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粵語是古漢語還是古越語?看廣州官方公布的標準答案

2024-04-21文化

粵語是古越語還是古漢語,原本是沒有爭議的問題,但互聯網時代之後,各種奇思妙想可以隨意發之以網上,這個問題忽然變得有爭議起來。

中國文化講究名正言順,顧名思義,古漢語「粵」通「越」,粵語即百越語,這一點原本是沒有爭議的。

比如,【史記·南越列傳】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趙氏。秦時已並天下,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

此處的越,是沒有疑義的。

而在【漢書·高帝紀下】中,有這一段記載:「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

在漢書中,「越」與「粵」通用。由此可知,「粵語」即「越語」。

南越王趙佗

當然,這個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到了網路時代,因為可以自由發貼,粵地網友堅稱粵語是古漢語,與非粵地網友就此話題爭論不休。

那麽到底粵語是古漢語還是古越語,此間的爭論往往帶有主觀性。毫無疑問,官方的定義則更為權威和準確。

我們檢視了廣州政府官網,在「 廣州市人民政府——廣州概況——廣州方言 」中,對於粵語的形成,有以下一段話:

「粵語的形成十分復雜,具有明顯的「移民」色彩,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數民族和古漢語的基本成分,又夾雜著相當成分的客方言、閩方言、湘楚方言、贛方言,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現代漢語,英語和東南亞語也融入其中。有學者認為「粵方言最早的源頭,應該是楚人南遷、楚語南來所導致的結果」(李新魁【廣東的方言】)。」

如果我們把以上粵語的成份羅列出來,那麽粵語的構成將是這樣的:

粵語=古越族語+南方少數民族語+古漢語+客方言+閩方言+湘楚方言+贛方言+現代漢語+英語+東南亞語

而廣州官方參照的學者李新魁對粵語來源的分析,指出粵方言最早的源頭,可能是楚語南來的結果。

也就是說,即使是把粵語的來源追溯到楚語,也無法與古代中原官話聯系起來。

有人會說,楚的祖地不是中原嗎?

沒錯,楚的祖先的確是中原人(河南新鄭,見【楚國八百年】),但因為南下後,與南方土著同化(此南方指「周南」以南,即漢水以南),到了先秦時期,楚地的語言已與中原地區有很大的區別。

據【孟子·滕文公上】載:「今也 南蠻鴂舌 之人,非先王之道。……今此許行乃南楚蠻夷,其舌之惡如鴃鳥耳。」

許行是先秦農家的代表人物,他是哪裏人?今湖北隨州。 雖然現在隨州屬西南官話區,其語言與中原官話差別並不大,但在先秦時代,隨州話還沒有被官話化,所以在孟子眼裏,許行的話就是「南蠻鴂舌」。

孟子

這就是「南蠻鴂舌」的來歷。

唐朝中州人韓愈,稱粵語區陽山縣政府公務人員(縣衙胥吏)「鴂舌夷面」的「鴂舌」典故,即來源於此。

那麽孟子講的是什麽語言?

孟子,山東鄒城人,鄒城為中原官話區 ,亦即,東周的孟子所屬地為中原雅言區,這才是他稱楚國隨地(今湖北隨州)許行的話為「南蠻鴂舌」的原因。

綜上,按照廣州官方的權威釋出,粵語是由十種語言雜糅而成,而首當其沖的是「古越族、南方少數民族」語,其古漢語的成份,肯定在古越族、南方少數民族語之後。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明白, 為什麽粵語被中文化了千年,到現在一些基本的漢語漢字,粵語還未被同化,如「這,那,誰,立,鳥,孩,爹,媽」等等 ,而這些漢語的一級漢字,在宋或宋以前,在中原話中都在廣泛使用,換言之, 這些基本現代漢字,其實也是古漢語

雖然古代官話肯定是古代都城所在地的語言,這是基本常識。但若失去基本常識,硬要說某地語言為古漢語,這只能說,中國同胞對漢文化的認同感相當強,這是好事情。

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歪曲事實,這樣一來,事物就走向了反面。

對此話題感興趣,請關註本號,「非常之源」,與你一起探討華夏文化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