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非遺館一輛骨雕單車成網紅,曾在海外展出引轟動

2024-05-07文化

「五一」期間,集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於一體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市民紛紛前往觀賞。在非遺館中,一輛曾經漂洋過海在美國展出過的省級非遺骨雕計畫作品自由車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成了打卡網紅。曾經的主流交通工具變成一種貨真價實的藝術品,成為了館內近乎遺世獨立的存在。該作品藝術家蘇忠陽表示,它既是百姓與時代的共振,也是非遺骨雕技藝的余暉之作。

「鳳凰」骨雕自由車是根據等比例尺寸的28寸自由車,用牛骨及駱駝骨精雕細心制作而成。作品長2.11公尺、寬0.81公尺、高1.42公尺,耗時一年多,於2013年9月制成,車的重量是真品自由車的兩倍,是一件見證了中國時代變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人常用的代步工具二八型自由車藝術品。

這件自由車藝術品由廣東著名骨雕民間藝人蘇忠陽設計創作及其團隊共同完成的。作者透過重組所用材質創作雕塑和裝置,並在設計中加入了細致入微的細節,用復雜的蝕刻術雕刻而成的車胎,流暢的包裹線圈以及螺桿上詳細雕刻的標記,力求將經典懷舊自由車原型真實地展示在人們的眼前。由於全車如象牙白一般的存在,讓單車的形象突破了原有的樣子,前進演化到手工藝術品的層面。單車不再是單車,這種創新也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的雕塑形式既精致又耐用的表現,對老百姓來說,也具有懷舊共振的意義。

蘇忠陽對記者說,中國是自由車大國,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顏色款式單一的老式自由車,陪伴了他們的成長,見證了他們人生中的大事、喜事,是記憶中難忘的情結。有多少人從讀書、戀愛到結婚嫁娶,都是依靠一輛單車完成的。

蘇忠陽對記者說,很多廣州人都會唱張學友的【單車少女】,當年情形也是如此。草色煙光,和風細細,騎著一輛28寸大單車,載著自己心愛的姑娘,讓她坐在單車桿上,悠悠地慢行在珠江邊。那時候沒有抖音視訊分散心神,沒有微信群把自己從生活中拖走,生活不是虛擬的,而是眼前的。恰似這一台單車,可以做很多事情,又都是在自己的身心節奏控制之下。欲望不能再多,載一人一物足矣。如今對單車的重塑,其實也是對曾經集體心理狀態的告別。當下電動車讓每個座位都有一塊螢幕,然而人與人的距離再也不能回到孩子抱緊爸爸媽媽的騎單車年代了。

據介紹,作品曾在2014年參加美國的藝術博覽會並獲獎,引發了轟動。外國人從這個作品看到了雕刻的精巧匠心,同時也讀出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人生活片段。在作品面前,記者感覺到它穿透歷史,思考歷史的力量,同時,這件作品充滿百姓溫暖,也飽含著告別的落寞感。

蘇忠陽說,非遺傳承的難度遠超行外人想象,目前繼承骨雕藝術的匠人不斷雕零,旗下團隊幾乎不復存在,留下大量的珍品都成了孤本。比如,這輛單車標稱價格380萬元,但它是世界唯一的也是不再生的,真正的價值又何止於此呢?對中國人來講,單車作品是上世紀生活的一個符號,對非遺骨雕傳承來說,它也是一次淋漓盡致的總結之作,若能喚起社會對骨雕非遺技藝的追認和繼承就價值無限了。

文、圖 | 記者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