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花腳大仙分享:【空谷之音——華嵒繪畫藝術展】系列6

2024-10-07文化

空 谷 之 音

——華嵒繪畫藝術展6

廣東省博物館特展系列

花腳大仙分享

「空谷之音——華嵒繪畫藝術展」在廣東省博物二開幕,展至10月7日。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主辦,福建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君匋藝術院、客家族譜博物館協辦,展出8家單位近70件/套館藏精品力作,珍貴文物占比達90%以上,各館「家底」齊齊亮相,多件展品首次面向觀眾展出。這是廣東地區首次系統性梳理和集中展示華嵒繪畫的藝術個展,也是國內首次以華嵒繪畫為主題的原作展覽。

展覽透過「知人論世識華嵒」「落拓風雅見精神」「天真機趣悟畫藝」「流風余韻傳嶺南」四部份,以敘事性講述方式層層遞進,透過華嵒其人、其藝、其精神的個案研究和展示,啟迪觀眾從中汲取營養,融會貫通,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華嵒(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嶽,號白沙道人、新羅山人等,福建上杭人,一位詩、書、畫兼善且富於創造性的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詩、書、畫被譽為「三絕」。不遇於時的清貧生活沒有磨滅他對藝術的追求,他的繪畫始於傳統,又不止於傳統。他跳脫出「四王」正統畫派的影響,著眼於當時的社會需要,著眼於市井階層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傳統繪畫呈現出新的表現形式。華嵒文質兼善的畫藝,為後世畫壇樹立了文人風雅的標桿。

展品均具代表性,精品薈萃。遼寧省博物院藏【啖荔圖卷】是華嵒存世不多的早期作品裏的精品力作,反映了他早年深受南宋院體、明代浙派及陳洪綬畫法的影響;福建博物院【雅集圖】、天津博物館【春夜宴桃李園圖軸】、浙江省博物館【歸莊圖軸】等文學歷史題材作品,敘事性強、布局嚴謹、筆法講究,尺幅之大,可謂鴻篇巨制;小而精湛的【山水冊頁】【鳥蟲走獸圖冊】用另一種輕松與諧趣的手法來處理日常主題,卻重新捕捉到了南宋繪畫的某些抒情本質;【松鶴圖】【梧桐壽鳥圖】【如麗荔枝圖】【葵花畫眉圖】等多件作品詮釋了華嵒物趣與人意巧妙聯結的花鳥畫風格,令人耳目一新。此外,揚州畫家金農、鄭板橋、黃慎等畫作,反映華嵒當時所處的畫壇,畫家們各擅勝場的現狀,對華嵒風格形成的影響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張四教緬懷老師華嵒所作的【新羅山人小像】,讓我們目睹晚年貧困潦倒的華嵒的真實狀態及師生二十年的交往與情誼;三件【金屋春深圖】首次同台展出,是一場跨時空、跨地域的藝術交流與對話,是華嵒與嶺南鑒藏家、書畫家們的交集,是文化傳承的特別案例。

展品除了華嵒的代表性作品以外,與之相關的名家名作,如所師學的石濤、惲壽平、唐寅、陳洪綬等前輩,好友金農、鄭板橋、李鱓等揚州畫派代表,華嵒學生張四教及後世受影響者高劍父等作品,均是本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份,助力觀眾深度了解華嵒的生平經歷、思想、藝術傳承。(摘錄自粵博資料)

已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釋出

謝絕未經同意自行拷貝至自己公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