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100種中國書(上)

2024-04-13文化

錢穆先生曾言:「人要創造歷史,先須認識歷史。」

面對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我們又該如何全面而深入、系統而科學地去進行了解呢?

今日,小編為讀者朋友們帶來「100種中國書」上篇的50種經典圖書。

共分為10類,涵蓋國學、政治、經濟、社會、博物等方方面面。

在這份書單中看見中國,也看見我們自己。

一、國學

1. 任繼愈【國學讀本】: 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生前主編的最後 一部著作。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展示國學精華。


任繼愈先生說:「一個民族的文學、史學、哲學、宗教最能體現這個民族的性格和風格。」

不同於傳統的經史子集編纂,分文學、歷史、哲學三編,以閱讀學習經典為主,有導讀、註釋、評析,輔以中外名家評論,配有參考書目。


2. 錢穆【勸讀論語和論語讀法】: 一部【論語】,中國人讀了幾千年;一部【論語心得】風靡全球,暢銷數百萬,被譯成多種文字。但,讀【論語】究竟有什麽用?【論語】究竟應該怎麽讀?國學大師錢穆為您解答。


凡關心吾中華民族之生命前途,必連帶關心及於吾民族文化之傳統。凡關心吾民族文化傳統者,又必關心及於吾古聖先師之孔子。

若使中國人,只要有讀中學的程度,每人到60歲,都讀【論語】40遍到100遍,那都成聖人之徒,那時的社會也會徹底變樣子。

——錢穆



3. 章太炎【國故論衡】: 凸顯了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夜形成的論學特色,可謂清代漢學總結性著作,又可謂本世紀中國學術從傳統走向現代過程中首出的一部傑作。

【國故論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國學著作,分小學、文學、諸子學三卷,系統論述文字音韻學、文學、文獻學、周秦諸子學、經學及佛道之學等,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另,附錄其【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論語言文字之學】二文,以期有助於讀者理解章太炎的小學思想,進而挖掘其學術思想之本意與精髓。


4.梁啟超【國學小史】: 據國家圖書館所藏【國學小史】手稿及梁啟超自述並與胡適通訊整理而成。


1920年冬,梁啟超應清華學校之邀,開設課外講演【國學小史】。該系列演講的講稿,在梁氏生前,僅以論文或單行本形式發表部份內容。



5.錢穆【國學概論】: 將中國古代學術,按每一時代學術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闡發,使讀者了解兩千年來學術思想流傳變遷的趨勢。

錢穆,「中國最後一位國學大師」。

【國學概論】講述「二千年來本國學術思想界流轉變遷之大勢」。

「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特為一時代名詞。

【國學概論】(繁體豎排本)

【國學概論】(簡體字版)

二、可愛的中國


6.【國家相簿——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家國記憶】: 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貴影像,精選自1000萬余張歷史照片,約170幅極佳呈現。

一部總瀏覽量超過21億的

100集微視訊節目

13集最具代表性的內容,薈萃成

一本可以「動起來」的國家相簿


7. 鮑鵬山【中國人的心靈】: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著名學者鮑鵬山,上自【詩經】下至【紅樓夢】,生動展現中華民族,三千年理智與情感,無限接近古人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學史。鮑鵬山認為,文學是人類精神的避難所。本書透過對中國文學史上自【詩經】下至【紅樓夢】三千年中國文學名家、名作的新異解讀和詩意感懷,試圖深入中華民族的內在心靈與思想,展示這個民族三千年的理智與情感。


8. 沈從文【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系統化工程的開山之作。

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條件保存得那麽豐富完整的物質文化遺產於地下。

砥礪18載,25萬字,900余幅圖片,

受周恩來總理囑托而作,

曾被作為國禮送給英國女王和美國總統。




9. 葛兆光【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重訂增補本): 呈現更豐富的古代中國文化常識,娓娓描繪中國古代文化生活場景。


本書凡十三講,涉及漢字、婚禮喪儀、家族和社會、儒佛道、陰陽五行、民間信仰、傳統的世界觀等。

本書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生動的古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地圖,帶領讀者感受一個早已隨著時間遠去的「古代中國文化世界」,同時也為讀者在記憶與現實、傳統與現代、古代中國與現代中國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




10. 張元濟【中華民族的人格】: 編寫於國家危難之時,向同胞宣告「我們這個民族從不缺少頂天立地的豪傑」,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真人格、真精神。

【中華民族的人格】是張元濟先生1937年編著的,書中記述了中國古代八位義士的故事。他們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舉動也不同,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

