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解讀論語354——做事要從根本上著手才能解決問題!

2024-03-17文化

解讀論語354

——做事要從根本上著手才能解決問題!

作者:紅嶺浸道

引言

關於【論語】,人們對此「書」的解讀也是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從個人體驗出發,從「古文字」的角度解讀【論語】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樣的韻味。

本人主要以訓練自己「明悟」古聖先賢的深意為主,自娛自樂,發在網上也以交流交友為樂。

*********

上一節我們解讀了: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讓我們明白了,管理的三個要點,特別是其中的舉賢才,讓我們理解了,與掌權者熟悉起來是獲得提拔舉薦的不二法門!

*******

今天我們來繼續解讀【論語】內容: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不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轉譯為:子路問孔子:「衛國的君主如果讓您做宰相,老師您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麽?」孔子說:「一定是先要將執政的總綱進行正名啊!」子路說:「這肯定不錯的,只是老師說得太迂回了!到底什麽是正呢?」孔子說:「仲由你真是個孤陋寡聞的人啊!君子對於自己不清楚的事,大概當作一個缺項。我所說的正名,其根本原因是,名如果不正,則所言就沒法符合邏輯;說法不符合邏輯,則事情就無法做成;做不成事,則禮樂之制度就無法推行起來;禮樂制度無法推行,則刑罰就無法中正;刑罰不中正,則民眾就不知道怎麽做才好。所以君子確定的原則一定是可以明確言說的,明確言說的也一定是可以推行的。君子所說的話,不會隨隨便便就是了(都是有其內在邏輯的)。」

********

先來看一下「迂」字:

再來看一下「野」字:

********

這一節,放在了「治國理政的方法」【子路篇】中,說的是孔子展望自己如何主宰衛國政壇如何治國理政的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期間,在衛國居住的時間最長。衛國國君也曾有啟用孔子的想法,子路想知道孔子如果主政衛國的話他怎樣施政,特別是要做的最關鍵的第一件事是什麽。

孔子肯定思考過這個問題,特別是針對衛國的特殊情況,就說,要先推行「正名」。子路不理解,為什麽要繞遠務虛呢?孔子說,你還沒弄懂,在衛國,要先正名,才能言順事成,否則什麽事也做不成,還怎麽推行禮樂制度呢?所以要先從「正名」開始!

********

衛國作為「鄭衛之風」的社會不良風氣的代表,孔子是很清楚的。要改變衛國的風氣,必須從「根子」上下手!這個根子就是「名」!

「名」,就是怎麽都不會錯的說法,這個字是由橫著和豎著的各一個「口」組成的,即橫豎都是這樣稱呼它!

正名,就是把國家所要行的「大道」明確出來,就是要讓統治集團統一思想,統一到周朝禮制的大旗之下。

孔子針對衛國的施政戰略,啟示我們,做事要從根本上著手才能解決問題。

********

【論語】原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