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你的書單,怎麽跟熱搜榜越來越像

2024-04-13文化
我們想做的,就是讓更多有價值的好書被讀者看見,不再被歸入那毫無曝光機會的89%。
作者 | 譚山山
題圖丨Pexels
過去的2023年,出圈的書不少,每本書走紅的情況又有不同。
2023年1月,【孫子兵法】突然登上了暢銷圖書榜榜首,帶起了這一年的第一波大眾閱讀熱潮——如果你看過熱播劇【狂飆】,就會知道這是為什麽:它是片中角色高啟強放在案頭、反復翻看以至於有點破舊的發達「秘籍」。
【狂飆】導演徐紀周在一次受訪時透露,他本來設計的是讓高啟強讀【富爸爸,窮爸爸】,因為他記得2000年前後,有很多人在看這本書。但老版本的【富爸爸,窮爸爸】一直沒有找到,於是他換成了【孫子兵法】。
(圖/【河邊的錯誤】)
下一本因為影視劇而翻紅的書是余華的【河邊的錯誤】。【河邊的錯誤】於1988年發表,張藝謀曾有意將之改編成電影,余華卻向他推薦了自己的新作【活著】。之後,【河邊的錯誤】影視版權幾經易手,終於在2023年上映。
接下來就是【繁花】。美食家陸悅農發現,電視劇【繁花】播出後,上海餐飲界出現了這樣一個新風氣:客人到早了,服務生會送上一本【繁花】,讓客人邊看邊等。據統計,電視劇播出後,上海文藝出版社版【繁花】加印超過20萬冊,【繁花(批註本)】銷量達到近30萬冊。
(圖/【繁花】)
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爆火,則得自董宇輝的推薦。遲子建表示,【額爾古納河右岸】在董宇輝推薦之前的累計印量是60萬冊,2023年銷量達到500萬冊,「確實出乎意料」。
北京開卷釋出的【2023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動銷新書品種達18萬種,同比上升7.3%。新書數量的增加,意味著讀者的篩選成本也隨之上升。於是,讀者們往往跟著熱門影視劇、熱門話題去接觸書,或者跟著像董宇輝這樣的頭部主播去選書。
「文化體力」告急
要麽造熱點,要麽蹭熱點,否則,很多圖書可能連曝光的機會都沒有。
這一觀察來自百道網釋出的【2023上半年圖書影響力數據報告】。報告稱:「至少有一條推薦源的圖書僅占2023年上半年新書的10.9%,大量圖書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也就是說,有89%的新書沒法進入讀者的視野,「二八原則」變成了「一九原則」。
為了增加圖書的曝光率,出版機構的行銷編輯們可謂招數百出。比如,能不能聯系到歌手李健,讓萊昂納德·科恩的新書在他那裏「適當地」露出?此時,頭部直播間就成了圖書宣發的重要渠道——像莫言,他有自己的直播間,2023年11月,他透過直播為新作【鱷魚】舉辦了一場「雲端釋出會」,請來演員於和偉當嘉賓,累計吸引超過550萬人次圍觀;董宇輝在「與輝同行」直播間,先後為【人民文學】【收獲】「帶貨」,並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對談(順便賣書)。
莫言、於和偉在抖音@莫言 的直播間展開對談。
「董宇輝帶貨【人民文學】和【收獲】兩大文學巨頭,是不是文學到了無法生存的現狀?」有網友如此提問。界面文化的「編輯部聊天室」為此推出了一期討論:「董宇輝直播間拯救文學出版?」該期討論認為,將純文學銷售給大眾,把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總結為金句,董宇輝的直播結合了教學、懷舊、親密關系等多重元素。
編輯林子人有一個觀點:「我們可能一直沒有建立起一種重視精神生活、認為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並列不悖的文化氛圍,閱讀文學並沒有能夠成為普羅大眾的生活習慣。」她的這一思考,源自【反智時代:謊言中的美國文化】一書。
【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
[美] 理察·霍夫施塔特 著,陳欣言 譯
後浪丨九州出版社,2021-8
該書作者蘇珊·雅各比提出「中流文化」的說法,這是一種願意為了自我教育投入時間和精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價值觀——或授權以透過流行詞「文化體力」去理解它。中流文化首先是一種閱讀的文化,源於20世紀20年代廉價平裝書的普及。1926年,「每月讀書會」在美國成立。它推介過的許多書,比如亞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塞林格的【麥田裏的守望者】等,如今已成為美國文學經典。
雅各比認為,隨著20世紀60年代電視的興起,閱讀文化開始消退。反觀中國,20世紀90年代進入電視時代,2000年後互聯網爆發,國人還來不及培養閱讀習慣,就被電視及互聯網分神。因此,對於直播帶貨能否推動大家讀文學書,林子人的看法是存疑的。
如今的年輕人,經常感到「文化體力」告急,就像日本電影【花束般的戀愛】的男主角那樣,從一個愛書之人漸漸變成「讀不了書的人」:「看了我也放松不了,我已經看不進去了,只能玩玩【智龍迷城】這種消除遊戲。」
(圖/【花束般的戀愛】)
AI時代的閱讀
那麽,沈迷於短視訊,會不會像一些論者所擔心的那樣,會削弱我們的長閱讀能力?
