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卄五接玉皇大帝
鄭玄註【禮記.記法】說:「竈(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傳說臘月卄三,竈神上天向宮作匯報;農歷卄五,天帝玉皇親自下凡巡查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因此,卄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小心翼翼,謹言慎行,恭恭敬敬祭迎玉帝巡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闔家平安。
農歷三十,中國傳統節日除夕
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家家戶戶忙著清掃庭舍,張燈結彩,迎祖宗回家過年。天南海北的親人,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當歸和家人團聚。「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席上一般有雞(寓有計)、魚(年年有余)、蠔豉(好市)、發菜(發財)、腐竹(富足)、蓮藕(聰明)、生菜(生財)、生蒜(會算計)等,以求吉利。
年夜飯後,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守夜。晉朝周處所著【風土記】曰:「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夜」。守歲,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來年吉祥如意。
正月初一
迎新歲,用齋菜拜祭歲神,接福。如【三命通會】曰:「夫太歲者,乃一歲之主宰,諸神之領袖」。這一傳統習俗自古以來代代相傳。
正月初二
初二是傳統的姑爺節。姑爺們要到嶽父、嶽母家拜年。
正月初三
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貼「赤口」,又稱初三「小年朝」,應祀祖祭神。
正月初四
恭迎竈神回民間。
正月初五
接財神,開市,招財進寶。
正月初六
傳說女媧創造萬物生靈,初一到初六造的是六畜,其中初六為馬日,馬日要送窮鬼,送走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正月初七
第七天初七女媧造人。從漢朝始便有人日節俗,鏤金箔為人戴在頭發上。撈魚生,結伴郊遊,迎春納福。
正月初八
年例。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每年定期舉辦群體祭祀活動,以敬神、遊神、擺宗台(擺醮)、祭禮為核心,伴以各種民俗文化表演,酬謝天地神祖恩德,驅邪祛疫,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業興旺。
正月初九
古人認為「九」是最大的陽數,天為陽,地為陰,所以用「九」來代表天。正月初九,天公生,拜「天公」。明代人黃道周【月令明義】:「正月初九日,玉皇大帝聖誕」。在古人觀念中,「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而玉皇大帝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他代表至高無上的「天」,也就是老百姓世代口中所稱的「老天爺」。這一天,人們望天叩拜,以三牲、水果祭祀,祈求天公賜福,來年風調雨順,有好的收成。
正月十五
燈會
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馳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
廟會
廣府廟會和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閑文化等豐富內容。
穿令是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長期碰撞的產物。它是廣東一些村社遊神巡遊表演的一項傳統民俗絕技,包含了儺俗與龍崇拜的特征。
演社火
在北方一些地方,幾個村子聚集一起演社火,包括踩高蹺、跳鐘馗、花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