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看過【金粉世家】的你,可知它的民國大V作者?

2024-04-20文化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他是一個奇異的存在。

他曾經是民國最熱門的作家,沒有之一。就連魯迅文化程度不深的母親,都看過他的小說。

他一生創作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在那個沒有電腦的時代,創作高潮時,他一天可以同時發表六篇小說連載。不同小說中的不同人物、情節、進度,從不出錯。

他的小說【金粉世家】中的金燕西與冷清秋,【啼笑因緣】中的樊家樹與沈鳳喜,【紙醉金迷】中的魏端本與田佩芝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章回小說大家、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張恨水。

1895年,張恨水出生在江西廣信,祖籍安徽潛山。原名「芳松」,字「心遠」。他的祖父和父親是清末的小官吏。

張恨水是他的筆名。曾經他最初的筆名叫「愁花恨水生」,後來讀到後唐主李煜【相見歡】裏面的「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自覺時光流逝飛快,於是取名張恨水,表達自己珍惜時光之意。

7歲時,張恨水進入學堂讀書,8歲時就被鄉鄰公認是「神童」。當學堂裏其他同學還背不出「三、百、千」時,張恨水已經應先生的要求將其它書倒背如流了。

張恨水的母親也曾懷疑過自己孩子有這厲害的本事,便取張恨水從沒背過的書,用納鞋底的錐子用力紮,紮透半本書,並讓他背誦紮到的書頁。結果才第二天,張恨水就能將那紮了眼的半本書背了出來,令全家人驚訝不已。

1905年,張恨水隨父赴任,開始輾轉各處。有個這個好機會,張恨水的童年不僅對各地風物有了見識,還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他尤其愛讀古典文學,比如【紅樓夢】、【儒林外史】、【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誌異】等。小小年紀,張恨水的腦子裏就裝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並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年僅13歲時,張恨水就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1913年,張恨水的父親因病驟然去世。家道中落,十五歲的張恨水只得輟學與母親回到老家潛山。

人生突然的轉折讓張恨水歷經波折,品嘗了人間冷暖。迫於生計,他拿起了手中的筆,輾轉各地報社,以文字編輯和出版為生,業余時間也發表小說和文章。

1914年,張恨水開始用「恨水」這個筆名發表小詩詩文。之後,張恨水到安徽蕪湖【皖江日報】擔任總編輯,發表了他真正的處女作品——中篇文言小說【紫玉成煙】。

在小說很受歡迎的民國初年,很快,張恨水懸念叢生、人物命運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得到了讀者的青睞。

張恨水一生中有三段婚姻,每娶一個妻子,他都要為對方改個名字。這三段婚姻也代表了他人生中的三種不同境遇。

18歲時,張恨水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青年男子一樣,被家中包辦了一樁婚事。對方叫徐大毛,張覺得這個名字太粗俗,於是,後來給她改名叫徐文淑。

最初張恨水是非常抗拒這門婚事的。結婚前,他要求與女子見了一面,好在女子身材窈窕、容貌姣好。出於孝道,他同意了婚事。

沒成想,新婚之夜,當張恨水揭開蓋頭,他不禁大吃一驚,眼前的妻子根本不是之前那位佳人,而是一個長相粗矮又醜陋的女子。

一切木已成舟,母親含淚向兒子表達了歉意。從那一刻起,這樁被媒人從中作梗而「調包」的婚姻在張恨水的心裏就是一場騙局、一個笑話。他一直都沒接受徐文淑的感情。

婚後不久,張恨水毅然決定北上闖蕩。

1923年,經過四年打拼,張恨水終於在京城站穩了腳跟。當時他專為【申報】和【新聞報】撰稿,收入不菲,不僅個人生活有了保障,還可以負擔家中弟妹的教育費用。

此時,張恨水在北平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看過【金粉世家】的人,一定對身份低賤但聰明伶俐的「小憐」這個角色有所印象,她愛而不得又不願委曲求全,最後選擇了削發為尼。

小憐的原型,正是張恨水的第二任妻子。

胡秋霞原名招娣,長相俊秀,身世淒苦。出生在貧苦人家的她,四五歲時被拐賣給上海一戶姓楊的人家當丫鬟,後來隨這家人來到了北京。楊家對她非常刻薄,不堪淩辱的招娣找機會逃了出去,投奔到了救濟婦女的貧民習藝所。

張恨水來在這裏贖出了16歲的胡招娣。在她17歲時,兩人舉辦了婚禮。

婚後,張恨水為她改名胡秋霞,取自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胡秋霞年輕、活潑、能幹,在她的照應下,張恨水的生活不僅有了朝氣,飲食起居也得到了大大改觀。

在這幾年幸福的時光中,張恨水進入了一個文學創作的高峰。【啼笑因緣】【金粉世家】這些扛鼎之作正是出於這一時期。

1924年,小說【春明外史】連載後,張恨水成了名噪京都的文壇紅人。緊接著,秋霞又為他生下了大女兒。

1925年,張恨水將老母親和全家都接到北京一起住在宣武門東大街的一間四合院裏,徐文淑也隨同前來。

來到北京後,張恨水的大妹考上了北京女師大,兩個弟弟同時在上私立大學,小妹又要念高中。為了負擔一大家人極高的生活成本,張恨水不僅白天在家寫小說,晚上還要去報館編報,用一支筆養活全家30多口。