藉由此書,張元濟先生 希望告訴國人,我們這個民族從不缺少頂天立地的豪傑,他們或重然諾,講信義,或臨危不茍,忠肝義膽,甚或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古人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獻身精神等,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

三、讀書之書

11.張明仁【古今名人讀書法】: 不僅是讀書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國人閱讀的歷史,一部國學指導教材。


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讀書心得,列為八百余則,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適之,以時代為序,依次羅列,便於檢索。書末附相關書目數十種,並介紹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內容之優劣,尤便查考。


12.朱自清【經典常談】: 語文八年級下冊「名著導讀」書目;朱自清先生代表作;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範之作。

同學們讀了【經典 常談】,「把它當作一只船,航到經典的海裏去」,這正是朱自清在書中寄寓的殷切希望。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經典常談】寫於1942年,出版於1946年,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國語】附)、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諸子、辭賦、詩、文十三篇,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精髓,是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之作。朱自清先生認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裏,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計畫。經典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


13. 余嘉錫【目錄學發微 古書通例】: 余先生認為目錄學的根本意義在於「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目錄學發微】對目錄 書的體制 、目錄學的源流、歷代目錄書的類例沿革闡述甚詳,舉出目錄學的體制有四種型別:一為篇目,考一書之源流;二為敘錄,考一人之源流;三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為版本序跋。

【古書通例】是一部從宏觀角度研究古籍的專著,對於漢魏以前的古書,經過探微索隱, 詳加考證,分析歸納以闡明古書的通例。


14.拓曉堂【槐市書話】: 領略古書流轉的瑰奇歷史, 記錄中國古籍拍賣的重要歷史。

宋蘇軾【次韻徐積】:「但見中年隱槐市,豈知平日賦蘭台。」

其中的典故「蘭台」,是漢代官家藏書之地,「槐市」是書籍交易之地。

書籍的買賣在西方曾經促進了「希臘奇跡」,促進了文藝復興。

在古籍中搜奇品酌,講述一部部文獻典籍背後曲折動人的故事。

15. 葛兆光【中國經典十種】: 詮釋歷史之「舊經典」,提供今日之「新經典」。

古人雲:經,常也;典,大冊也。

一般認為,經典乃萬世不易之作;不少人將「中國經典」解釋 為儒家聖賢之作。葛兆光先生指出,中國經典,當不限於儒家治世之作,還應涵括佛教治心之作、道教治身之作,且如歷史學之典範, 文字學之瑰寶,林林種種,諸子百家,皆屬中國之經典。

本書凡十講,涉及【周易】、【論語】、【老子】、三【禮】、【淮南子】、【史記】、【說文解字】、【黃庭經】、【般若菠蘿蜜多心經】、【壇經】十種中國經典作品,揭示中國思想、文化與歷史的特征。相隔千載的經典,只有透過重新解釋和引申,方能使當代人體會前賢之思,轉化為今天猶有活力的「新經典」。


四、經濟


16.陳煥章【孔門理財學】:中國人第一次以西方現代經濟學語言,向世界學者全面展示中國古代儒學經濟思想的重要著作。

「以義理財之科學」,中 國學者在西方刊行的第一部中國經濟思想名著,是一部思想史、經濟史、制度史,甚至是財政史。本書以經為主,以史為輔。在本質上,本書是關於中國古代思想與制度的研究,它是對獨立於西方而發展的中國思想與制度的全面觀察,作者也避免以現代西方經濟學家的視角去曲解中國古代思想,全部的敘述建立在原始文本的語言及其精神上。


17. 王亞南【 中國經濟原論 】:首倡「中國經濟學」概念,是「影響新中國經濟建設的10本經濟學著作」之一。


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作為研究物件,分析了其經濟結構、經濟執行、主要矛盾、發展方向,以及舊中國政治經濟學概貌等。


18. 費孝通【江村經濟——中國農民的生活】: 費孝通的成名作,經典調查研究,對中國農村經濟執行的精要剖析。

本書是一本描述中國農民的消費、生產、分配和交易等體系的書,是根據對中國東部,太湖東南岸開弦弓村的實地考察寫成的。它旨在說明這一經濟體系與特定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與這個社群的社會結構的關系。同大多數中國農村一樣,這個村莊正經歷著一個巨大的變遷過程,書中將說明這個正在變化著的鄉村經濟的動力和問題。

