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廣東第一村佛山大旗頭村,由慈禧撥款興建,如今空無一人日顯荒涼

2024-01-13文化

佛山是一座很特別的城市,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同時也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和大自然景觀,在這片充滿歷史和古韻的土地上,留下了許多寶藏的景點。

在一個休閑的周末,我們來到了位於佛山三水區的大旗頭古村,始建於明朝,在清朝的時候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進行了擴大重建,鄭姓族人就一直居住在這裏,是一個祠堂、家廟兼備,聚族而居的建築群,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廣東第一村。40多座鑊耳屋鱗次櫛比,恢弘而壯觀,建築風格獨特,是嶺南規模最大的鑊耳式建築群。

剛開始看見這個村名心裏是有個問號的,大旗頭村聽起來怪怪的,當我了解以後,不得不感嘆,還突然有了很大的興趣, 那麽為什麽會被稱為「廣東第一村」呢?

這個就得從清朝光緒年間說起,大旗頭村有位奇人叫做鄭金,也就是鄭紹忠,因為剿匪有功,得到了朝廷賞賜-黃馬褂,還一度成為廣東水師提督,如今他的雕塑器宇軒昂地立於大旗頭古屋群廣場當中。

因為其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慈禧太後聽說其回家鄉為母親守孝,但家舍殘舊,於是讓朝廷撥款讓他回家修建私宅,才有了如今大旗頭村的百年大宅的風光。

鄭紹忠死後,就葬在了村西南的老虎崗,從村裏遠遠就能看到,鄭紹忠墓如大旗飄展,就這樣村裏的後人就把大橋頭村改為大旗頭村,一直沿用至今。

大旗頭村是嶺南規模最大的廣府鑊耳屋古建築群,占地5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000平方米,五座祠堂、家廟以及200多座一式的硬山頂鑊耳屋,俯瞰非常驚人。

村中還有文塔、風水池、曬谷坪、麻石廣場組成的「文房四寶」人文景觀,分別象征毛筆、洗筆池、硯台和紙,希望後代透過讀書做官,出人頭地。

現在村中公園照壁上的一個「壽」字,據說是當年慈禧太後親筆書寫賜給鄭紹忠的,由此可見當時朝廷對他的器重程度。

2003年,大旗頭古村被列入首批1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又被廣東省評為「廣東第一村」。 現在有很多自封的第一村,但大旗頭古村是官方認證的廣東第一村。

村前有口池塘,倒映著古樸的民居,兩棵百年古榕樹旁建有一筆文塔,高高聳立。

村內建築均采用硬山頂鑊耳屋封火山墻,可擋風、可防火、可防盜。外墻還嵌有十分精美的灰塑,讓人挪不開眼。

剛走進大旗頭村,就覺得一股濃濃的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走進一家民居內部,典型的「三間兩廊」式布局,中間是天井,兩側是行廊及廚房。正房有二,中間廳堂由一扇木屏風分隔為廳堂和餐廳。屋頂上有著各種吉祥的圖案,內部雕刻和裝飾精致絕美,不得不說,古人在住的方面確實很講究。

巷子兩邊的房屋基本都是對稱的,有些建築木門已經不見了,就光剩下門洞了,透過門洞,一眼望去,仿佛一條幽深的時光隧道。

整個村落以鄭氏宗祠為中心,是村內辦理大事、商議大事的重要場所。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鄭紹忠有意突出了他這一支在整個村落裏的地位和權勢。

他還將自己的 尚書第 建在宗祠旁邊,彰顯其孝道,永遠伴隨父母左右, 現在是清代軍事陳列館 。尚書第旁有一拱北門,門上有一幅對聯,讀著令人心潮澎湃。

除了鄭氏宗祠和尚書第,村中還有三座祠堂,分別是:裕禮鄭公祠、振威將軍家廟和建威第。 建威第現在是村史展覽館,振威將軍家廟現在是旅遊文化創意展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穿梭在古村,很少看見村民,目前大部份民居都已經無人居住了,很多村民都已經搬遷了,如今只剩下幾戶人家,很多空房子由於年久失修出現了部份倒塌,日顯荒涼。

據說這裏的排水系統非常強大,在修建的時候就使用暗渠泄流,小巷全部以條石鋪砌,方便清理下水道,仔細看,我們能在小巷道找到很多形狀酷似錢幣的眼洞,據說雨季的時候,水會沿巷道滑下,進入「金錢眼」排水口,再透過暗渠匯入村前池塘。正因為如此前瞻的設計系統,讓這裏百年來從未發生過浸村事件,即便在今天看來,也很科學。

這裏的房子防盜防火,透過一處特意扒開的墻體看,裏面竟然還夾雜著鐵板和厚麻石板,墻身厚達半米,其堅固程度讓人嘆為觀止。建築上的氣窗高達兩米,而且每一條巷口都曾有鐵閘,同時落下,村子便成了堅固的防守體系,無人能進出。

另外,鄭大夫家廟、惠清鐘公祠等也值得一逛。

時光荏苒,昔日輝煌的建築群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式微,留下幽深的古巷和寂靜,這裏就像是一座文化博物館,不僅可以欣賞到古建築之美,還沒感受到身後的歷史文化底蘊,我想這才是真正值得打卡的地方。

你覺得大旗頭村配得上「廣東第一村」這個頭銜嗎?或者你心目中的「廣東第一村」是哪裏呢?

Tpis:

地址: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村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三水汽車站乘坐613路或661路到大旗頭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