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研習社的羅漢圖鑒

2024-03-28文化

| 明清家具研習社 |

咦,南無阿彌陀佛,春夏秋冬四季

——明·李贄

在【西遊記】的結尾,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唐僧師徒修成正果,在靈山聽封:唐僧和悟空成佛,八戒為凈壇使者,而沙僧則被封為金身羅漢菩薩。

其實羅漢和菩薩代表的是不同的境界和角色,例如彌勒佛、觀音菩薩、迦葉尊者(羅漢中的代表人物),他們雖然為同道中人,其形象和地位卻截然有別。

清 丁觀鵬【無量壽佛圖】 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有佛祖、四大金剛、迦葉、阿難等)

羅漢,其實是「阿羅漢」的簡稱,梵語原文為arhat,具備 殺賊(殺盡煩惱之賊)、無生(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等特點。

在小乘佛教中,羅漢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在大乘佛教中,阿羅漢僅低於佛和菩薩,為第三等。

明弘治十年 鐵羅漢像 故宮博物院藏

在中土廣泛傳揚的佛教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古代的傳統工藝美術領域,為佛教經典形象塑像、畫像,成為信眾們表達虔敬之心的一大方式。今天,我們將一起來欣賞欣賞,研習社藏品中的眾羅漢像。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是羅漢中最為經典的一個組合,但實際上它一開始並非是十八之數。

據【法住記】載,佛陀在涅槃之前曾囑咐座下十六大阿羅漢自延壽量,常住世間,遊化說法,作眾生福田。但關於這十六羅漢的生平記載其實並不多,後世為其畫像也多是憑借想象力,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僧人形象畫成。

聖因寺舊藏的十六羅漢圖拓片

唐代末期,民間開始流傳十八羅漢的說法,宋代這一說法更是盛行,蘇東坡還曾為前代【十八羅漢圖】題贊,到了後代,連【西遊記】中都是「十八羅漢鬥悟空」。

這多出來的兩尊羅漢到底是誰?歷來也有好幾種說法,一說認為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尊者和賓頭盧尊者,但賓頭盧實際上是第一尊羅漢的異名。一說則是迦葉尊者與布袋和尚。

乾隆帝將十七羅漢定為降龍羅漢(即迦葉尊者),十八羅漢定為伏虎羅漢(彌勒尊者),民間工藝品中但凡用此題材的,也多依照這一說法。

二十世紀 壽山石雕十八羅漢配根雕器座 研習社珍藏

清 壽山石雕十八羅漢印章山子擺件 研習社藏品

清代 五彩十八羅漢圖將軍罐(一對)研習社藏品

清 竹雕十八羅漢人物筆筒 研習社藏品

長眉羅漢

長眉羅漢在十八羅漢之列,又稱阿氏多尊者,梵語原文意為無比端正。

據說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生下來就有兩條長長的眉毛,修行到老,頭發都全部脫落了,兩條長眉仍在,甚至轉世後還帶著兩條長眉出生。轉世後的長眉羅漢繼續在佛門修行,終於修成正果。

清 紅木鑲玉雕長眉羅漢插屏 研習社藏品

民國 王步款礬紅彩長眉羅漢香筒(一對) 研習社藏品

戲獅羅漢

十八羅漢中第八位伐阇羅弗多羅尊者,又名笑獅羅漢,據說他從不殺生,廣積善緣,一生無病無痛,有五種不死福力,被稱為「金剛子」。因面帶笑意,又常把一頭小獅帶在身邊,所以叫笑獅羅漢。

在羅漢造像中,與獅子嬉戲的羅漢形象十分受歡迎,這或許是因為獅子在佛教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涵義和特殊的地位。

清 壽山石雕戲獅羅漢 研習社藏品

【大智度論】中寫道:「佛為人中獅子。」【傳燈錄】中還把佛祖說法比作「獅子吼」,強調佛法精深,如雷貫耳——「釋迦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天上地下, 唯我獨尊。」獅子也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早期佛像的台座中也有不少獅子座。

在欣賞戲獅羅漢雕像時,我們還能發現,本為兇猛獸王的獅子,往往在羅漢手中凸顯的都是嬌憨天真的一面,這或許也是在暗示,慈悲之心能將暴戾之氣消解於無形。

清 紅善伯洞石雕戲獅羅漢像 研習社藏品

清 龍眼木雕戲獅羅漢 研習社藏品

瘦骨羅漢

瘦骨羅漢,又稱雪山大士、雪山童子、雪山婆羅門。他的故事最早出現於南北朝傳譯到中國來的佛教經典【大般涅盤經】。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本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太子,但因目睹眾生疾苦,即拋棄權位入雪山苦行,「唯食諸果……絕形深澗,不涉人間,結草為庵,被鹿皮衣」,六年後他筋骨暴露,才終於得道成佛。

清 竹雕金漆瘦骨羅漢 研習社藏品

清 黃楊木雕瘦骨羅漢像 研習社藏品

當然,羅漢造像中並非僅有有名有姓、來歷不凡的羅漢,還有許多姿態各異,但無不彰顯著其特有風貌的羅漢,他們或持佛經卷軸、或執一朵清蓮,無論站立還是禪坐,都透露著虔誠的向佛之心。

清 紫檀木雕蓮花羅漢像 研習社藏品

清 紫檀木雕持經羅漢 研習社藏品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