18.厲以寧【文化經濟學】: 曾榮獲 中國好書,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 註目於文化在經濟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力作, 一部具有探索性和啟發性的綜合研究之作。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從文化史視角高瞻遠矚地體察經濟演變,強調文化因素在經濟調節、利益分配中的重要性。以經濟學的思考穿越文化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立足中國經濟建設,從文化產業、文化啟蒙和文化創新、文化調節、文化包容、文化自信、文化制衡、文化傳承和文化共享等方面對文化與經濟的關系進行了系統化的闡述。


20. 姚洋【中國經濟學四十年】: 為未來的中國經濟學研究提供客觀的歷史材料。


本書立足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經濟學研究,從貿易和開放、經濟轉型、集體地權制度、城鄉勞動力流動、養老與醫療保障、人力資本、產業集群經濟學、經濟失衡與再平衡、官員考核與選拔制度、經濟史、環境經濟學11個方面集中梳理了近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學領域的研究成果。





五、社會學


21. 吳文藻【 論社會學中國化】: 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本土化、中國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積極實踐者。

中國目前問題的核心,一言以蔽之,是整個社會組織的解體……問題的癥結,還在中西文化自接觸以來所引起的根本沖突。



22. 楊開道【 中國鄉約制度 】:研究鄉村組織和自治習俗的代表性著作。


鄉約制度是中國古來昔賢先覺建設鄉村的一種理想,一種試驗。他試驗過多少次,有時成功,有時失敗,然而理論一天一天的完成,工作一天一天的具體,整個實作,整個成功的時機大約也快了。

——楊開道



23. 費孝通【 鄉土中國 生育制度 鄉土重建 】: 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中國人為什麽如 此講究長幼有序?為什麽故土難離還要落葉歸根?

中國為什麽是熟人社會,為什麽攀交情重關系不重權利和契約?

本書收入費孝通先生三部代表作:【鄉土中國】【生育制度】和【鄉土重建】。這三本書是費孝通從文化的角度對中國社會進行概括的代表作,凝練地體現了其對這一問題的集中思考,借以全面而系統地呈現其鄉土社會研究。


24 . 吳景超【第四種國家的出路 】:發展都市以救濟農村。


中國人的問題最為艱難,而中國人對於改良的工作,也應當特別努力。

——吳景超


作者以人口密度和職業分派為標準,將世界上的各個國家分為四種型別。中國屬於第四種型別,即人口密度頗高,但在農業中謀生的比例也較高。中國人要提高生活程度就必須開發資源,實作工業化,公平分配,控制人口數量。


25. 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 一個現代國家建設的系統方案。


我們的兩大難處:第一點是高談社會改造而依附政權;第二點是號稱鄉村運動而鄉村不動。


六、地理


26. 顧頡剛 史念海【 中國疆域沿革史 】: 第一部公開問世的系統的歷史地理專著。


本書由中國歷史學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顧頡剛先生及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史念海先生合著,記述了從夏代到民國初年中國各個朝代疆域的變遷,以及各個朝代地方制度改革的情況,書中附有31個制 度表和27幅各朝代疆域地圖。



27. 顧朝林 等【 中國城市地理 】: 國內出版的第一本中國城市地理著作。


力圖全面反映國內中國城市地理的最新成果,為國民經濟發展、城市規劃和建設服務。是目前國內這一領域內容最全面,資料最翔實的一部力作,具有很高的學術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


28. 王成組【中國地理學史 (先秦至明代) 】: 被稱為是給中國地理學史研究帶來「轉變」的重要著作。

作者采用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著作表現出中國地理學上的新觀點、新觀察方法和新整理方法的創立與因襲的過程,以及少數正誤觀念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



29. 馮承鈞【 中國南洋交通史 】: 中國海洋交通史的開山之作。 國內首次對中國歷代與南洋相關的政治經濟活動、各次航行的路線、所經過的地區的地名沿革、風土人情進行綜合考察。


在對作者所掌握的大量中外資料進行考證的基礎上,在國內首次對中國歷代與南洋相關的政治經濟活動、各次航行的路線、所經過的地區的地名沿革、風土人情進行了綜合考察,對以往史誌中一些地名上和路線上的存疑或不明之處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30. 劍雄【黃河與中華文明】 :俯瞰中華文明史中的黃河。


本書書名為黃河與中華文明,卻不是泛泛論述黃河與中華文明的關系,而是透過中華文明史中的黃河這一著眼點,來細致描繪中華民族如何認識黃河的源頭、如何遏制黃河的災害、如何利用黃河的資源、如何造就黃河的繁榮……本書聚焦黃河,放眼文明史,是一部非常有啟發性、趣味性的的歷史地理專著。


