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為什麽極為殊勝?
【六祖壇經】,是佛教禪宗祖師惠能一生得法傳法的事跡及啟導門徒的言教,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由其弟子法海等集錄。【六祖壇經】是佛門唯一的一部由中國人宣說的經典,這是教界公認的。
在禪宗龐大的典籍中,【六祖壇經】被視為是一部無上的寶典,在中國佛學思想上具有承先啟後的力量;宋明兩代理學家的語錄,也深受此【壇經】影響。
因此,【壇經】不但在佛教裏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尤其將之與【論語】、【孟子】等書並列為探索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一;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學作品,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禪學的偉大著作。
這一部經,對我們中國而言極為重要,為什麽?因為所有的經義全部都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演說的,他親口演說的我們稱為「經」。「經」有貫穿的意思,它貫穿,它攝授。所有的經一定都超越時空。
什麽叫超越時空?不是只有我們地球的這個法界,所有的法界裏面,它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道理,而且貫穿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全部貫穿,它不會退流行,它本身就是一個法義,就是一個法相,就是一個真理,不會因為時空的變換,地點的變換而產生變換。所以稱之為叫「經」。
「經」就是永恒不變的道理。
只有一個人所講的才稱為「經」。以我們地球的法界而言就是釋迦摩尼佛,這是佛教的教主,他因為歷經八相成佛,他成佛以後歷經了累劫的修行,福慧雙修,進入到佛,所以佛講出來的話就是宇宙真相,不容許懷疑。
其他所有的菩薩,因為還沒有進入到常寂光,福慧雙修的圓滿的狀況下,只能稱之為「論」,論述的論。
彌勒菩薩是未來佛,我們只能稱為叫「論」,所以叫「瑜伽師地論」。只能稱為叫論而已。
可是唯一連彌勒菩薩都叫做論,那從釋迦牟尼所講出來叫做經,還有什麽人講出來的話是「經」呢?古今中外就只有一位。這一位就是大家公認的六祖慧能大師,他距離佛陀滅度一千年以後,誕生在我們中國。
慧能大師誕生在中國,為什麽有這樣的時運?
當時的佛教傳到中國來已經一千年,這時候的佛教,雖然歷經了高僧大德的轉譯,很多經律論都轉譯,合稱叫三藏。可是真正佛法的本源,那種本心的本源,成佛的本源沒有被顯現出來,所以必須要有人到中國來傳,為什麽?
因為中國的大乘根器已經成熟了,印度這個地方是佛教的起源地,可是起源地不代表它是一直殊勝的地方。今天我們到印度,印度已經沒有佛法,很少,可是印度因為受到外來的影響,因為回教徒的入侵,印度的佛教遭受迫害,所以印度重新恢復到原有的婆羅門教,就是今天我們講的印度教。
那佛教衰微的過程裏面,因為眾生還有福報,這是我們眾生的福報,這佛法一定要傳,所以時空要轉移,這個佛法真正的本心法,一定要在一個地方發揚,這個地方的人,因為有福報,有智慧才能堪受。
這個地方,就是我們中國。
自達摩祖師東來震旦(中國),開創了禪宗,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歷經了二祖、三祖、四祖到五祖,到六祖的時候,雖然六祖他不認識字,可是六祖用他的本心講出來的話跟釋迦牟尼佛無異。
不但是無異,因為傳到中國來,它適合中國的文化,中國人的心性,中國人當時候學佛的弊端,他端正了這個弊端,把它弘揚光大,所以這一部經典我們把它叫做「經」,所以這部經叫做【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壇經】是中國人用中國語言對釋迦牟尼佛法根本精神的準確表述,作為中國人,從【六祖壇經】入門,就沒有語言名相上的障礙,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根溯源,進一步研究【金剛經】【大般若經】【法華經】等佛教根本經典就容易多了,而且不會有大的誤會和錯解。
不讀【六祖壇經】就很難理解中國的法統,它在整個中國文化的傳承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六祖壇經】以佛教的思想為依據,融合了儒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大融合的集大成的一本書。「啟下」就是說【六祖壇經】影響了宋、元、明、清中國文化的走向,比如說講朱熹、王陽明他們的理學和心學,深受【六祖壇經】的影響。
作為一個中國人,【六祖壇經】不可不讀。
