不過氣來。他身體向來很好,多年來根本沒有感冒,這次因勞累而體質下降,才使得病毒乘虛而入。同住的老張買來了中飯和感冒藥,他毫無食欲,只服了點感冒藥就又昏睡了。

吳五六永遠不會忘記,1997年的元旦,他是在疾病的痛苦中度過的。讓他深感欣慰的是,劇團赴京演出取得圓滿成功,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

1997年春節剛過,從文化部傳來了一個令人欣喜的訊息:越劇【西施斷纜】在北京演出後,社會反映良好,得到了領導、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為此,文化部推薦該劇目參加「文華獎」的評選,請做好申報材料。

局長把編撰申報材料的工作交給吳五六和葉小龍老師。接受任務後,吳五六和葉小龍商量了一下,決定兩人分頭合作,由吳五六負責文稿的撰寫,由葉小龍完成圖冊的制作。當時,電腦技術遠未普及,整個諸暨也無像樣的廣告公司。吳五六把文稿寫出來後,就送到打字店打印出來。而葉小龍的圖冊,全憑他的手工制作。申報文本內容翔實,圖文並茂,新穎別致,十分亮眼。

是年9月、11月,越劇【西施斷纜】先後榮獲了兩項國家級大獎。

1997年9月,越劇【西施斷纜】獲中共中央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六屆「入選作品獎。

1997年11月,諸暨市越劇團創作演出的【西施斷纜】在文化部第七屆文華獎評獎中獲文華新劇目。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級小劇團,竟然能獲得如此殊榮,這在全國也絕無僅有。而吳五六老師鞍前馬後地奔波,戲裏戲外都不見他的名字,他就像一片默默無聞的綠葉,映襯著這朵光彩奪目的紅花,不得不讓我肅然起敬,在心裏為他的無私奉獻加冕。

2009年,吳五六從文廣局退休,但他退而不休,筆耕不輟,共編寫出版了5本書。

【諸暨文化誌】。

【諸暨文化誌】是諸暨有史以來第一部文化誌書。誌書中分別記述了群眾文化、文學創作、音樂舞蹈、書法美術、戲劇曲藝、圖書電影、文物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門類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時代氣息濃郁,地方特色鮮明,融資料性、知識性、思想性為一體,是一部十分可貴的地方文化專誌。它相當完整地保存了諸暨寶貴的文化史料,也為今人乃至後人了解、研究諸暨文化藝術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借鑒。【諸暨文化誌】由吳五六擔任執行主編,2021年6月正式出版,共計80余萬字。

在編纂過程中,吳五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他除了負責【諸暨文化誌綱目】的制訂和統稿外,還完成了多篇誌稿的撰寫。

【藏在心頭的記憶】。

【藏在心頭的記憶】記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務農的日子和赴征天辦學、當越劇團團長的經歷等。透過這些片段式的回顧,客觀地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社會生活的某個側面。2014年7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共計22萬字。

書中所收錄的文章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回憶記述性的,如【五十五歲當團長】【征天辦學記】等;一類是感悟議論性的,如【平常日子平淡過】【不要自尋煩惱】【自己的主意自己拿】【其實,我真的不傻!】【認識自己】等。

吳五六自己給書作序,自己給書寫跋,自力更生,不故弄玄虛,純真樸素可愛。

作者用長長的篇幅寫出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同時用隨筆的形式寫出了「人生經驗」。前半本書是「激情燃燒的歲月」,後半本書是「平常日子平淡過」。

【名人好見】。

【名人好見】由中國文聯原主席周巍峙題寫書名,著名劇作家鄒憶青作序,2015 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書中記述了24位元名人與諸暨文化的故事和史實。

作者在文化部門工作時,曾與這些名人有過交往和聯系。這些名人大多來過諸暨,與諸暨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關系密切。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人,把這些與諸暨有關的人和事記錄在冊,這對於宣傳諸暨、擴大諸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也是大有益處的。

【戲劇中的西施——西施題材劇作薈萃】(上、下冊)。

【戲劇中的西施——西施題材劇作薈萃】(上、下冊)共收集了京劇、越劇、昆劇、話劇、歌劇、滇劇、薌劇、錫劇、婺劇、黃梅戲、河北梆子等11個劇種15個劇本,共計29萬余字,2022年5月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戲劇中的西施】一書中的每一個劇本,無論古今還是劇種,均與西施有關,且都十分明確地記載著:西施出生於諸暨,西施是諸暨人。

把有影響的有關西施的戲劇作品收集起來編選成冊,讓我們得以一窺不同舞台場景中西施的藝術形象,無論對於西施故裏諸暨來說,還是對於西施文化愛好者和研究者而言,無疑都是一件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的事。可以相信,這本書也將成為後人了解和研究西施文化的一份獨特而又珍貴的資料。

但要把有關西施的劇作收編成冊,看似簡單容易,實際上是既勞心又頗費力的一件事。為編好這本書,已退休多年的吳先生不辭辛勞、不厭其煩,動用所有可以動用的相關人脈資源,想方設法與劇作者取得聯系,征得他們的同意;劇作到手錄入電腦後,又極為細心地進行校勘。

為了增強本書的可讀性和完整性,在編輯過程中,他有意識地選錄了多個劇種的劇照,把這些劇照集中放在書的正文前,並添上說明文字。同時,還把每個劇作家的照片和簡介編排在劇本的後面,以便讀者對劇作家有一個概略的了解。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