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博物館尋龍,哪位「龍的傳人」DNA動了?|龍年說龍⑥

2024-02-15文化

在中國歷史上,龍這一意象,一直都是尊貴與祥瑞的象征,還衍生出了「畫龍點睛」「龍生九子」等有趣的典故與傳說,我們也自稱「龍的傳人」。

漫漫千年,前人以豐富的想象力,讓非真實存在的龍擁有了各種生動的形象,並透過雕塑、繪畫、青銅器澆鑄等藝術創造,將其傳至今日,使我們能從中窺見背後多樣的龍文化。

龍年已至,封面新聞帶大家「雲逛展」,一起去看看博物館裏的那些龍。

首次亮相的三星堆龍形銅飾

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博物院特別展出

1月23日,四川博物院聯合省內多家博物館聯合推出「龍行中華——2024年春節賀歲特展」,帶來了眾多珍貴文物。其中,於2021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八號祭祀坑出土的龍形銅飾,重磅亮相,這是它首次和公眾見面。同時展出的還有高浮雕青龍石刻、龍紋夾層銀杯等60余件/套與龍文化相關的文物。展覽將持續至5月19日。

青銅祭壇零件(左)龍形銅飾(右)

「C」位出道的「中華第一龍」

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71年,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碧玉C形龍」被百姓偶然發現,引出了輝煌燦爛的紅山玉文化,展現出五千多年前玉器如何成為中華先民溝通天地的物質載體。這件玉龍由墨綠色的岫巖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潔,頭部長吻修目,鬣鬃飛揚,軀體卷曲若鉤。這是中國龍形象的原始形態,也是中國早期龍形態文物中的翹楚。

碧玉C形龍

象征王權的彩繪龍盤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20世紀70年代末,彩繪龍盤在陶寺遺址早期墓地出土。這片墓地規模宏大,考古工作者發掘了其中1309座墓葬。而龍盤只見於五座大型墓葬中,且每座墓中只有一件,是等級與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高規格的祭祀禮器。龍盤的質地為灰陶,龍頭在外圈,龍尾蜷於盤中,龍體為蛇軀麟身,是中國早期龍的形象。

彩繪龍盤

可愛「顯眼包」玉豬龍

遼寧省牛河梁遺址一號冢四號墓出土

牛河梁遺址博物館藏

玉豬龍是中國考古界對發現於紅山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它的頭部寬肥,吻部前凸,首尾相接,面部還有細細的褶皺,其形態似龍又似豬。但它沒有龍角、龍須等特征,形態古樸自然。玉豬龍有大有小,小的高度僅兩三厘米,多用於佩掛;大的高達15厘米,專家猜測可能是一種「神物」,是紅山先民所崇拜的圖騰。

玉豬龍

奔走千年的赤金走龍

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陜西歷史博物館藏

1970年,這組唐代文物出土的時候,並不是暴露在外的,而是盛在一個精美的銀罐之中。當專家們開啟銀罐時,只見銀罐中盛有液體,一片金箔漂浮其中,金箔之上就站立著小金龍。它們身材纖細,栩栩如生,呈奔跑狀,打破了人們心目中關於龍的想象。而其獨特的造型和出土時擺放的位置,也隱喻了非同一般的用意,專家推測或許是祭祀法器。

赤金走龍

精美稀少的雲龍紋盤

河北曲陽法興寺遺址出土

上海博物館特別展出

1月26日至3月31日,「春光龍融——上海博物館龍年迎春展」現場展出8件不同時期、形象各異的龍文物。其中,宋金時期的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工藝精湛,存世稀少,堪稱佳作。其器身及足端皆滿釉,釉色白中泛黃。內壁模印雲龍紋,龍身矯健,鱗甲細密,首尾相顧,騰躍於雲氣之中。宋代開始,龍的造型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範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曾侯乙尊

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

湖北省博物館藏

1978年,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正式開始發掘,除了名動天下的編鐘,其尊盤也為世人所關註。這是由尊和盤兩部份組成的器物,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尊的口沿、頸部、腹部和圈足滿是浮雕的龍,盤的制作更為復雜,四個摳手也是由無數條龍蛇組成的鏤空花紋。曾侯乙尊盤是商周青銅器的巔峰之作。

曾侯乙尊盤 龍形附飾

辟邪的龍形生肖俑

揚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出土

揚州博物館藏

在十二生肖中,龍是唯一一個虛構的動物。而十二生肖俑則被古人視作「壓勝」「辟邪」的鎮墓明器,在唐宋墓葬中多有隨葬。1984年出土的十二生肖俑中的3件,分別為酉雞、辰龍、午馬,俑作站立狀,均塑著獸首人身,身著交領廣袖拽地長袍,雙手平交於胸前,紮束腰帶。

三彩生肖俑

結語

龍騰祥瑞,永珍啟新。作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象征之一,與龍有關的歷史遠不止於此。希望這些文物能讓各位龍的傳人感受到其中昂揚的生命力,在新的一年繼續書寫開拓進取的輝煌。

封面新聞 劉琳 綜合自各博物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