今天我們學到這上部經,等於是佛親口所說,而且對我們而言更親切,為什麽?因為距離現在更近,而且他是用中國人的觀點,中國人的語言來闡述這個經論。所以我們今天是多麽有福報,能夠讀到這樣一部經。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六祖壇經】是當年慧能大師應韶州韋刺史等官員和在家大眾所講,因此他的禪法和現實生活十分貼近,平易樸實,直白明了,既容易理解,又便於實行,是真正的人間佛教,也是真正的生活禪。
【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強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覺悟解脫:「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就是講佛法在現實生活中間,這對後來的劈柴擔水都是禪的生活禪,有著深厚的影響。把佛法融入生活,指導生活,提升人生,這是佛法的精髓,更是南傳佛教強調的教義,這也是【六祖壇經】所代表的禪宗的一個最大的亮點。
【六祖壇經】作為禪宗的重要經典,反映了禪宗的核心教義和修行指導。它強調了心性的覺醒、禪修的實踐性和對文字教義的超越。六祖壇經對禪宗的發展和禪修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在中國佛教和禪宗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六祖壇經】的主要內容
【六祖壇經】主要包括了六祖惠能大師的教導、禪宗教義和禪修指導,包括以下幾部份內容:
見性成佛:
六祖壇經強調,每個人都有佛性,即佛法的本質,可以透過內觀和禪修覺醒。他強調禪修的目標是「見性成佛」,即透過覺悟本性來實作佛果。
心性清凈:
六祖壇經教導修行者要觀照內心,認清心性的清凈本質。他指出,心性自然清凈,不受煩惱和妄念的困擾,只需正確認知即可。
修行方法:六祖壇經提供了禪修的方法,包括坐禪和行禪。他鼓勵修行者靜坐冥想,觀照自己的思維和感受,以實作心性的覺醒。
無念正念:
六祖強調無念正念的修行,即不執著於任何念頭,同時保持正念,專註於當下的體驗。這有助於超越二元對立,實作心性的自由。
不立文字:
六祖壇經反對依賴經書和文字來追求禪宗體驗,他認為禪修應該是直接的體驗,不受文字的束縛。
【六祖壇經】全書分為十品
【六祖壇經】全書一共分為十品,分別為行由品、般若品、疑問品、定慧品、坐禪品、懺悔品、機緣品、頓漸品、宣詔品、付囑品。
第一【行由品】,是六祖大師自述他的身世,以及求法、得法乃至弘法的種種歷程,也是本經的序分。
第二【般若品】,記述六祖應韋刺史的請益,而為大眾開演摩訶般若菠蘿蜜多的法義,謂「若識得自性般若,即是見性成佛」。這是【六祖壇經】最重要的一品,本品將禪的價值、意義發揮得非常透徹。
第三【決疑品】,記述六祖大師為韋刺史解釋達摩祖師何以說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設齋了無功德以及念佛往生西方的疑問,並以【無相頌】揭示在家修行法。
第四【定慧品】,集錄六祖大師為大眾開示「定」與「慧」體用不二的法義。也就是說明曹溪的修行法門是以定慧為本,而定慧是一體的,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又說此修行法門是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第五【坐禪品】,記述六祖大師為聞法的大眾開示修習禪定不是在著心、著靜和不動上修行。坐禪的意義是: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禪定是: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因此,我人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第六【懺悔品】,收錄六祖大師為來山聽法的廣韶及四方士庶傳授「自性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及「無相懺悔」,說明懺悔、四弘誓願、無相三歸依戒等意旨。
第七【機緣品】,匯錄六祖得法後,在曹溪弘化時,與無盡藏、法海、法達、智通、智常、誌道、行思、懷讓、玄覺、智隍等各方學者師資投契的機緣。
第八【頓漸品】,乃六祖大師為神秀的門人誌誠禪師開示「南能北秀」二人所教示戒定慧的差異。因旨在敘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第九【護法品】,記載神龍元年(公元七五年)則天太後及中宗下詔迎請獎諭六祖大師的經過,也就是說明當時朝廷尊崇六祖及擁護佛法的情形。
第十【付囑品】,是說六祖大師臨涅槃時,教導弟子如何舉用三科三十六對來說法,才不致失卻頓門禪宗的宗旨,並記六祖遷化前後的經過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