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魏晉時民族文化的融合,對百戲的發展,有著怎樣的決定性作用?

2024-02-22文化

前言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統治者的繼續倡導和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 「百戲」得到更大的發展,雜技藝術的內容,更趨豐富技巧性和可觀賞性也進一步提高了。

魏晉南北朝雜技概況

【西京雜記】、【抱樸子】、【三國誌】、【晉書】、【鄴中記】、【出三藏記集】、【南齊書】、【魏書】、【隋書】、【太平廣記】等書對此一階段的雜技藝術均有記載。

東漢末年、三國時代, 戰亂頻繁,曹魏父子依然很重視雜技藝術,他們召集各地藝人、方士人京,加以整編,一來從政治目的出發,可避免巫師異能之士聚眾謀反,二來又可供宮廷娛樂之需。

何晏在【景福殿賦】中就提到, 當時魏宮室裏建有「鞠城」, 又有名孔叔材者以善蹴而被曹操留用身邊。

曹植善作胡舞,能跳丸、擊劍,其【名都賦】中就曾描述過京洛少年「連騎擊鞠壤」的遊戲,而魏明帝曹睿大興土木,建「總章觀」,以供遊樂和百戲演出,「備如漢西京之制」,乃仿「平樂觀」故事也。

晉朝初年,中期元會,則有馬戲表演; 太康年間(公元280-290年)到處表演「晉世寧舞」,即手拋接杯盤而舞,並歌曰「晉世寧,舞杯盤」。

而南北朝,則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和文化大融合的時期,邊境民族如北魏、西魏、北齊、北周等國的豪放粗獷的雜技藝術在中原發展起來了。

有馬術、新格局的頂竿、激烈的五兵角抵等等, 尤其是北魏時洛陽廟會中盛行「辟邪獅子」, 即今天之「獅子舞」,到北齊後主高緯時代(公元565-576年),雜技節目已達一百多個。

同時,南方著名的雜技,如由東晉而來的「神龜抃舞」、「桂樹白雪」和劉宋時期的「鳳凰銜書」及齊、梁時期的「天台山伎」、「文康胡舞」等,均屬以幻術為主的彩紮動物戲,色彩斑斕、纖細柔美,與北方雄渾的風格截然不同。

魏晉南北朝雜技賦

隨著雜技藝術在魏晉南北朝的進一步發展和豐富, 又加賦傳統的社會功能,從東漢末就開始了,到了建安以後更明顯地淡化了,賦的題材範圍遠比以前寬泛。

這就使得賦家們會有更多的機會,和能夠拿出更多的精力來關註雜技藝術了,賦文學與雜找藝術的結合也就更趨經常和成熟起來。

最終促使「雜技賦」在這個時期正式形成, 其形成的標誌當然就是單篇獨立的雜技賦的出現。

漢魏之際,與曹魏父子皆有密切關系的王粲、邯鄲淳二人各自所作的【投壺賦】,即是見於記錄的最早的成型雜技賦。

其後則有晉朝傅玄的【投壺賦】、【猴賦】及盛彥的【擊壤賦】也則於記錄, 皆是對具體的雜技計畫進行詳細描寫的賦作,與兩漢雜技賦處於雛型時,簡單排列雜技計畫有著天壤之別。

雖然現在所能知道的魏晉雜技賦只有這寥寥幾篇,而且後兩篇還殘缺得分別只剩下幾句序文和幾個佚句,但是毋庸置疑,這對雜技賦的真正形成和後來的走向繁榮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的。

在承繼漢大賦余緒的京殿都邑賦中, 依然常常能見到有關雜技的內容, 如曹植的【名都賦】、何晏的【景福殿賦】、傅玄的【正都賦】及左思的【吳都賦】等。

其中以傅玄之作尤為突出,不但堪與【平樂觀賦】、【西京賦】媲美,而且在許多方面還遠超它們之上。

傅玄

王粲與邯鄲淳——【投壺賦】

王粲,山陰高平(今山東濟寧市南)人, 曾祖王龔、祖父暢皆位列漢三公,父親王謙曾為大將軍何進長史。

獻帝西遷,粲隨父徙長安,為左中郎將蔡邕所賞識,然以西京擾亂故,連辟不就,乃依荊州劉表,表以其「貌寢」而「體弱通說」,不甚器重。

粲少有才名,曹丕於【典論·論文】中盛稱其辭賦, 評為揚雄、班固之儔, 言其所善,古人無以過,並列其為「建安七子」之一,劉勰更稱其為「七子之冠冕」。

因此,他能寫出雜技賦【投壺賦】便不足為怪了,惜此賦已佚,僅余殘序,見於【太平禦覽】七百五十三「投壺」條及【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王侍中集】。

【太平禦覽】題作「魏粲棋賦」, 實「投壺賦」之誤也,又,粲之文學創作大致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前一階段,歷經戰亂和顛沛流離之苦,作品多憂患意識,如【七哀】、【登樓賦】之類;後一階段,重回中原故土,入為曹操幕僚。

其作品一方面表現為追求功名的意識增多了, 另一方面,因為生活較為安逸輕松, 且經常得以參與以丕、植兄弟為首的貴遊活動,反映到創作上則無論是題材還是體裁,都要比以前豐富得多。

僅以賦體為例,就有與前期大不相同的【迷叠賦】、【瑪瑙椀 賦】、【車渠碗賦】、【槐樹賦】、【柳賦】、【白鶴賦】、【如麗賦】等等,然則【投壺賦】基本上也可定為王條後期作品,即作於建安十三至二十二年間。

邯鄲淳,一名竺, 字子叔,或字子淑、子俶、於叔、元淑,穎川(今河南長葛)人, 生卒年不詳。

淳博學,有才章,善法,漢獻帝初平中(公元192年前後),自長安避難至荊州,建安十三年,與王粲等歸曹操。

建安十六年後,為曹丕五官將文學官屬, 建安二十二年,曹植求淳為屬官,操遣淳詣植,為臨淄文學,植作胡舞,跳丸、擊劍,誦俳優小說數千言。

又與淳評說古今,論議文學、政事、用兵。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丕代漢為魏帝,以淳為博士、給事中。

陸侃如先生以為【投壺賦】就作於黃初元年(也即公元220年), 則邯鄲淳之作比王粲之作至少要晚出現三年以上。

那麽,我們就可得出結論:迄今為止,就單篇雜技賦言,王粲之【投壺賦】乃可知的最早者,而邯鄲淳之賦則是可見的最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