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羅楊:爛漫清明三月天

2024-03-29文化

清明時節,神州大地一派「春城無處不飛花」的爛漫麗景。

清明是春光的信使。「清明時節天轉暖,柳絮紛飛花爭妍。」清明到了,天氣回暖。諺雲:「三月三正清明,桃紅柳綠正當春。」微風細雨中蕩漾出暖意,彌漫著勃勃生機,人的身心也豁然蘇醒。清明的玄機在於,它是一個悲傷與歡喜交集,慎終追遠與迎接春天相匯的特別的節日。此時,「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此刻,古人與今人,逝者與生者,過去與現在,人類與自然,人與人之間交匯溝通。此景,過往的歷史,無情的自然,無論是在「沾衣欲濕杏花雨」中,還是在明媚的春光裏都彌散出人性的溫度。

清明是民俗的畫卷。「傾城,盡尋勝去」,「盈盈,鬥草踏青」。這是柳永所描寫的宋代清明景象。宋代是清明文化最為繁華的朝代,聞名於世的【清明上河圖】以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一幅大宋都城開封清明時節的民俗風情畫卷,詳盡刻畫出宋人在清明踏青、寒食、插柳、鬥雞、拔河、蹴鞠、秋千、放風箏、掃墓、改火等萬千風情。

清明是生命的樂章。「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萬物生長、生機勃發的原野上踏青,走進春天,走進自然,迎春興樂以順陽氣。感恩宇宙的賜予,沐浴文明的陽光。與此同時,清明掃墓也為歷來國人所看重,「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在這個約定俗成緬懷逝者的共同目子裏,面對入土為安的先人,人們由內心裏傾訴祭語,這是中國孝道的延伸,有助於晚輩在當下的現實生活裏善待老人和親人。人是有豐富情感的生靈,在自然的綠意中喚醒生命的綠色,對盎然生機的喜悅和寄托哀思的緬懷,共同構成了一曲生命的完整樂章。

清明是春禱的序曲。「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時節農田作物大多開始結籽結莢,古人發現清明時節正是順天應時種好莊稼之際。「萬物生長此時,皆清凈明潔」。人生何不如此,「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在春風裏播下希望和種子,在秋色裏就會收獲理想和果實。

羅楊書法

清明是美德的頌歌。「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這是一個遠古的臣子「有功不受祿」的感人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有個叫介子推的人追隨重耳流亡,途中介子推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救活了重耳。後來重耳做了國君,即著名的晉文公。介子推不願居功為官,只願侍養老母而躲進了綿山,在被搜尋他的山火燒死時,他留下了一首「但願主公常清明」的血詩。我們今天在清明時不僅要祭奠自己的先人,還要想到民族的先賢,想到國家的先烈,想到嶽飛、文天祥、董存瑞、紅巖、雷鋒………想到人格和高尚。

清明是自然的旋律。「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春去春又來,燕去燕又歸。這就是自然的律動和生命的輪回,沒有永恒不變的春光,只有一年一度的清明。我們沒有理由蟄伏在不醒的冬眠裏,不能忘情於「春眠不覺曉」的陶醉。而應在清明的春風裏邁開輕快的步伐,用勤勉的雙手,創造新的夢想和輝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也許就是人生的旋律。

清明是人間的春色。「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在清明的假日,但願君須記,節日不是假日。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裏,在忙碌的工作中,放慢節奏,開啟自己心靈的空間,去擁抱清明,「慎終追遠,走進春天」。把人類之書翻開慢慢細讀,把生命之書翻開逐句細讀。不忘逝者,常記生者。那些散落在歷史畫卷上的美麗人生,應該成為我們今天美好生活的裝點和激勵。珍惜今天,為後人創造更多的美好。

「人生看得幾清明」,心靈和人生的清明應是清明的節日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