忙碌的生活減少了他和胡秋霞的相處。外加張母同情原配徐文淑的隱忍和付出,特別希望張恨水能和她有一個孩子。

母命難為,在此期間,徐文淑連生兩子,但不幸全部夭折。之後,自覺愧對丈夫的徐文淑把胡秋霞的孩子視如己出,兩位妻子生活上相處融洽。

但日子久了,多愁善感、情感豐富的才子張恨水並不滿足胡秋霞「賢內助」式的陪伴,他想把胡秋霞改造成他理想中的樣子。為她制定學習計劃,教她握筆寫字,培養高雅情趣。但礙於文化程度和思想差異太大,這種改造最終事與願違。

1931年,36歲的張恨水在北平的一場賑災義演上,遇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紅顏知己——16歲的春明女中學生周淑雲。

周淑雲是大家閨秀,長相清麗,聰明伶俐,優雅端莊,完全符合張恨水完美情人的標準。此外,周能歌善舞,愛唱京劇,還是張的小說迷,十分崇拜他。

共同的興趣愛好讓兩人聊得越來越投機。之後不久,周淑雲不顧母親的反對,也不在意張恨水已有兩房妻子的婚姻狀況,毅然嫁給了大了自己將近20歲的張恨水。

面對丈夫執意再娶的事實,胡秋霞是萬萬不願的。一氣之下,她撕碎了二人所有照片,鬧著離婚。最後,在婆婆力勸之下,再加上三個幼子的牽絆,她最終選擇了委曲求全。直到在張恨水五十來歲時,胡秋霞帶著兒子搬離人口眾多的大家庭,獨自生活。

婚後,張恨水為周淑雲改名周南,「周」、「南」二字取自【詩經·國風】。寓意「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放棄了學業,在張恨水為她購置的宅院裏全心照顧丈夫。閑暇時,周南唱京劇,張恨水就拉二胡,二人琴瑟和諧。

不久後,兩人迎來了第一個兒子張二水。

平靜的幸福生活沒有持續多久,1937年,抗戰爆發。

張恨水將一家人送回安徽老家,只身去重慶辦報。周南因思念丈夫,後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歷經艱險,千裏尋夫,在重慶與張恨水團圓,並陪他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

戰爭爆發後,一向以言情小說聞名的張恨水,開始用豐沛流暢的筆觸直面戰事。他自費出版【彎弓集】,創作了【八十一夢】和【五子登科】抨擊國民黨和軍閥統治下的黑暗,之後,他寫了【熱血之花】、【大江東去】、【虎賁萬歲】、【太平花】等抗日小說。

他用從容、冷靜、真實、深刻的文字雕塑了一座座民族精神的紀念碑。他的最後一部小說【巴山夜雨】是抗戰文學的代表作,可以與巴金的【寒夜】相媲美。

張恨水有一好友叫王錫恒,任大中銀行經理。當年為了幫助好友沖業績,也為了抵抗當時貨幣超發帶來的通貨膨脹,張恨水把所有寫作積蓄換成黃金,存入銀行。不過未立存折,只開了一個收據。誰料,解放前夕,王錫恒攜黃金逃亡台灣,卷走了他的畢生積蓄。

這場變故重重打擊了張恨水。1949年,張恨水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

為了給丈夫治病,周南變賣了所有首飾,以及張恨水為她在北溝沿購置的大宅子,與徐文淑、胡秋霞同住並共同照顧張恨水直到他痊愈。

病愈後,張恨水發表了【寫作生涯回憶】。之後,新中國聘請張恨水為文化部顧問,按月給他補助。待身體狀況好轉後,他仍堅持以寫作為謀生方式,辭去了顧問一職。

1956 年,周南被檢查出患有乳癌。之後,張恨水一直在病床前陪伴她,直至最後。

期間,在潛山老家年逾花甲的徐文淑突發中風,意外去世。當時,周南要做手術,抽不開身的張恨水交給長子700百元,委派他操辦後事,將徐文淑葬於張家祖墳山頭。

在與死神搏鬥了三年之後,周南去世。去世時五十歲還不到。周南的死,對張恨水打擊很大,悵然所失的他常常獨自一人乘坐三輪車去往八寶山墓地,去周南墳前和她說說話。

1967年,張恨水因腦溢血發作在北京逝世。

張恨水的三段婚姻共孕育了子女13人。在子女心中,他們沒有認為父親是一位「渣男」,「作為子女,我們不願意用世俗的尺子去衡量父親更愛他的哪一個妻子,我們只能說,父親的人性是豐滿的、仁慈的,充滿了溫情和善良。」

雖然,張恨水並不滿意徐文淑的長相,和她也無感情上的溝通,但他從未想過遺棄遠在老家的徐文淑。即使在抗戰的艱苦歲月裏,仍然每月按時給她寄生活費,盡職盡責地養了她一輩子。

對第二任妻子胡秋霞,張恨水一直在彌補歉意。在胡秋霞搬出張家後,張恨水每月都定時去看望胡秋霞,帶著胡秋霞母子下館子。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無論是寫作生涯還是感情生活,張恨水的一生都是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