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聽聞李逵母親命喪虎口,宋江為何大笑?你看他母親有多可惡就懂了

2023-12-27文化

若只論故事性,其實【水滸傳】並沒有多麽出眾,甚至你若是讀過一百二十回版的原著,就一定會有種強烈的割裂感,畢竟正篇劇情中,梁山好漢在征方臘前後的表現著實差距太明顯,曾經無往不利的梁山好漢此時接二連三的死去,給人一種草草收尾之感。

不過【水滸傳】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劇情絕不是征方臘一節,而是在故事中期,李逵的母親被猛虎咬死之後,梁山眾好漢的態度,他們為何會因此大笑?作者寫這段劇情,有何深意?

一、李逵娘親之死

李逵應該算是梁山上最心狠手辣的惡人,他上了梁山,都算是玷汙了「梁山好漢」這個稱呼,畢竟他可沒少濫殺無辜,不過李逵對自己的母親卻是十分孝順的,他接母親上山,就是為了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李逵劇照)

只是李逵這種莽漢就容易好心辦壞事,後來途徑沂嶺時,李母口渴,於是李逵便去幫她打水,哪料李逵打水歸來之時,李母已經命喪虎口了,接著便是李逵怒殺四虎的橋段,可那又能如何,即便如此,也換不回他的母親,此時的李逵毫無勝利的喜悅,只有失去至親的痛苦。

結果他回了梁山之後,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番,眾人的反應卻讓人不解。

你且看原著描述:「(李逵)又訴說殺虎一事,為取娘至沂嶺,被虎吃了,說罷,流下淚來。宋江大笑道:‘被你殺了四個猛虎,今日山寨裏添得兩個活虎,正直作慶。’」

(李逵、燕青劇照)

盡管李逵也十分敬重宋江,但宋江在聽聞了李母被猛虎吃掉還能笑出聲來,這未免有些過分,哪怕是再尊敬的大哥,李逵此時也難免怒氣攻心,他沒一板斧砍死宋江等人都算他窩囊。

當然,也有人說了,這是金聖嘆修改後的版本,舊版的【水滸傳】中並非如此。

比如簡本中提到:「 李逵訴說取娘情由,大哭一回。晁蓋等曰:‘我料你從容差人去接,免有此災。’眾皆含淚不已。

你看,眾人聽聞這訊息之後可是十分悲痛的。

又如百回版中是這麽寫的:「 李逵訴說取娘至沂嶺,被虎吃了,因此殺了四虎。又說假李逵剪徑被殺一事。眾人大笑。晁、宋二人笑道:‘被你殺了四個猛虎,今日山寨裏又添的兩個活虎上山,正宜作慶。’

(宋江、晁蓋劇照)

他們雖然笑了,卻不是笑李逵母親被吃,而是笑梁山多了幾個頭領,你只能說他們沒有共情心理,卻也算不上是在笑話李逵,不至於往人家傷口上撒鹽,倒像是人家在討論一件悲傷的事情時,他說了另一件事調解氣氛一般,並不為過。

所以金聖嘆修改是刻意誤導讀者?

是,也不是,因為以原著中李逵及李母的人設來看,眾好漢的態度其實也代表著讀者的態度,他們就該笑他。

二、李逵之惡

先看李逵本人,這人是個十惡不赦的魔頭,這幾乎是水滸謎公認的,論武功,他未必有多強,但論殺人的數量,梁山卻鮮有人能與他相提並論。

當初宋江被囚,眾好漢在江州劫法場時,李逵就沒少濫殺無辜。

你且看原著描述:「這黑大漢直殺到江邊來,身上血濺滿身,兀自在江邊殺人。百姓撞著的,都被他翻筋鬥都砍下江裏去。晁蓋便挺樸刀叫道:‘不幹百姓事,休只管傷人!’那漢那裏來聽叫喚,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

晁蓋這老大哥都看不慣李逵的行事風格,可李逵哪裏聽,殺紅眼的他根本不管對方是誰,著實是個魔頭。

(小衙內劇照)

事實上李逵所行之惡遠不止於此,比如他們害朱仝落草時,李逵就跑去把那四歲的小衙內給殺了,那孩子何錯之有?一個孩子,他也能痛下殺手,這種人又如何配得上好漢之名?

而李逵如此冷血,該怪誰?

自然是李逵的母親。

三、李母之惡

李逵的母親其實並不是個好母親,常言道「子不教,父之過」,但李逵沒有父親,這過錯自然該算在他母親頭上了。

倒也不是說慈母多敗兒,至少書中李逵的母親並沒有展現出「慈」的一面,讀者看到的只有她扭曲的三觀。

比如這段描述:「娘道:‘我兒,你去了許多時,這幾年正在那萊恩身?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長工,止博得些飯食吃,養娘全不濟事!我如常思量你,眼淚流幹,因此瞎了雙目。你一向正是如何?’」

李逵落草了,她抱怨的不是李逵當了強人,做了壞事,而是怪李逵的決定讓她吃不飽飯了。

而聽聞李逵殺了人,並要接她去梁山,你看她又是何態度?

原著道:「娘便道:‘鐵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來取我。’李達道:‘娘呀!休信他放屁!當初他打殺了人,教我披枷帶鎖,受了萬千的苦。如今又聽得他和梁山泊賊人通同劫了法場,鬧了江州。’……」

她娘並沒有說什麽,總之還是跟李逵走了,只留下李逵大哥李達還在罵罵咧咧。

可見她娘是想過好日子的。

說白了,李逵她娘壓根就沒有盡到一個母親該盡的義務,大兒子還算正直,奈何沒權沒勢,哪怕與她相伴多年,她也可以毫不猶豫地拋棄,而一聽小兒子飛黃騰達了,哪怕他幹的是殺人越貨的惡事,她也願意與他一同去享福,有這麽一個母親,李逵能成為好人就怪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聽聞李逵母親被猛虎吃掉之後,眾好漢笑的也沒毛病,這段設定雖然不符合書中角色該有的情感表達,卻像是在替讀者嘲笑他,惡人就該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