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杜牧著名的10首詩詞,首首經典,篇篇千古流芳

2024-07-16文化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

史書記載說:杜牧本人「美姿容、好歌舞,風情頗張,不能自遏」,天生就有女人緣,那是推都推不開。吏部侍郎沈傳師府中的歌女張好好,最早成為了杜牧的溫柔鄉。為了能見到張好好,杜牧成天賴在沈府裏不走,寫詩道:「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唐代的杜牧曾到項羽自刎的「烏江亭」題了一首【題烏江亭】,認為項羽大可不必自殺。公元1054年,33歲的王安石路過此地,看到了杜牧詩後,不以為然,也寫下了一首【烏江亭】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認為,項羽自刎,是因為他的確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再也沒有機會翻盤了。

杜牧之赴任池州刺史時,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此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教訓,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他人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惋惜他負氣自刎,使皇圖霸業歸於覆滅。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或認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雕敝,加重社會危機。

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涵也更顯豐富。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台還是欣賞流連的。


【登樂遊原】

杜牧〔唐代〕

長空淡淡孤鳥沒,萬古銷沈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國家正值戰亂之際,詩人因奸人誣陷被貶,內心惆悵,來到樂遊原,看到眼前這曾經繁華的園林已經衰敗不堪,內心感慨,作此詩抒懷。


【紫薇花】
杜牧


曉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園中最上春。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艷陽人。

「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艷陽人。」詩人此處用【史記】「桃李不言」典故,以桃李反襯紫薇花。桃李不言,雖然表現了他們的謙遜,然而他們畢竟也和百花一起爭著在春天開放。現在秋天到了,秋風蕭瑟,無言的桃花、李花,不知今在何處,只有紫薇花向著寒冷的秋風,笑對那些爭著在艷陽春天開放的花朵了。詩人寄情於物,在贊美紫薇花的謙遜品格時,也贊美了具有謙遜美德的人。使讀者充分感覺到紫薇不與群花爭春,淡雅高潔的風骨和一枝獨秀的品格。所謂「反常」必須以「合道」為前題,方能構成奇趣。這首被人們譽為詠紫薇詩中的佳作,由於設想入奇,擴大了詩的張力和戲劇效果,使人玩味不已。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以傳送荔枝這一具體的事件,以微見著,嘲諷了唐玄宗和楊貴妃驕奢淫逸的生活。在結構安排上巧設懸念,頗具匠心。首句描繪的是遠望驪山宮闕的情景,從「長安回望」的視覺,遙想當年華清宮的盛況。次句「山頂千門次第開」極力渲染華清宮的壯觀,暗含對奢華的諷刺。第三句以「一騎紅塵」與「妃子笑」形成鮮明對比,一騎紅塵所為何來?妃子粲然一笑又為何?結句點睛,揭開謎底:原來驛馬驚塵、晝夜飛馳,竟然僅僅是為了給貴妃送愛吃的荔枝!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傳來商女【玉樹後庭花】的歌聲,聽著這亡國之音,不禁激起時代興衰之感。對只知征歌征舞、買笑逐歡,而不以歷景為鑒的統治者,給以深深的譴責。

在一代一代的王朝更替中,人們逐漸意識到,王朝的興廢,其決定因素在於人,而不在於外在的物。「保民而王」「民貴君輕」「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民心向背歷來是王朝興廢的最終決定力量。


汴河懷古

唐·杜牧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


杜牧以絕句詠史,好為翻案之論,晚唐詩人紛紛效尤,此風大開,表現之一是數量之大,如胡曾詠史七絕組詩達一百五十首。二是議論往往警辟入裏,如皮日休此詩與後錄章碣【焚書坑】詩可為代表。此外如羅隱、羅虬、陸龜蒙等等,亦都擅長於此。在詩風上則表現直截痛快,尖銳明煉,而不過多借助於景物的渲染。如果將從杜甫開始中經杜牧至唐末這一類詠史詩聯系起來看,可見出唐詩由盛而中而晚,愈益重理、重議論的發展趨向,從而下開宋人風氣。這一傾向與前述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亦日趨減卻的方向是一致的。此外詠史絕句和有仍較多地借助形象、講究含蓄的一派,如從李商隱一路發展下來的吳融的【華清宮】、韓偓的【過茂陵】等,對讀可看傳承與流變。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沈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裏,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裏沈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沈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麽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唐·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我心懸旆正搖搖。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作於開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潛山)去,杜牧便先為他送行,並賦此詩相贈。

【書懷】

唐·杜牧

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
只言旋老轉無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這首詩道出了許多中年人的心聲。年輕時,我們常常憧憬未來,總覺得日後會閑雲野鶴,無拘無束。然而當真正步入中年,才發現生活的重擔更重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不斷拉大。"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常常在奔波中錯過了生命中最美的風景,等到白發蒼蒼,才追悔莫及。詩人惆悵滿眼青山,卻無緣得見,不禁讓人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也曾辜負了許多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