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用影像創新表達節日文化(來自現場的聲音)

2024-04-04文化

李 鵬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滿街普都綠絲煙。這是民間對於清明的描述。「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這是陸遊筆下的清明時節。節日蘊含著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傳統、歷史積澱,在對傳統節日的賡續傳承中,我們讀懂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根與魂。

立足節日文化元素,從2021年開始,河南廣播電視台「中國節日」系列節目以「奇妙遊」這一新穎的節目架構,延展電視節目的審美空間和表達邊界,傳遞當下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的創作,汲古潤今、固本開新是一條主線。

河南的文化底蘊,滋養了節目創作靈感。但我們沒有止步於傳統,而是讓科技賦能文化,用影視化拍攝手段賦予節日「煙火氣」之上的詩意與美感。【唐宮夜宴】將歌舞放進博物館場景,在風趣詼諧的舞蹈風格基礎上,將虛擬場景與現實舞台結合,制造出「博物館奇妙夜」的感覺,文化元素以「彩蛋」形式蘊藏在節目中。【墨舞中秋帖】【登高抒懷】等節目,不僅從民俗等方面對節日文化進行了還原,在內容與形式上也進行了適度創新,讓人們更加熱愛自然、敬畏天地。

我們將節目與上下五千年、縱橫三萬裏的山山水水進行勾連,節目取景地從省內逐步走向各地。舞蹈節目【隴上踏歌行】在廣西桂林實景拍攝,舞蹈節目【伊州長歌】取景新疆哈密胡楊林、幻彩湖、貝瑞坤草原等景區。截至目前,「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已走過河南、雲南、浙江、山西、廣東等19個省份,其中河南省17個地市已經全部覆蓋。將優質文化類節目與國內、省內各地區資源特色緊密結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努力實作文旅產業的創新與發展。在河南,一些景區不斷推出新的玩法,如洛陽,去年「五一」期間,全城隨處可見穿著漢服上街的市民和遊客,龍門石窟等地已成為漢服愛好者的熱門打卡景點。

我們在創作中體會到,解讀文化不是照搬歷史,不能僅僅局限於特定時間和地點的歷史事件,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含義和歷史脈絡。深刻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與觀眾溝通,觸及觀眾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情感經驗,作品才有可能與觀眾產生共鳴。

我們開始尋找具有象征性的、能夠反映文化深層價值的元素,以創新方式融入節目中。它可能是視覺的,如顏色、形狀、圖案。也可能是聽覺的,如音樂、節奏、語言。甚至可能是觸覺和嗅覺的。比如,在傳統文化中,「金剛」象征無堅不摧的力量和堅強意誌,舞蹈節目【龍門金剛】透過藝術形象描述我們民族性格中的堅韌,激發觀眾的共鳴,增強自豪感與凝聚力。

文化符號的含義會隨時代變化而演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其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對於創作者而言,理解並利用文化符號的演變和跨文化涵義,是一個具有挑戰也充滿機遇的過程。這要求創作者有廣博的知識儲備,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到時代變遷中人們對這些符號的理解和情感的流向。

每一期「奇妙遊」節目的結尾處,都會以醒目的「未完待續」作為結束,一次次喚起和延續著觀眾的情感期待。

我們用影像創新表達節日文化的努力,同樣未完待續。

(作者為河南廣播電視台視覺制作中心視覺總監)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0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