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徐世明:婚嫁(上)——昭烏達、卓索圖蒙古族信仰與習俗(6)

2024-02-27文化

婚嫁(上)—— 昭烏達、卓索圖蒙古族信仰與習俗(6)

徐世明

解放前,蒙古族青年男女的婚嫁多由父母作主。如果父母不在,則由親屬中的長輩作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照例是不能違背的。

求婚 通常是由男方出面。求婚前,男方父母先對女方進行全面了解,包括利用廟會等機會廣泛物色。但成婚的原則要復雜得多,比如,近親不婚、「骨血不能倒流」、「門當戶對」、生辰犯忌、脾氣秉性等等。

如果各方面相當,便向村裏長者、親友征求意見。在大家也認為可以的時候,便請媒人前去求婚。

媒人 媒人去下哈達要騎駿馬、穿禮服,攜帶禮品:用紅色綢線或綢布條連在一起的兩瓶酒、哈達、茶葉、糕點等。媒人不能騎騾。途中遇上挑空水桶的人(或寡婦),便認為不吉利,往那水桶裏投入石塊返回,重新擇吉日起程。

媒人到了女方家,向家長問好,對家長「請安」(打千),互敬鼻煙或旱煙,品嘗茶食。在品嘗茶食之際,媒人說明來意,獻上禮品。獻禮的方式(喀喇沁一帶作法)是把哈達掛在佛像前,把「四件禮」擺在桌子上,將一種白色絲綢哈達獻給姑娘的長輩每人一條。姑娘的父母如果欣然收禮,或者說上一句「那就看看孩子們的緣分吧」,便是成功在望,媒人將受到非常熱情的款待。

但是,求婚之途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巴林的一首民歌:

求之多次被尊重,

求之少次受卑視。

駿馬走得精疲力盡,

求婚之酒喝空了甕。

女方諾婚 通常舉辦諾婚酒宴。這時,男方媒人再來,同姑娘父母正式協商,確定訂婚時間和禮儀。這個宴會規模較小。諾婚之後,男方根據商定的時間和條件,備好禮物到女方家參加訂婚酒宴——蘇木波力格圖宴會(喀喇沁一帶作法)。

人員包括家長、媒人、祝頌等五至七人;禮物包括「蘇木波力格圖」駿馬、整羊、酒、哈達、糕點等。女方親友、父母、兄嫂等參加,為鄭重大型喜宴。敬酒、祝酒、獻哈達歡度竟日。

席間,商談結婚事宜,女方提出彩禮數目。正如阿魯科爾沁一帶訂婚宴上唱的:

成吉思汗世代定下的——

九九之禮當在先,

哈布圖哈薩爾世代形成的——

吉祥的綿羊在其次,

如數彩禮請送來……

「九」,為蒙古族吉祥數目,「九九」之禮為九九八十一件。而彩禮常以「九五」計算牲畜。一個「九五」是14頭,「九九之禮」全給牲畜的話當為126頭。畜種也有馬、牛、羊之分。

但實際上只取其吉祥之意,出多少要量力而行。大富人家也有送足「九九」之數的,而一般人家出一個「九五」也可以。

總之,男方以「馬之駿,牛之狀,羊之吉」表示誠意。而女方凡要彩禮,必備嫁裝,甚至包括全套家具的蒙古包、奶牛、肉羊、妝奩、首飾、堂櫃等。所以有「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之說。

送彩禮 要鄭重其事,男方家選擇吉月吉日,舉行彩禮之宴,公眾言明。

屆時,女方家來四至六人,接收男方家為姑娘準備的首飾、珠寶、三至五把釵子、辮管、包頭、額箍、耳墜、手鐲、戒指,以及綢、緞、裘皮大衣、四季服裝和牲畜。牲畜全部備有韁繩。

男方宴席主持人,將酒、哈達獻給姑娘的父親,道;

結!彩禮如數,

牲畜如頭,

今日致上。

請親家夫婦,

查點接收。

於是開始交接。交接完畢,宴席開始。其祝酒歌大體如下:

遠方的貴客喲,

騎著走馬蒞臨;

金碗裏斟滿瓊漿,

伴著歌聲獻給您。

遠方的嘉賓喲,

乘著熏風光臨;

