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鄉土隨筆:家裏的菜園子

2024-06-17文化


那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有一個或大或小的菜園子,人們在裏面種植四季時令蔬菜,用心讓每一個貧瘠的日子,有一個可謂輕奢的棲息地。我家的菜園子在生產隊打麥場的西南角,臨近地勢較高的大路,稍微傾斜著,呈梯形,有四分地大小,與打麥場幾乎連成一體。園內土質為黃膠土,質地粘重,通透性差,易龜裂,但保水保肥,籽飽粒滿骨重。父親非常看重這個菜園子。他是生產隊的保管員,承擔著保管生產隊公共財產的任務,常年住在打麥場邊的廠房裏。這樣,空閑的時候,就可以非常方便地伺候自己的菜園子。


父親會根據不同情況決定種植蔬菜的種類與多寡。辣椒、菠菜、韭菜、豆角、絲瓜、大蒜、莧菜、根達菜、荊芥、萵苣、紫蘇、大蔥、西紅柿等都會在不同季節應時出現菜園子裏。有時,也會在某個年份裏增加或減少一兩樣,那可能是因為該年份幹旱或多雨所致。但不論如何,白菜、蘿蔔、南瓜、馬鈴薯總是不能缺席的。白菜,耐寒,喜歡冷涼氣候,產量高、富營養,可生食、炒食、鹽腌。白菜可以和其它各種蔬菜搭配,也可作為其它蔬菜的「墊鍋菜」、「墊碗菜」,用途非常廣泛,是標準的農家大眾菜。蘿蔔,有「小人參」之美譽,夏末秋初播種,秋末冬初收獲,葉根可食。


南瓜在家鄉俗名倭瓜,喜溫,耐旱,長著蔓長的瓜秧,葉片肥大,不知不覺間就有大大大大、形狀各異的南瓜隱藏在葉片之下。成熟的南瓜,可炒可蒸,可以代替糧食。茄子,植株高大,果子飽滿圓實。馬鈴薯藏於地下,挖出來後可炒可蒸,也可以加工馬鈴薯粉、粉條。這幾種蔬菜,在小麥、玉米、高粱等主糧不足的情況下,在調劑口食、餵飽肚子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父親深知這個菜園子的重要性,一有空閑,就在裏面進行各種各樣的勞動,翻土、播種、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每項工作都一絲不茍。正是由於這樣,菜園子裏的蔬菜長勢非常好。臨近大路的,還有一個菜園子,那是單身漢劉來生家的,種啥啥不長,栽啥啥不成。大路上的行人常常拿兩個菜園子作比較。劉來生覺得很沒面子,索性將菜園子改種血參、柴胡等中草藥——不管藥材是否賣錢,起碼不丟那個面子了!


我們姐弟也常常在菜園子裏勞動。記得有一年種南瓜,父親一再強調,要把「瓜窩兒」刨深,窩兒內施上基肥。我不願花費更大氣力,趁父親不備的時候,將地頭邊的三四棵胡亂種下。待南瓜結果的時候,瓜秧短小、瓜葉發黃,結出的小南瓜總也長不大。父親斷定我在種瓜的時候投機取巧,功夫沒有下到。雖沒有批評我,但我透過親身實踐,認可「一分耕耘 一分收獲」的說法。


父親去世後,菜園子已沒有過去種得好了。後來,母親病重前後,有人提出要我們將菜園子轉讓給他。考慮到兩位姐姐已經出嫁,我們弟兄都不可能再管理這個菜園子,就答應了那人的要求。自此之後,這個菜園子就成了別人家的東西。在過去的歲月裏,菜園子為我一家人提供了許多幫助,並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事,一眨眼就忘了;許多人,一轉身就不見了。記得最清楚的總是小時候的事情。現在的擁有,又何嘗不是將來的失去。但我依然不能忘記過去父母健在、姐妹兄弟在一起的日子,不能忘記那些年發生的一些事,譬如一個小小的菜園子。


(文中圖片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