七、政治


31. 王亞南【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系統地剖析傳統官僚政治的著作。


作者從分析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入手,結合秦漢至民國的歷史找出官僚政治的產生、形態和特征,及其與封建社會長期停滯的關聯;並從與西方官僚制度的對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發展和轉化的一般規律,頗多卓越創見,至今仍具現實意義。


32. 蕭公權【 中國政治思想史 】: 中國政治思想學奠基之作,運用西方實證治學方法,全面考量和分析中國政治思想史,開創中國政治思想研究新局面。

富強為國策之主幹,君主為國政之中心。淪陷宗周,解散封建之政治離心力,至此竟轉化為促成集權專制之向心力。始皇之統一,不過因勢利導,以一王全域之專制,代七雄分地之集權而已。

—— 蕭公權

33. 鮑明鈐【 中國民治論 】: 研究近代中國的憲政歷程與出現的諸多問題、從政治學、憲法學方面對內閣制與總統制、統一制與聯邦制等諸多問題進行理論上的研究。


【中國民治論】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是研究近代中國的憲政歷程與出現的諸多問題,探討【臨時約法】及其缺點,民國建立以來十余年憲政的教訓,以及廢督、制憲和救濟危機等諸多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二部份則是從政治學、憲法學方面對總統制、統一制與聯邦制等諸多問題進行理論上的研究。

34.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 】: 一部 中國近代政治通史。史料之豐富,論述之詳盡,實為其他同類書所不及。

本書所述,起自鴉片戰爭,止於北伐戰爭,將這近百年來中國的政治變化分為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為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這是列強入侵、新思想醞釀的時代;第二個段落為戊戌維新到辛亥革命,這是革命勢力不斷發展、滿清王朝最終覆滅的時代;第三個段落為民國成立到北伐戰爭,這是革命勢力與清殘余的軍閥勢力鬥爭的時代。此書可謂為一部中國近代政治通史,作者詳細闡述了各個段落中國政治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影響。


35. 唐愛軍【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 】:立足於唯物史觀,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行學術闡釋,牢牢掌握解讀「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話語權。


本書堅持用學術講政治的基本原則,深入闡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基本內涵、構成性要素、核心邏輯、世界意義等方面。借助於馬克思主義的現代性思想,該書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現代性邏輯」,論證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獨特現代性型別,詳細闡發了這一新現代性型別的內在邏輯。


八、法律


36. 瞿同祖【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 被認為是關 於中國法律研究最好的西文著作,對於中國法制史學科發展的獨特貢獻,直到今天仍難有人超越。

法律與社會有著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它維護了當時社會的制度、道德和倫理等價值觀念,也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社會結構。

作者兼跨社會學、歷史、法律三個學科,開創了把法律與社會史結合的研究,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學術研究體系,被稱為法律社會史。


37. 楊鴻烈【 中國法律在東亞諸國之影響 】:回顧數千年來心血造詣之寶貴財產。

距今百年余年以前,東亞大地之文化殆無不以中國為惟一之微源地,而東亞諸國家亦鹹兢兢以追隨中國為當務之急,法律特其一端耳。

——楊鴻烈


本書是著名法學家楊鴻烈的作品。作者從中國法系在世界法系中的位置講起,論述了中國法系的內容和範圍,並對中國法律在北韓、日本、琉球、安南的影響為核心內容展開敘述。


38. 陳顧遠【 中國法制史概要 】: 公認的法制史名著,堪稱以近代部門法理論研究法制史的經典性著作。

與傳統法制史研究重考據不同,本書著重按照法律門類系統梳理史料,其關於中華法系演進的理論獨成一家。

【中國法制史概要】為作者數部著作中影響最大的一部,被法學界譽為開專題史研究之先的著作。幾十年來,這部著作影響著海峽兩岸的幾代法律學人。




39. 何勤 華 錢泳宏 等【法律文明史(第7卷):中華法系】 對當代中國乃至亞洲各國法律與法學的發展,尚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迪作用。。


本書從對法系、中華法系的概念界定入手,論述了中華法系的起源、內涵、特點,中華法系的基本內容,以及中華法系的成員國法律的發展,中華法系對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影響,中華法系的衰亡及歷史地位。


40. 孫笑俠【 法科知識人——現代中國早期60位元典型人物重述 】:用一本書,與現代中國早期60位元著名法律人時空對話!

