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越活越好的人,是能「借力」的人

2024-07-19文化

人生在世,如何才能活得更好?

荀子說:「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走到高處,別人才會發現你,你也能看到遠方;順風喊,周圍的人都可以聽得見。以此類推,但凡有借力的行為,都能讓你事半功倍。

稍微用點力,你就可以辦成自己的事情,抵達想去的目標,生活自然就順了。

培養借力的思維,擁有借力的能耐,比拼命幹活更重要。

01

生活很難,賣力很苦。

常常聽這樣的詞語:「勤勞致富,勤能補拙」。

似乎勤快的人,一定活得好,並且什麽都能夠成功,超越一大批人。

現實真的如此嗎?作為70後的我,認真觀察了父母這一代的人。

我的父母,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為了供養孩子讀書,努力耕種稻田,還養豬養鴨。

每到夏日雙搶,父母常常披星戴月,從早晨五點多開始幹活,到夜裏八點才回家。回家的時候,肩膀上還挑著一擔稻谷。

現在父母很老了,但是他們的存款只有幾萬,也沒有退休金。生活費用,靠子女給。

我的三叔,除了種地,還放羊。

村裏交通和資訊都很閉塞,因此羊能不能賣出去,就看有沒有羊販子。

多年的努力過後,三叔在家裏蓋了瓦房。但是他在蓋房子的時候,還借了好幾萬。可見他也沒有真正富起來。

倒是幾個羊販子,在城裏買了兩套房,一輩子也不那麽苦。

其中有一個羊販子,不僅下鄉收羊,自己還有小貨車,小超市。一天之內可以賺幾種錢,收入比一般人更多,現在已經靠家裏的門店出租,就能養活一家人了。

現在,村裏多數的年輕人進城了,有在工廠打工的人,也有開飯店的人,還有在工地幹活的人,做銷售的老鄉也有。

單純在流水線、工地幹活的人,確實很累,但是收入還不如當老板的人。

終於發現,真正生活容易的人,是那些不太忙的人,甚至在喝茶聊天的過程中,就把錢賺到手了。

當我們努力勤勞的時候,更要看到勤勞的價值。

正如愛因史坦說過的:「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種地成功了,秋天多收了幾斤稻谷;養豬成功了,家裏的五頭豬都成活了;職業成功了,終於到了某工廠,適應了某個崗位......低層次的賺錢方式,也有成功,但是比較高層次的成功,其價值不大。

當我們生活很難的時候,應該停下來思考一番,自己的努力,到底比別人的差距在哪裏,蠻幹不如巧幹的道理,總是要知道的。

02

生活幸福,首重「借力」。

同樣是種地,也有人發財了。他們采用機械,還請人來操控機械。一家人就能種地數百畝。

同樣是放羊、養豬。趕鴨子,有人賺得盆滿缽滿,因為他們用了農場,還請人幹活。

同樣是打工,也有人發財,他們混到了管理層面,做了技術人員。月收入是普通工人的多倍。

幸福的生活,不是金錢決定的,但是錢多了,工作輕松了,自然就幸福指數也高一些。

有一個富人說:「站在風口浪尖,豬都會飛。」這就是借力的體現。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借到外界的力量。

借物力。

一塊古老的磚,在工匠手裏,是磚頭,可以砌墻;在文物學者眼裏,就是古董,可以用來拍賣;在孩子們眼裏,就是玩具。

我們每天都和外物打交道,若是你發現外物的價值,或者把外物的價值提升到最高。那麽外物就能成就你的人生。

明朝初年,有一個叫陶宗儀的人,讀書很多,但是持續落榜。他的積蓄也掏空了。

為了繼續讀書,他在種地的時候,收集了很多大片的落葉,用來做筆記。

後來,他把 筆記整理好,形成了【南村輟耕錄】,賣了好價錢,也讓自己成為了文學家。

比較有名的,是孔明借東風。赤壁之戰中,一場風,用起來了,讓孫權和劉備一起,打敗了曹操。

把自己擁有的東西,變得更有價值,你的財富自然會增加。

借人力。

強者人擡人,弱者人踩人。賣苦力的人,往往會嫉妒身邊那些同樣賣苦力,但是薪資高一點點的人。

真正要活得好,就要跳出低層次的圈子,而不是和低層次的人較勁。

和外人合作,一起去做某件大事,收入和生活都會好起來。

借人的力量,主要是你去幫助人,善有善報;自己創業,給更多的人提供崗位;主動尋求合作,而不是封閉自己。

借智力。

有一個成語叫「屏風誤點」。

一個畫家,幫人畫屏風,不小心把墨弄到屏風上。他沒有悲傷,而是把墨修改成了一只蒼蠅,得到了大家的點贊。

要好好生活,真的要動腦筋,憤怒、悲傷、埋怨等情緒,都是沒有用的。

就是有人怒罵了你,也不要懟回去,可以一笑而過。

你的智慧多了,生活也會好起來。因為你的生活中,就沒有難題,也沒有負面情緒。

03

活得好,無非是錢比別人多,心態比別人好,看誰都順眼。

三國時的孫權說過:「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說到底,人與人之間的賽局,就是「借力」的賽局,不是蠻幹和對抗。

外界的一切,都能為你所用,那就沒有什麽不成功的。

人生,可以出賣力開始,但是要一邊賣力一邊思考,別一輩子停留在賣力的階段。

哪有人是三頭六臂,不過是找到外力,四兩撥千斤罷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