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最後走的人關燈」:論人類的滅絕

2024-04-07文化

題圖: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劇照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狂飆突進,智慧機器的套用已經席卷各個領域。從工業生產到醫療保健,再到金融服務,它們無時不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近年來,諸如ChatGPT、Sora等熱門人工智慧大模型引起熱潮的當下,更是讓我們見識到了人工智慧的無限可能。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智慧機器將更多地接過人類手中的重任,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我們的能力,完成更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這也引發了一系列思考:

智慧機器的崛起,究竟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

我們與它們之間的關系又該如何定位?

在【最後走的人關燈】這本書中,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人工智慧專家保羅·若裏翁以其獨到的見解,深刻剖析了人類自身的偉大優勢與潛在弱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引人深思的答案。

標題人類的使命

是迎接智慧機器的來臨嗎?

文 | 保羅•若裏翁

來源 | 【最後走的人關燈】

智慧時代將不期而至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機器的智慧化水平將持續精進,日趨完善,它可以執行更復雜的、 具有多樣性的任務。

因為我在人工智慧領域工作,我敢說30-50年,如果我們希望,所有我們今天執行的任務都可以由我們開發的機器人和軟體代替完成。50年後,我們仍將觀察正在發生的變遷。而100年後,就沒有什麽是那麽確定的了。

機器會自我復制,他們會自我修復並創造新的機器。他們將學會以我們的方式思考,但是不包括那些在我們的眼中讓人憐憫的失敗,因為他們是 「如此智慧」, 他們也將會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我們必須認真對待以下猜想——後生物學——即生物學的未來發展是由機器人接替我們人類來進行的。

作為人類,我們表現出了令人欽佩的發明能力,我們能創造出更加聰明、更理性、不像我們那樣因為存在一些矛盾的需求而備受折磨,更容易在這個大部份被摧毀的地球上生存的機器。

但是,如果我們不小心,那些我們設計出來的智慧機器,將會在我們遺留下來的、 那個不適宜人類居住居住的地球上取代我們。

電影【終結者3:機器的崛起】劇照

眾多崗位正逐漸被機器所替代

如果亞當·斯密想象的 「利潤率下降趨勢規律」 存在,技術創新將周期性地重建利潤率的振幅。他們不僅能創造利潤,同時也創造了就業機會。

但自從1961 年工業機器人,以及20世紀80年代微型電腦軟體出現以來,這個問題就趨向於逆轉。羅蘭·貝格公司認為,如果資訊科技的套用在未來的法國將創造出30萬個工作崗位,那麽將同時摧毀300萬個工作崗位。

如果說機器人和軟體最初是作為人類的助手而出現的(機器人在汽車裝配線執行一些任務, 進行文書處理等),它們現在越來越多是被用來純粹代替人類(全自動流水線,人類只需負責編寫軟體並進行維護與監督)。

在技術創新後成立的公司的特點,通常是它的前期投入資本率與日常工作進度成本相比較低;以及它所帶來的資質和就業崗位與營業額相比是廣泛而大量的。

而今天的新型創新公司的這些條件則是完全逆轉的。

它們現在需要大量的前期資本投入,而只創造了相對於營業額來講數量較少的高技能崗位。 舉個例子:當 WhatsApp 被 Facebook 以19億美元收購的時候,它是一個只有 50名員工的公司。

這個新走勢從兩個角度質疑了被廣泛接受的技術創造就業機會的公知:事實上,很少的工作崗位是由新型創新公司創造的,而且其創造的就業機會是針對非常高層次的人才的;這些人或者是電腦系統的協作者,或者他們自己就是這些軟體程式的編輯者。

目前的趨勢是, 我們的經濟正緩慢地靠向被美國人稱之為 「贏者通吃」 的狀況,其中一小部份高端人才創造了不成比例的新財富,而資本持有者、機器人和相關軟體的所有者與這些高端員工共同分享新型創新公司的利潤。與此同時,其余人只能努力爭取那些收入微薄的工作,因為從現在來看,他們所產生的價值是可以被忽略不計的。

但是,這些大量的不夠優秀的工人的收入又如何呢?那些確保他們生活的薪資,並提供購買力的資源從何而來?這種薪資能夠讓他們購買現在機器人生產的產品嗎?

值得註意的是這個問題的最後一個方面,應該面向機器生產征收「西斯蒙第」稅,正如瑞士經濟學家、哲學家讓·察爾斯·雷納德·德·西斯蒙第提出的建議那樣——被軟體或者機器人所替代的工人受益於這種全球機械化,這是整個人類的進步,而不是簡單地使人類成為受害者。

電影【機器紀元】劇照

為人類哀悼?

英國皇家天文學家馬丁·裏斯表示:

「在遙遠的未來留下人類的痕跡, 正如在我們這個時代還保留了雅利安文明的影響一樣。」

我們是否還在並不重要:在前進演化的過程中,我們的作用是迎接機器來臨,它們會真正地成就世界的2.0版本。而我們,不完美的創造物,只是為此開了個頭: 「取代了我們的那種文明能實作我們無法想象的突破——完成我們可能想都不敢想的事。」

人類大腦是一種膠狀物質,它的體積和功能從化學和代謝的角度講都是有限的。在由水、空氣和巖石組成的22.5公裏厚的地球表層裏,有機生命不斷發展;但人工智慧卻不局限於此。

我們應該為 「人類不是前進演化的頂點」 而感到悲哀嗎?

「機器統治下的另一種文化會在未來長久存在並且可以傳播到地球以外;而人類及人類所有的思想只是這種機器統治下文化的更深層次思索的先驅。」

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悲哀嗎?

當然不!如果生命是極其罕見的,從整個宇宙來看,我們沒有任何謙虛的理由:我們的地球,宇宙中極微小的一粒塵埃,很可能就是智慧傳播到銀河系的唯一根源。

我們將會消失,但我們設計了那些像我們一樣的機器,而且還是升級版本的, 因此我們沒有任何悲傷的理由。

盡管機器將超越我們,實作我們無法想象的突破,智慧機器的來臨也並不意味著人類的終結。

相反,它可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應該積極面對這一挑戰,與智慧機器共同前進演化,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

● 本文摘編自【最後走的人關燈】,作者:保羅•若裏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文化名人紀念演講

文化名家系列講座

城市文化與人文美學

社會科學研修班與專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