學者毛尖對此表示不認同。她把當下稱為「多工開啟」的閱讀新時代,短視訊作為一種文化膠囊,她不覺得會必然引發長註意力的渙散。
「再說了,長和短,已經需要被重新定義。AI時代的閱讀,GPT整理給我們的閱讀任務,都是大麥克的,即便是整本書閱讀,在AI時代,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的碎閱讀。而從研究的角度看,我們也不能再用傳統的視野去看短視訊。相比長視訊、長閱讀來說,很多人會覺得短視訊就是淺閱讀,但實際上短視訊帶來的不一定就是淺閱讀,【甄嬛傳】裏的某些經典台詞,在短視訊裏不也被無數使用者理解和創造出了幾十種意思,‘甄學十級’,不也是在短視訊裏發生的嗎?」毛尖寫道。
網路上流傳的【甄嬛傳】試卷。
作家止庵在短視訊平台講自己這麽多年來的讀書感受,目前擁有18.8萬名粉絲。他置頂的幾條視訊中,講「東野圭吾十佳作品」那條的點贊數有2.7萬次,講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條的點贊數則有2.4萬次。
在受訪時,止庵表示:「有一種觀點說,短視訊使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以至於很難長時間閱讀了,我覺得並不是這麽個邏輯。一個真正愛讀書的人,不會因為看了短視訊就不讀書了。如果他不讀書了,那是因為他原本就不想讀書。但是如果不讀書的人能夠從短視訊裏獲得一些本來寫在書裏的知識,不也是件好事嗎?」
作家止庵時常會在短視訊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讀書感受。(圖/b站截圖)
文字、聲音、短視訊,是內容的不同呈現形式。有研究者指出,無論是今天我們讀文字、聽聲音,還是觀看短視訊,甚至是未來透過腦機介面等形式獲取知識和資訊,都體現了閱讀的本質和意義所在。
進入電子閱讀時代,讀者對紙書的呈現方式也有了新需求。比如,平台電商、短視訊電商已經取代實體書店,成為售書的主要渠道。讀者多半是在手機螢幕上瀏覽封面,以判斷要不要下單。封面設計是否具備沖擊力、書名字號夠不夠大,都會影響眼緣。
以甲骨文的【百年戰爭】為例,有讀者反映其第一卷的書名看不清。書名不夠搶眼,這本來是裝幀設計師的設計,目的是讓人們在書店遇到這本書時,湊近前去端詳,這樣視線就能在封面上停留更長時間。不過,既然購書場景改變了,封面設計也應該作出相應的調整,設計師從善如流,在做第二卷封面時放大了書名字號,並使它從背景圖中凸顯。
誰來替我們選書?