中國近現代史是法律文明的繼受進步史,也是法科知識人的悲欣交織史。本書選取60位元法科知識人作為考證和評述的樣本,清晰展現四種型別:新知先行者、政治行動者、職業行動者和學術靜觀者。他們與傳統、與時代、與政治、與人性既相逢於種種事件,又遭遇著種種沖突,借此可感受時代大變局中法科知識人的奮鬥行跡和心緒。

九、宗教


41.王治心【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校訂版):中國宗教史研究上的一本奠基性的著作。


本書是中國著名學者王治心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作者分六章,敘述了從上古以迄近今中國宗教思想演變的歷史。



42. 傅勤家【中國道教史】:中國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道教史。


從探討宗教共同點出發,論述道教的起源與演變,道教的信仰與道術、戒律,道教的經典與宮觀,道教的派別與佛道關系,展示了道教的歷史發展主脈,對於後世的道教學術研究保持著長久的影響。



43. 蔣維喬【中國佛教史】: 中國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寫就的佛教簡史。


「歷史之研究,實足為教理之輔助」,此即為蔣維喬撰寫本 書之出發點。作者認為中國於佛教義理的方面有特別發達的學問,只是因不註重考史而影響了深研義理。由此可見本書為彌補考史之缺而作。


44. 濮文起【 歷史與現實:中國民間宗教探索 】:追溯中國民間信仰歷史演變與依存邏輯。


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信仰體系中,除了儒、釋、道三教之外,還有一種在下層社會盛行的民間信仰,且綿綿不絕。作者圍繞著中國民間宗教信仰的歷史與現實,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視角,進行了三十多年的探索。


45.朱謙之【中國景教】: 朱謙之晚年寫作的最後一部著作,全面地、完整地論述了景教的起源、發展和在中國的傳入及傳播情況。



十、博物

46. 趙欣如【中國鳥類圖鑒】: 全球觀鳥人必備的日常參考資料, 一本書看懂中國本土1384種鳥類。

中國最早倡導、指導觀鳥活動的專業學者,英國東方鳥類學會榮譽會員趙欣如主編。

收錄專業照片3100余張,依據文獻繪制全新分布圖,相似種辨析實用性強。

讓你不僅認得鳥種,叫出名字,更能懂得鳥類行為、理解鳥類與環境的關系。


47. 馬克平【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辨識手冊】 (目前已出:衡山冊、荒漠冊、祁連山冊、苔蘚冊、大興安嶺冊、北京冊、遼寧冊、吉林冊): 針對植物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在野外考察、實習和旅遊中的便利性和實用性,邀請全國各地植物分類學專家、特別是青年學者編撰一套常見野生植物辨識手冊的口袋書。


每冊包括具有區系代表性的地區、生境或類群中的500~700種常見植物,每種精選原創美圖加配精煉的文字描述,物種按照社會公眾讀者的習慣進行精心編排以便尋找物種,為讀者辨識植物提供富有針對性的,檢具科學性和可讀性的博物圖書。



48. 劉華傑 李聰穎【中國博物學評論特輯:回歸生活的博物繪】: 集當代國內50余位博物繪畫家的作品,以繪圖形式展示當 代人的趣味生活。

在公民博物學復興的新形式下,博物繪畫獲得某種新生,不是簡單地回到從前,而是在吸收、借鑒前面經 驗基礎上的前行。本書征集了53位博物學創作者的代表作品,展示豐富多彩的「回歸生活的博物繪」,意在推動中國本土博物繪畫創作與交流,並為未來博物畫的發展方向探明方向,打破門戶之見,推陳出新。


49. 潘富俊【 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 】:你相不相信植物會解決文學史上的公案?它們說【紅樓夢】不是曹雪芹一個人寫的。


本書為我們描繪了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

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熱愛中國文學的科學家,他業余時間樂於沈浸在詩文歌賦裏,在書房中遨遊於文學世界,在田野中實地探訪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每種植物,將古文中的植物與現代植物學體系中的植物相比對,追根溯源,考訂名目,分辨其中虛實,考評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態,還原幾千年來文人筆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名稱與寓意的植物面貌,並找出植物引進中國的脈絡,以科學印證文學,以文學豐富科學的維度。

50.郭郛【 爾雅註證:中國科學技術文化的歷史紀錄 ( 全兩冊 ): 涵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內容的百科全書。


【爾雅】作為中國古代學 者必讀的【十三經】之一,是是中國博物學的典籍祖本 。

本書由中國著名的動物學家、自然科學史家郭郛進行註證。他將【爾雅】一書十九章有序地分類和校正。其中,釋天、地、山、水和草、木、蟲、魚、鳥、獸、畜篇是人類和生物生活、生存環境的生物環境科學、生態系科學的經典篇章。

作者還提出【爾雅】反映了古人以「真、善、美、和」為社會關系、人際交流的道德標準和文明準則,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每日一書

【哲學研究】

每日一詞

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