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江蘇有戲|連雲港全球文旅推介會上,「樊梨花」帶來淮海戲

2024-03-27文化

「號炮一聲震天台,大小三軍校場來,就地三聲炮,塵土萬丈高……」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文化和旅遊資源全球釋出系列活動之連雲港文旅資源推介會」現場,來自連雲港市淮海劇團的演員們身穿大靠,頭戴金盔狐貍尾雉雞毛,演繹了一段經典淮海戲【樊梨花點兵】,來自新加坡、南非、阿根廷等多個國家的外賓聽得津津有味,短短兩分多鐘的演出贏得滿堂喝彩。淮海戲,傳承200多年,作為連雲港文旅一張閃亮名片,正代表連雲港走向國際舞台,被越來越多人認識並喜愛。

△推介會現場表演的淮海戲【樊梨花點兵】

藝人手提三弦去抗戰,【戲班子】再現波瀾壯闊歷史

在連雲港,有「三天不聽淮辜腔,吃飯睡覺都不香」的諺語。淮辜腔,就是淮海戲,起源於連雲港海州地區,是江蘇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其他戲劇藝術一樣,淮海戲代代相傳,記錄時代發展,特別是在抗戰時期,淮海戲藝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手提三弦,跟隨解放軍轉戰南北,編演抗戰題材現代戲,鼓舞廣大將士浴血戰場,部份淮海戲藝人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淮海戲【戲班子】演出劇照

連雲港市淮海劇團歷時兩年創作的大型淮海戲【戲班子】,就反映了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該劇緊扣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占海州,至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這一歷史背景,生動再現了海屬地區中國共產黨建立淮海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成立「藝人救國會」,淮海戲「楊家班」藝人在國家危難之際,一邊奮起抗日、投身革命,一邊傳承地方淮海戲的真實故事。2023年5月30日首演,獲得業界和觀眾們的一致好評,並獲2023紫金文化藝術節劇目獎。女主角楊春女扮演者、連雲港市淮海劇團青年演員薛夢雅獲2023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表演獎」。

△淮海戲【戲班子】演出劇照

脫胎於蘇北農村生活,鄉土氣息濃郁

每到周末的晚上,在連雲港市西鹽河畔的腔調小劇場內,伴隨著明快爽朗、優美動聽的唱腔,連雲港市淮海劇團的演員們就會為觀眾們精心呈現出一段段經典的淮海戲劇目,熱愛戲劇的觀眾們不時跟著比畫和哼唱,大家都很投入。特別是到了節假日,不少家長或者外地遊客還會帶著孩子們前來欣賞和觀看,小劇場內熱鬧非凡。

淮海戲流行於連雲港、淮安、宿遷以及徐州、鹽城部份縣區。唱腔的特點是樂句結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藝術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稱。淮海戲的一些表演身段明顯脫胎於蘇北農村生活,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淮海戲【戲班子】演出劇照

1947年,淮海戲藝人自發成立了「大眾淮海劇團」,從此小戲正式搬上舞台演出,並正式定名為「淮海戲」。解放後,流行區域各地專業的淮海戲劇團紛紛成立,並一直緊跟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編演新戲,淮海戲逐步發展為頗具特色的地方性劇種。

淮海戲歷經多年發展,代表劇目眾多,有【催租】【罵雞】【皮秀英四告】【趕集】【借靴】【回娘家】等,也先後誕生了楊秀英、霍一君、汪敏等多位國家級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在連雲港全球文旅推介會上飾演樊梨花的是27歲的薛夢雅,也是【戲班子】的女主角。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己10歲開始學藝,15歲進入連雲港市淮海劇團,努力為傳承淮海戲作出自己的貢獻。「因為淮海戲是地方戲,更需要保護和傳承,我們也是在不斷地傳承與創新,創造出更加貼近時代,更加貼近群眾的文藝作品,這樣才能融入社會,讓更多人能愛上淮海戲、喜歡淮海戲。」目前,薛夢雅已成為劇團的領軍人物。

△淮海戲【戲班子】演出劇照

緊跟時代傳承發展,積極應對困境和挑戰

2014年,連雲港市淮海劇團轉企改制。近年來,連雲港市淮海劇團緊跟時代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大力制作推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秀作品。近幾年,先後創排出【孤島夫妻哨】【永遠記住你】【尋找花果山】等多部反響較好的劇目,其中【尋找花果山】更是填補了連雲港市原創音樂兒童劇的空白。

連雲港市淮海劇團團長閆玲玲告訴記者,劇團改制後,一度面臨演員青黃不接、觀眾大量流失、收入捉襟見肘的窘境,但經過努力,情況得以逐步改善。閆玲玲坦言,目前,劇團的發展依然還存在人才緊缺以及編制不足等困難,同時在互聯網時代,淮海戲的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面對挑戰,他們並沒有害怕,而是牢牢將發展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

閆玲玲表示,為了應對挑戰,他們先後采取了多種措施。一是加大青年戲曲傳承人培育力度,培養年輕一代的淮海戲演員。同時,透過網路平台開展線上教學,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喜愛淮海戲;二是創新淮海戲表演形式,除傳承傳統戲曲外,在創排劇目過程中,與時俱進拓展題材範圍,滿足不同觀眾的觀看需求;三是豐富延伸線上線下傳播渠道,利用互聯網和短視訊平台等新興媒體,推廣淮海戲的相關內容,透過舉辦如戲曲進校園等線下活動,讓青少年對戲曲產生濃厚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