銀碗裏斟滿奶酒,

按著禮儀敬給您……。

席間,具體協商婚禮事宜。彩禮交接完畢,姑娘通常被送到親友家住些天,老人們要對她講有關傳統婚俗禮節。婚禮這天才接回來。

婚禮前一天晚上男女各自舉辦小型酒宴。男方要請一位長老當首席主婚人;選一對子孫滿堂各方面相宜的夫婦做新婚夫婦的分發爹娘(莫勒古勒森阿布、額吉);為新郎請伴郎。

女方家的主要是邀請村裏年輕姑娘和媳婦們,讓出嫁姑娘坐在中間正位,唱勸慰女兒之歌。舊時,姑娘出嫁,前程莫測,骨肉分離,隱含傷感。當唱到傷感至極時,女兒悲泣,退至客人身後,蒙頭躺下。客人們依次退去。

這些歌曲,有勸導女兒循規蹈矩的;有回憶童年憧憬未來的;有祝婚後幸福美滿子孫滿堂的;也有贊美家鄉充滿鄉思的。

如【四海之歌】(喀喇沁民歌)。

西海的色額

水邊啊喔咿,

柳樹的葉兒

綠如碧咿,

哎嗨喲勒色額。

玲瓏水鳥兒

啼囀的時候啊喔咿

想念自己

可愛的家鄉咿,

哎嗨喲勒色額。

北海的色額

水呀中啊喔咿,

蘆葦的葉兒

濃綠色呀咿,

哎嗨喲勒色額.

俊俏水鳥兒

歌唱的時候啊喔咿,

思念自己

深情的故鄉咿,

哎嗨喲勒色額。

東海的色額

水呀邊啊喔咿,

果樹的葉兒

翡翠綠呀咿,

哎嗨喲勒色額。

輕盈的水鳥兒

鳴叫的時候啊喔咿,

懷念自己

難離的熱土咿,

哎嗨喲勒色額。

南海的色額

水呀水邊啊喔咿,

山丁子樹葉兒

片片綠咿,

哎嗨喲勒色額。

秀麗的水鳥兒

放喉的時候啊喔咿,

渴念自己

摯愛的土地咿,

哎嗨喲勒色額……

娶親 這天新郎家首先設宴,招待娶親隊伍——薩得搭。桌上有兩杯酒始終不能喝,叫「松加斯那」,取吉祥有余之意。啟程,新郎穿上長袍,戴上圓帽①,系上綢穗腰帶,足履平絨雕靴,佩戴銀鞘蒙古刀、火鐮,挎弓帶箭,乘吉祥駿馬,由婚禮主持人②導引,在媒人、伴郎、祝頌③、松其④陪伴下,帶著父老鄉親們的囑咐和一輛裝載帳篷的車輛,按著預定的時辰和方向浩浩蕩蕩啟程。路上小憩,照例是要喝幾杯的⑤。

————————

① 舊社會,如果是貴族,便佩戴象征貴族的頂帶服飾。

② 一般由貴族中年全命婦女擔任,叫「圖儒哈坦」。在喀喇沁,這個角色被稱為「塔瑪千胡達」,即主持婚禮的親家。除此人外,還選一位與新娘屬相一致的小姑娘,叫小胡達蓋,當禮儀上的首席代表。

③ 在喀喇沁由小胡達蓋兼任。

④ 被聘請的幫辦人。

⑤ 在喀喇沁、寧城一帶,此時新郎灑酒祭天。

快到女方家時,派出四名「平安使者」乘馬先行,報告新郎平安到達的訊息。女方家把他們請進正房,寒暄道安,大杯斟酒款待。

娶親隊伍到達。在女方婚禮主持人以及有關人員迎接客人時,新郎、伴郎乘馬在姑娘閨房右繞一周,並且向閨房方向張弓射箭,以體現小夥子的勇武氣慨。

但在下馬進屋時,卻被女方的四位嫂子(一般是鄰居親友,並非至親。)拒之門外。

這時,跚跚來遲的帳篷車輛在姑娘的閨房西南架起帳房。這是一群很難對付的小夥子為自己準備的落腳點,他們將在這裏通宵喝酒出洋相,女方家奈何不得。

新郎在姑娘閨房外,被嫂子們圍在核心。房內,姑娘的親友和兄弟姐妹正聚集一堂。按禮節,戶主向門外指道:「他們是些什麽人?去了解一下。」

於是出來一個人,由此一場十分優美、文明、幽默的詩歌發難、答辯場面也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