尼爾森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英國圖書市場銷量同比下降4%,但買書的年輕人比以往多,14—25歲人群的購書量增加了1%,推動了言情小說、奇幻小說、青少年小說和影像小說等類目的銷量。
46%的受訪者認為,一本書被如何描述是決定自己是否購書的重要因素,只有14%的受訪者會根據圖書所獲獎項來做判斷。報告還顯示,媒體、書店和KOL的推薦,對18—25歲女性受訪者的購書決策影響最大,其他群體則更有賴於朋友和家人的推薦。
從看見一本書到買下它,人們的購書動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圖/視覺中國)
說到書店的新功能,開了一家小書店的作家張豐對此深有體會。他在一篇介紹成都獨立書店的文章中,參照了建築師王亥對一家理想書店的描述:「我不賣書,甚至可以把書白送給你;我要賣的是其他東西。」
「其他東西」可以是咖啡、茶,或者是一種氛圍、一個夢想。在張豐看來,「開一個小書店」這件事本身就具備真正的價值——「它不再兜售那種宏大、壯觀的美,而是為孤獨的人提供一個場所,在都市中構建新的人與人的關系。」
這些小書店經營者不喜歡被稱為「老板」,而是更喜歡「主理人」這個稱謂。他們精心挑選能體現自身主張和價值觀的圖書,甚至會不客氣地「轟走」那些他們看不上的讀者。如何判斷一家書店是你的「夢中情店」?那就是你每去一次,都能發現你先前沒註意到,但一看到就想買的書,因為主理人已經替你進行了篩選。
(圖/【書店】)
同樣道理,媒體也扮演著「主理人」式的角色。這是一個書寫和閱讀都無限開闊的年代,如果把一切表達都歸入書寫,把一些瀏覽都視作閱讀,那麽我們「25小時」、無時無刻不在讀與寫。無數聲音匯聚,傳播向更多的人,媒體是關鍵的節點。
今年,【新周刊】主辦的刀鋒圖書獎來到第三屆,以圖書獎、沙龍、展映,共同演繹全新的刀鋒文化季,用銳利破除鈍感,讓更多有價值的好書和作者被讀者看見,共同抵達浮光中的永恒。同時,我們也收納了獎項內外的許多寫作者、閱讀者的所思所想,他們中有學者、有作家、有歌手,我們渴望共同沿著文字拾級而上,眺望更開闊的生活。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托卡爾丘克說過,這個世界如今像被分成了無數個氣泡,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氣泡裏,人們再也沒有共同的故事與寓言,這令她焦慮、恐慌。那麽,讓我們從氣泡裏走出來吧,像螞蟻那樣碰碰頭,確信自己不是孤單一人。
(圖/【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巴別塔之後,交流是連線人類的線索。手稿遺失的年代,對談是最真摯的信箋。
這個春天,新周刊2024刀鋒文化季準備了三場「刀鋒沙龍」。它們有的關乎平凡的書寫,在小小的車窗前,透視大大的上海;有的關乎無盡的風物山川,讓我們以更細膩的方式凝視世界;還有的關乎女性創作者的思考,在嘈雜的世界裏,看她們如何用聲音、文字和紙頁,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表達。
希望我們的對話能透過生活的迷霧,留下最明亮的聲音。
2024刀鋒文化季開啟
關於閱讀和生活
請和我們一起明亮地對話
今年,【新周刊】主辦的刀鋒圖書獎來到第三屆。我們欣賞低音,也在紛雜的時代中尋找保持棱角的方式。我們傾聽湧動的眾聲,也為獨白而駐足。
2024年,「刀鋒」更進一步,延展出「刀鋒文化季」,用更多元的內容和更豐富的議題,觸摸書本之外的真實世界,用銳利破除鈍感,共同抵達浮光中的永恒。本次刀鋒文化季,將分為刀鋒24幀、刀鋒圖書獎和刀鋒沙龍三大部份,用更立體的方式,與文化產生交匯。
4月13日19:30—21:15,以「浮光與永恒」為主題,2023年度刀鋒圖書獎將在上海揭曉包括年度刀鋒好書和年度詩人、年度譯者、年度致敬等獎項。
屆時,本屆刀鋒圖書獎推委會成員(按姓名拼音首字母排序)畢飛宇、陳魯豫、陳英、李彬彬、陸大鵬、楊慶祥、張莉、止庵、周濂、祝羽捷等,將在上海,和熱愛閱讀的你們一起見證這一刻。
新周刊官方微博、新周刊視訊號同步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