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一怕樹壓房,二怕門前直路,三怕屋後塘」分別指啥?為啥要怕?

2024-04-25文化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徐大伯推門而出,打算到鄉間散散步,順便去鄉裏的雜貨鋪采購些日用品。徐家的祖屋矗立在青山環抱的村落中,祖祖輩輩生息在這片熱土。

出了家門,徐大伯望向前方,一股陰涼籠罩在他的眼簾。原來有幾棵高大的樹木遮蔽了房屋前的陽光,遠遠望去,樹冠像一座小小的丘陵。他不禁想起祖父曾說過的一句古語:"一怕樹壓房,二怕門前直路,三怕屋後塘。"這幾棵樹木確實過於高大,恐怕再長大些就真會把屋壓在下面了。

回想起來,當年老人們把祖屋修建在這處幽僻之地,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雖然現在的村落已略顯擁擠,但祖宅的選址確是極為得當。徐大伯信步走出村口,隨即來到盤旋的山路上。

一路行來,他時而側耳傾聽鳥兒的囀鳴歌唱,時而遠眺群峰的青翠莽林。山路兩旁,不時有一株古樹的粗壯枝幹伸入道路,遮掩了陽光,為行路人帶來些許清涼。山間的空氣裏彌漫著青草和泥土的芬芳氣息。此情此景,讓徐大伯回想起年少時期的種種美好。

行至一個山路轉彎,忽見前方一幢民居就這樣聳立在路中央!一輛失控的貨車狠狠撞上了那戶人家的大門,幾塊石磚和木頭碎片橫陳路面。一個中年人蹲在地上,捂著流血的額角,面露痛苦之色。而幾個孩子被驚嚇得直哭,一個小男孩手中正握著一枚被壓扁的鐵罐。

徐大伯循聲而去,看見那戶人家的大門正對著山路,門前僅有幾米距離,所幸撞擊並未更加劇烈,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才讓他意識到祖父的那句古語的第二層涵義:"二怕門前直路"。誰能想到,建房時門前巧合有了筆直的山路,竟會成為這樣的安全隱患?傷亡還算輕微,已是幸運中的不幸了。

山路的轉折,此時也變作了徐大伯內心的一個轉折。祖父的那句古語,似乎蘊含著更多的智慧。年輕時他也曾懷疑過,古訓名言到底是否真有用處?如今看來,這句語雖簡單,卻傳達了祖先們精心挑選居所環境的至理名言。

繼續上路,不遠處是一處平地,村民們正汲取池塘的水源澆灌莊稼。穿過這一片區域,就到了鄉間的碼頭。周圍靜謐寧和,只有偶爾傳來稀疏的人聲和鳥鳴。誰也想不到,就在這幅美景的背後,暗藏了祖父古語的第三層啟示意義。

眼前這蜿蜒的池塘,據說就是當年轟然傾瀉而下的山洪積澱而成的。不知經歷了多少年的風吹雨打,才化腐朽為神奇,在這片山水間孕育出如此景致?看著平靜的水面,又有誰能想到,暴雨來襲時它就是個天然殺傷力極強的武器?

借著岸邊人家的緣故,徐大伯得以親眼見到祖父口中所說的"屋後塘"。當年這戶人家的先祖為何選在此地建房?想必曾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惜後人或被眼前安逸的環境所迷惑,或被祖訓遺漏所蒙蔽,竟也將房屋修在了池塘之後。

一旦暴雨來襲,這處看似平胡的池塘說不定就會傾瀉而出,侵襲那些居所。徐大伯更從當地村民口中得知,當年山洪一瀉而下,無數人員傷亡,反撲而來的土石流更是推倒了無數房屋,悲劇重重。他才終於理解了祖父的那句話:"三怕屋後塘"。

沿著池塘岸邊緩緩行走,徐大伯的思緒也在那處民居前的意外與這片密布房屋之地間徘徊流轉。祖父的古語,觸及了他對居所環境的全新認知,讓他重新審視起所處的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

山路旁高大的樹木,雖能帶來陰涼,但也會遮蔽日照,甚至危及房屋安全;而門前直路,看似便利,卻也容易釀成悲劇;即便是池塘這種似乎與世無爭的存在,在暴雨時節也會化身為天然殺器,不可不防。

