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俗語:「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4-03-27文化

#文章先發挑戰賽#

前言

從古至今,人們為了約束自己,也為了警醒後人,留下了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大多都是經歷時間的考察,或者是一些人的親身經歷留下來的。

留下的俗語很多,這些俗語大多都已經無從考察了,不過能流傳至今,那麽這些俗語也是具有一定參考性的。

那麽,就有這麽一句俗語「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前一句勉強能夠理解,那麽第二句中的「人肉凳」是什麽意思呢?

一、再餓莫吃墳前供

從古流傳至今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老師經常講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他們常常用這句俗語來鼓勵學生們好好學習。

也有表示情誼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些俗語都是人們從日常生活或者是親身經歷得到的經驗之談。

在祭祀方面也有這樣的俗語,就比如「再餓莫吃墳前供」,墳前供就是祭祀時的供品,在古時鬼神在人們的文化中是非常常見的文化。甚至鬼神一說都流傳到了現代,這也正說明了鬼神在古代有多麽的流行。

按照鬼神一說的說法,供品是鬼神的食物,被鬼神吃過的食物他們都不能再吃了,因為食物的精氣已經被鬼神吃完了,活人吃這些既對自己不好,也不尊重鬼神。

在古時因為科技不發達,因此鬼神文化流行在民間,很多解釋不了的詭異事件都被當做是鬼神的行為。而鬼神就是不可視,不可觸的存在,因此人們對鬼神這樣實力強大且詭異的物種十分畏懼。

去墓地吃供品那就是和鬼神對著幹,要是遇到脾氣暴躁的鬼神,你吃了人家的食物,很可能會跟著你,一直纏著你。

如果被鬼神纏上,那麽就可以準備後事了,如果是那種實力不強,剛剛變成鬼神的,那麽他們可能幾天就會自己消散。

如果是那種成為鬼神已經有一段時間,且實力不弱的,那麽就可以讓家人準備準備後事,等待最終鬼神將你一波帶走了。

在古代吃供品的事很少,除了鬼神這一說,還有就是一般去祭祀的物件都是自己的長輩或者其他什麽有關系的人。

這些供品就是給他們的食物,然後你如果在將供品給吃了,這和從他們嘴中將吃的奪下來有什麽區別?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對待長輩老人最尊敬了,因此吃供品這種行為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要不是緊急情況,沒有人會吃供品的。

更何況這些供品也不知道放了多長時間,上面有了很多的細菌,有一句俗語「不幹不凈,吃了沒病」,用來形容即使不衛生飲食,對身體也沒有問題。

但是這句俗語無疑是錯誤的,亂吃食物輕者肚子疼一段時間,嚴重的很可能會遺失生命,因此不吃供品也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

二、再累莫坐人肉凳

而在禮節方面的俗語就更多了,如「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或者是「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這些都是關於禮節方面的俗語。

在種種禮節俗語中,有這麽一句話「再累莫做人肉凳」,雖然聽起來有一些恐怖,但是它確確實實是關於禮節方面的俗語。

關於「人肉凳」,它確實是人肉做的,但是又和大家心中想的那個人肉凳不同,這個人肉凳指的是大腿,尤其指的是男性的大腿。

古代可不是像現在這樣的開放,在古代十分註重女子的名節,像是坐在男人大腿上這種行為,在公共場合就算是夫妻也不行,這會讓人說閑話的。雖然這在現代中都是習以為常的事,但是在古代就是一件禁止的事。

古代註重名節到了什麽程度呢?一對夫妻,如果兩人相安無事,那麽他們就是一對讓人羨慕的夫妻。

但是如果有一方因為一些事情遺失了名節,最嚴重的可是要丟掉性命的,就比如耳熟能詳的「浸豬籠」,這種刑罰就是針對失去名節的男女的刑罰。

古代講究「男女授受不親」即使是一對情侶也不能在成婚前幹出出格的事,如果落下一個未婚先孕的情況,那麽這個女子就會被人家笑話不守貞潔。

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雖然在古代的交通資訊傳遞的並不方便,但是有有一句俗語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未婚先孕即使在現代也不是什麽好事,更別說在那個封建的古代了。

如果造成這名女子的男人願意娶這名女子,那麽這件事還不算什麽壞事,要是那名男人跑了,也就是說「渣男行為」,那麽需要面臨懲罰的就都是這名女子了。

懲罰最大的可能也就是浸豬籠,即使沒有死,但是遺失名節這件事已經被傳出去了,這名女子的事跡也就成為了人們飯後閑談的話題。

這名女子只要出去就會被指指點點,說閑話,這是最讓人崩潰的,好點的結果是這名女子心理承受能力強,不將別人的閑話放在心中,依舊我行我素的生活,最終獨自過完一生。

壞的結果就是閑話摧毀心理防線,最終郁郁而終,明明是男人犯的錯,卻要女子承擔,這就是落後的封建社會。

這件事用在女子身上也是同理,也有那些騙婚賺取彩禮的,因此當「渣男」或者「渣女」都是不好的行為,奉勸各位不要做「渣男、渣女」。

三、俗語的意義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俗語遠不止這一點,平常我們聽得最多的「八字沒一撇」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這些都是日常會用到的俗語。

俗語也都是人們口口相傳的詞語,他們的分類很廣,俗語包括了很多,如諺語、歇後語、慣用語等等,都是日常經常會說的東西。

但是卻不包括什麽像是名言警句,書中的成語一類的東西,其實俗語也就是古人用於教育或者警醒後人說出的具有自己特點的語句。

這些俗語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驗以及願望,人們口口相傳,傳的多了就變成了俗語。

俗語還是具有一定的意義的,它能給人們的日常交流帶來趣味性,尤其是在互相爭論時,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結語

古人創造俗語也是為了生活更加便捷,現代的網路上也有著很多新的詞語,如熬夜,那叫「昨晚進入了一種延長的主動清醒狀態,這導致遠未達到建議的睡眠時間,如此不足的睡眠可能會對身體的認知功能和情緒穩定產生短期影響,同時大腦受到外界不明方式的進攻,導致大腦處於一種半清半醒的狀態。」

這段話時常用於學生向老師,或者下屬向上級請假時的用語,雖然說話的方式繞了一點,但是這可比說自己熬夜好多了,因此俗語真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