原來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並非單向度的索取,而是一場需要彼此給予與容納的演繹。祖先們經過世世代代的沈澱,早已將這種智慧註入生活環境的點點滴滴,只是後人們對於前人的點撥常常忽視或無知而已。

徐大伯沿著池塘邊緩步而行,一路上對祖父那句古語的體會也在不斷加深。他想起了很多年前的一個雨夜,家中失火,祖母當時正在廚房做飯,被熊熊大火包圍,岌岌可危。最終是靠著祖父臨危不亂,用濕毛巾捂著祖母護送她脫離險境。

那場大火的起因,便是因為祖屋周圍種植了一些過於高大的樹木,其中一棵樹木的樹枝上存有幹枯的樹葉燃燒,遇風即燃,從而引發了火災。這才讓徐大伯切身體會到"一怕樹壓房"的另一個隱患——樹木過高易引發火災隱患。

如果當時祖父沒有將高大樹木修剪得當,很可能當夜就會釀成慘劇。這也讓徐大伯意識到,居住環境的選擇不僅需要考慮到通風采光、防水防潮等,也要格外註意消防安全,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釀成無法彌補的慘劇。

走過一個山路的轉彎,徐大伯遠遠看見一戶人家的房屋門前竟停著幾輛重型卡車,引擎依然運轉,黑煙滾滾。他不禁想起當年那戶人家門前直路引發的慘劇。原來這戶人家的主人是靠倒賣石材、建築垃圾維生,平日裏門前往往停滿了這些大型貨車。

雖然現在村民們普遍較為富裕,但也有一些仍在過著貧苦生活的人家。為了維系生計,他們難免會做出一些有悖居住環境選擇的舉動。可是徐大伯也深知,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停在門前的這些貨車就會成為致命的殺手。祖父的"二怕門前直路"這句古訓果然名不虛傳。

徐大伯搖搖頭,繼續向前行走。池塘的另一側是一片低窪的區域,不時能聽到蛙梅米鳴之聲。再向前走,就是鄉間一座破舊的墳場。他想起很多年前一個盛夏,那個雷雨交加的午後,從鄉間趕回的祖母不小心踩入了一個事先看不到的深坑,腿部重傷昏厥過去。

祖父後來將祖母救起,但祖母那條腿從此永遠不能完全恢復如初。而那個深坑,其實就是當年一場暴雨將附近的低窪區域沖刷積水而形成的臨時水塘。這才讓徐大伯感觸"三怕屋後塘"中所指的"塘"其實包括了任何臨時積水的低窪區域,而不單單是指固定的水塘或池塘。

徐大伯也意識到,即便是現代化的城市住宅,也常常存在著因為地下室防水等設施老化而出現內澇的情況。所以無論古今,選址建房都需要格外註意"三怕屋後塘"這個原則,切記不可將房屋修建在低窪積水的區域。

走過鄉間的墳場,徐大伯終於來到了鄉間的雜貨鋪門口。沿途所見所想,讓他對祖父當年遺留下來的那句古訓有了全新的理解和體會。那原本看似簡單的幾句俗語,卻蘊含著久遠祖先無數代人們對於選址營建的生活智慧。

這些看似平凡的經驗教訓,卻凝聚著先人們世世代代探索自然界奧秘,與居住環境和諧共處的成果。人與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精心挑選安全適宜的生存居所,才能真正達到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子孫後代安居樂業。

人活著不僅要賺錢養家糊口,同樣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否則再多的鈔票也換不來平安。祖訓口訣看似過時陳舊,但卻蘊含著極為寶貴的生活理念和智慧,這正是人類文明賴以延續的基石所在。

徐大伯信步走進雜貨鋪,他覺得此行不虛此行,自己終於真正讀懂祖輩留給我們的那句古訓。同時,他對自己家鄉的人文環境也有了深入的認識,相比城市裏那些高樓大廈,鄉村裏的居住環境其實遠比想象中要有機地與自然融為一體。

只有真正理解並體現了祖輩的生活理念,未來才能繼續傳承下去,讓子孫後代擁有一個安全適宜的生存居所,與自然和諧共生。徐大伯暗下決心,將祖訓的精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下一代。以期望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之道能代代相傳,真正達成世世代代的安居樂業。

您看了我對這句古訓的理解和體會,不知有何其他見解和想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